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课,是中小学新兴的一种教研形式。对《硕鼠》一诗的教学意图、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进行了述说。力求在一课时内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长征》这首诗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典范 ,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至 ,而且从内容到形式统一完美 ,堪称艺术精品。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 ,我特意创设多种情境 ,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歌曲渲染情境   歌曲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语文教学恰当地用歌曲渲染情境 ,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教学效果。《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共 6句 ,后 4句是全诗的重点 ,它具体描写了前 2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 ,为了…  相似文献   

3.
《渔歌子》、《江雪》被安排在苏教版古诗教学的《古诗两首》一课中,显而易见,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一首词,一首诗,但却有相同的主题:垂钓。在这相同主题背景下,笔者尝试了一次对比教学,将两首古诗词放在一起,带领学生品读和领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王安石以平实的文字,抒写了真挚而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师生对诗中的几处内容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几处疑点进行了辨析,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前一阶段,我执教《古诗二首》一课,教材选取的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陶渊明的《饮酒》两首诗。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的教学意图主要是想通过比较法,以诵读与想象为突破口,从内容到形式对两首古诗进行品味、欣赏,让学生掌握景与情之间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诗经·秦风·无衣》一诗多年来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篇目,尽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现行教材中被删除,但我们在《诗经》选篇的教学中,仍少不了对这首诗进行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每当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首诗时,总被诗中那种昂扬向上、团结协作、相互友爱、百姓齐心、不怕困难、同仇敌忾的精神美质所感染,其在《诗经》三百首诗中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了久长的回味.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大屏幕上以对联的形式一个词一个词一一对应呈现《绝句》这首诗,直到诗歌完整呈现为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此诗由两副对联构成,进而回忆曾经学过的对联。)  相似文献   

8.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时代隔膜的原因,学生难免会对诗歌中表现的时代背景、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难以理解,传统讲授法教学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沉闷无趣。以教学《钱塘湖春行》为例,从导入课堂开始到走出课堂结束,阐述古诗教学不仅是要教学生学会一首诗,而且还要指导学生用“这一首诗”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耿明明 《考试周刊》2012,(71):128-129
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每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得糟糕,教师教得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笔者注意对以下问题的处理。1.注意文化教学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10.
诗眼体现了诗歌讲求炼字、以眼传神的特点。它连缀全诗的思路与情感,具有提挈全篇的作用。据此,古诗教学,可以把"诗眼"作为核心教学内容或教学设计的主线。本次教学活动就是在这方面的一次尝试,以期实现知人论诗的教学目标。一、温习《望岳》导入《春望》师:同学们好,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望岳》这首诗吗?  相似文献   

11.
《伐檀》和《硕鼠》均选自《诗经·魏风》,都是流传在魏地的民歌。两首诗不光是产生的地域相同,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颇多相似之处,堪称姐妹篇。运用比较的方法教学这两首诗,既省时,又便于学生把握两首诗的异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两首诗都揭露了奴隶主阶级不劳而获的剥削本质,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内心的愤愤不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代表作品。不同的是,《伐檀》仅止于揭露、质问和讽刺,而《硕鼠》则不仅仅表达了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不满和怨恨,它还表现了奴隶们…  相似文献   

12.
滕卫平 《云南教育》2002,(28):35-36
《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歌颂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这首诗,可以紧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多线开展,了解长征过程中的重点事件,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抓一点,悟全篇这首律诗共四联,后三联是围绕第一联展开的。教学时,可把第一联作为切入点,对全诗作整体感悟。1.观影汇报,形象感知。由于全诗包含的历史事件较多,学生单从文字上很难进入诗描绘的意境,这就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13.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相似文献   

14.
本课属"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创作的佳境。"文包诗"这一类型课文教学时一定要突出核心目标。《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核心目标就是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进一步体会诗人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周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曾岚 《云南教育》2003,(10):35-35
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作者怀着一腔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触景生情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这首诗是情景相生、思与境自然和谐流露的佳作,可谓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精品。教学这首诗,可按下面四个层次进行。一、媒体创境,整体感知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可利用多媒体或其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领悟诗意的具体环境,以达到入情、入境、入画的效果。借助多媒体再现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月色朦胧、孤舟摇曳…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先生的《色彩》一诗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在教学中师生均感到有较大难度。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作品难懂。这是一首意深旨广的人生哲理诗,托物言志,通过写绿、红、黄、蓝、粉红、灰白和黑七种颜色,揭示了生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情怀。二是学生对此类作品差不多是首次见到,更缺乏生活体验。因此,笔者在教学该诗时,帮助学生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后,指导学生充分诵读,然后,抓住该诗寓抽象于形象的特点,主要用以下方法开启《色彩》这道教学之门。首先,“加入”。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1.学习三首诗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3.能根据对诗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作画 ,或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一、学习《暮江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三、能够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四、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也可以根据诗意作画。(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板书 :“莫”。师 :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解释吗 ?小结学生发言 ,投影“莫”的意思 :  A.姓 :莫文蔚 ;B.表示…  相似文献   

18.
郭鸰 《四川教育》2008,(6):30-30
[案例]按照古诗教学“解诗题——说诗意——悟诗情”的一般教学模式,在学完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正想让学生用学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游园不值》(因为我安排一课时学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准备拓展几首相关的诗),此时,意外发生了,但也正是这次意外,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享受了“变”带来的惊喜。  相似文献   

19.
诗言志。这首《短歌行》所言之志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如何达志,应该是本诗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板块(激情导入,指导学法)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这首诗——《明信片儿师生情》,猜猜是谁的大作?生:(从老师的神态上,学生猜出是王老师,异口同声地)王老师——师:对,这是我于2000年1月10日发表在《运城日报》上的一首诗作。同学们读一读,谁能说说这首诗的背景以及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学生情绪高涨。)生1:老师写这首诗肯定是元旦来临之际,收到学生的贺年卡有感而发。生2:从诗的最后一节能看出,这首诗表达了浓厚的师生情。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对老师这首诗的认识和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讨论如何理解一首诗歌。生1:朗读是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