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也需要具体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既要重视传承历史、发掘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又要放眼世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要善于总结汲取以往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更要面向未来实现意识形态建设的现代化,要反映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世界的潮流和人民的利益,要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地说,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现代化走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魂西体论     
我认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模式选择,既要坚持民族传统又要顺应世界潮流,能够同西方文化平等对话;既要超前于实践又要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具有其建设性.因此,本文以"超前、平等、务实、建设"为宗旨,在综合前人和当代众多学者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特提出"中魂西体"这一全新的口号,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3.
龙湾区实验中学创建于2006年5月,学校地处龙湾区行政中心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心区唯一一所配套新建的初级中学。新建学校唯有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建设与发展,才能满足周边社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我们始终认为:教育既要面向未来,又要传承历史文明;既要面向世界,又要坚持民族文化根本;既要融入时代潮流,又要扎根本土文化。确立"汲取、融合、创新"的学校文化建设思路,及时汲取本土区域文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理想、道德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依存,同势但不同步。因此,建设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既要自觉弘扬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德,又要自觉弘扬并建设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使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理想,支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依存,同势但不同步。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既要自觉弘扬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德,又要自觉弘扬并建设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使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敏感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答了有关社会制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一)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状况,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曲折思想行程许征帆一、任何社会制度从生成到成熟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率先创建的社会主义制度,更需要通过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以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历史必然。这种历史必...  相似文献   

8.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思政课培育文化自信,需要解决好几个基本问题,引领学生深刻认识: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核是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价值观自信,培育文化自信,关键在于抓好价值观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大学生要践之于行,既要对文化自信问题作出现实的辩证考量,又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高校思政课培育文化自信,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统筹协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四讲主要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重点问题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这些问题既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前缀绝不是一种无意义的、可有可无的修饰,而恰恰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意识形态指向,是我们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的重要表现。从比较的视角进行分析,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意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境状况比较中,认识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矛盾修辞;在生态文明不同建设理路的比较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比较中,既要坚持自然资源公有制和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又要保持国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1.
中魂西体论     
我认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模式选择,既要坚持民族传统又要顺应世界潮流,能够同西方文化平等对话;既要超前于实践又要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具有其建设性。因此,本文以“超前、平等、务实、建设”为宗旨,在综合前人和当代众多学者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特提出“中魂西体”这一全新的口号,以就教于大家。 (一)历史的徘徊现实的呼唤  相似文献   

12.
中央提出要注意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对于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极为重要。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同夹杂其中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划清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既要摒弃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又必须继承以往历史创造的全部生产力和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其中,邓小平理论内含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科学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视角准确而完整地解读了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发展的视角以新的理论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谢霄男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4):12-13, 16
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原因在于: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新旧体制更替的助产婆。改革既要解放生产力,又要发展生产力,要敢于涉险滩,要改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为此要秉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公平分担改革成本以及重视顶层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包含了人类无限热情与理想的社会.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狂热性和理想性,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不成熟的认识所得出的必然结果.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是一个从理想到理性的历史过程.正确认识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过程中出现的挫折与失误,对于吸取历史教训,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研究,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要不断深化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研究,更好地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认识,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科学的概括,这对于认识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相似文献   

18.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研究,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要不断深化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研究,更好地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认识,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牢牢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肥沃土壤之中,在经历"穷过度"的错误认识后,经过新时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再认识,实现了由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政治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自觉,铸造国魂层层递进的逻辑生成,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传统道德教育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社会制度稳定状态,我们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中国传统道德原本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而推行。如果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这一套伦理道德就不太适用。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道、释三家从本质上也都是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儒家思想的作用相对更强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强调重视传统美德教育是社会制度稳定条件下的一种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