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危机与21世纪的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和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扩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解释力,对于分析资本主义在现实中的演化趋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经济危机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生态危机则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结论,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结论的。生态资本主义、绿色凯恩斯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是有局限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受技术驱动的绿色投资措施,不能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核心政策。"生态革命"从而"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旨趣不在于批判技术本身,而在于批判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运用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因为技术服从于利润目的,而对利润的疯狂追求必然加剧对自然的剥削,造成人与自然的分裂,最终导致当今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到当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变化,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重大变化的实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科学预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检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本文中区分了3个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必须加以解决的资本主义生态问题:增长、技术和消费。与其之前的著作相一致,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传统方面,作者认为增长问题的解决需要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替代。而这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生态可持续性同样有赖于对技术和消费问题的解决,这要求不间断地进行改革。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小。历史资料证明,不能保证作为资本主义制度替代物的社会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生态可持续。社会主义制度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资本主义增长方式的革命性突破,二是对技术和消费的不间断改革。苏联和古巴的例子能够证明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变化和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调节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但不能消除本质上的腐朽性,而且在更宽阔的背景下加深了这种腐朽性。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但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无法改变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思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两者在根本制度上是对立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相互依赖和利用的关系,进行合作与交流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在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只强调两者对立的一面,忽视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也不能只强调两者相互依存和利用的一面,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丧失警惕。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相似文献   

7.
超越资本与自然的矛盾——评福斯特的生态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天生与自然不友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必然不断地掠夺资源、加深环境的破坏程度,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除了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别无出路.福斯特的生态社会主义基本特点是:以土地伦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自然的社会化;坚持社会公正;施行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制度.他的生态社会主义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社会主义者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生态危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主张,并深刻认识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片面发展观是造成世界性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实现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惟一出路,但生态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其理论基础、理想目标、策略主张等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张建云 《天中学刊》2010,25(4):56-59
生态文明的深层内涵在于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强调对人的身内自然性的人化和升华,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利和功利的角度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极力推卸责任。社会主义国家从本国国情和生态现状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既立足自身又立足环境,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高度理解生态文明,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代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社会主义"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运动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这一思潮从探究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出发,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致力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勾画出了人类走向理想社会的价值图景,这一图景一方面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这一思潮的理论家受所处社会历史背景的局限和自身理论的不足,其价值理想最终陷入了"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社会经济形态,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研究既要看到两者的共性,更要重视使两者相区别的特殊性,不能偏废。要警惕只看到共性而忽视特殊性的“趋同论”。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性和特殊性,不能把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不仅仅是一场金融危机,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美国所谓"金融创新",违背了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原则,埋下了搅乱金融秩序、制造金融危机的祸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绝不是什么"失衡"、"不平衡"的问题,而是不平等、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次贷"出笼,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次贷"危机,也是新自由主义酿成的苦果.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不可能避免周期性经济危机,而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开辟了克服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兴起预示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全球金融危机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更需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实现不同文明类型、不同政治制度、发展模式的重新磨合。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里,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种完全对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抛弃,这种观点显然是有背于历史发展的现实的,实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而全球化则把这种联系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在新世纪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球两制"的竞争态势在今后较长时间也难以改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性决定它们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但这一代替过程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就必然存在统一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带来了人类社会现代制度文明的共享,但具有对立性的"两制"将长期存在.全球化又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介促成"两制"新质的相互合作,共生共存.资本主义强国主导的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社会主义应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回应全球化的挑战,为最终实现全球社会主义和全球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一种派别和理论,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表现、后果、根源及其解决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作为一种兴起较晚,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其多重性的理论品格也受到普遍的质疑。本文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评析,分析了其理论的空想色彩,并对危机理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明的新旧交替、吐故纳新不是一个绝对否定、简单抛弃的过程,而是一个辩证否定、不断扬弃的过程。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全面超越的必要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吸纳各国文明成果,必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9.
始于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经过不断的累积和演变,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至今日成为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环境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期。人口激增、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人扭曲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导致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掠夺资源,造成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及生态危机全面爆发,给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人类要摆脱生态危机,就必须要转变观念,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同时还要求全世界各国人民采取共同行动,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遏制全球性环境恶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