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研究构建一个适用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依托功能齐备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结合企业工程、岗位技术人员培训,引入市场机制,探索提高人才科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培养机制,以适应学科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通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实验实训平台、拓展实习教学基地、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等手段,建立了富有学校自身特色、宜于操作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地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十大专项改革试点任务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作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努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构建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规划实践教育实施路径,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了新形势下地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学团队建设和四项管理机制等措施全面构建了该专业的培养体系,并据此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构建了"一三五"实践教学体系,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建设使得该培养体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深化改革构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世界一流水平有一定差距,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产业需求,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案例,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机械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对创新等高阶能力支撑不足的问题,提出由课程项目、学期综合项目和自主课外项目构成的机械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并分别以“机械制造工艺学”“智能制造综合实践”和“工程项目实践A(I)”为例,具体介绍三种项目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基地。面对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的要求,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创新作为了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其体系的构建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高校的创新体系,得出该体系的特征,并提出构建创新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有了更广、更深、更多样化的要求,高校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而进行变革,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园艺专业创新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体系的构建、培养体系的实施及其效果四个方面介绍了园艺专业创新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出了园艺专业创新卓越人才的内涵、能力标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通过该体系实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工程精英"是活跃在工程领域,对工程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重要影响的杰出工程人才,其具有六大特质:工程伦理道德、健全体魄人格、系统工程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强大实践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十二五"以来,南京理工大学以"工程精英"人才培养目标为统领,在依托专业学院、基于"通专融合"理念培养通用型工程师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院际、校企、政学、国际多元合作,新建教育实验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体系、知识产权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分别以"本研贯通""学用合一""理工文交融"和"中外会通"为理念,着力培养工程科学家、应用型工程师、复合型工程师和国际工程师,丰富了人才培养类型,健全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了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加强实验室建设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人的潜能,发展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是当今教育的目标所在。该文以高校自身发展三大支柱之一的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方法为主要改革对象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合作办学高校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基于全人教育构建开放式的特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科学设计培养方案,以产学研联合办学、创新实践平台、联合大学校园培养为依托,以优化课程设计为手段,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工程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结合化工专业教学实践,构建了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介绍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深入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特点,从条件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探索了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条件体系是前提基础,内容体系是核心任务,保障体系是教学保障,评价体系是反馈机制。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4个体系既相互独立,发挥各自的作用,又相互影响,协调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为综合高效利用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开展创新活动,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机械教研室通过采用"课程需求化"、"导师精英化"、"实践企业化"、"关系家庭化"、"选题实用化"、"工作实践化"、"学习交流化"等方法,建立了纺织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该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弥补了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对工程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提高了我国纺织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工程哲学对工程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和新工科建设的初步实践,就工程哲学视域下卓越工程人才"五重"(重系统、重创新、重实践、重人文、重质量)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重点理工科大学应当是培养学术大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 ,是民族创新的基地。我们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有别于技术革新 ,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创新是新技术、新知识、新原理的创造与发现。这种深层次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 ,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驾驭新知、把握机遇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基于上述认识 ,我们将创新培养置于一种大教育系统之中 ,力图探索一种后劲强、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应当体现出柔性化的培养过程和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是一门复合型应用学科,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将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发展密切结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汲取?如何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这一直是我们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体系和市场人才需求出发,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分析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法。最后,探讨了构建内容,并给出了相关方法,保证了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