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轼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在他的诗集中频繁出现,其酒诗不仅表现了自身的各种情绪,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探究其酒诗创作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传统诗酒风范的影响;二是由于其自身对酒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不与百花争妍,在秋风渐劲中经霜不凋,凌寒怒放,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特别是骚人墨客的喜爱,历史上不少诗人写下了许多赞颂它的名篇佳作。战国时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抒发了作者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酒     
苏轼饮酒,与他儒、释、道等复杂的思想影响和坎坷的命运密切相关,他借酒来显示自己的人格力量、人生方式、艺术方式和生命哲学,研究中国的酒文学、酒文化均不能忽视苏轼。  相似文献   

4.
苏轼与酒     
苏轼饮酒,与他儒、释、道等复杂的思想影响和坎坷的命运密切相关,他借酒来显示自己的人格力量、人生方式、艺术方式和生命哲学,研究中国的酒文学、酒文化均不能忽视苏轼.  相似文献   

5.
苏轼爱酒入骨,有着明确的"内全于天,外寓于酒"的饮酒观,也奉行着与之相适应的理智儒雅的饮酒之道。酒对苏轼的艺术创作起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阅人生)爱迪生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界短哲一生中,我不知道的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学习)培根说:“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毛泽东说:“‘活到老,学到老’你学到一百岁,人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可能说:‘我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司工作)诺贝尔说:“没有工作简直受不了,工作使一切美化,‘思忽能创造新的生命”。仆决乐)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含着至懊,其本舟给人的偷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中寻得了快乐”。 (摘自《北京…  相似文献   

7.
苏轼补诗     
苏轼10岁那年,一个早春的夜晚,和煦的春风吹拂着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梅花。小苏轼向父亲请教写诗作文的秘诀。父亲  相似文献   

8.
苏轼评诗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1037—1101)名闻海内,因此常有些人登门求教,希望受到他的奖掖(ye)。  相似文献   

9.
(六)和陶饮酒(其三) 道丧士失己, 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 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 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 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有态, 得酒诗自成。  相似文献   

10.
苏轼续诗     
唐文宗时代,有一个大书法家名叫柳公权。柳公权为人正直,平时在朝廷经常勇敢地向皇帝提意见,朝廷上下都称赞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忠臣。柳公权不仅敢于向皇帝提意见,有时提意见的方法还十分巧妙。有一段时间,文宗不理国事,一天到晚饮酒作乐,朝政因此荒废了。柳公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样  相似文献   

11.
苏轼改诗     
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为《咏菊》的诗,前两名是这样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夜的风吹落了菊花,好像满地是金子似的。苏轼看过后,认为菊花的花只会干枯,不会飘落,王安石这样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2.
诗(诗)     
你如笛声悠扬悦耳你如少女柔情似水你是美的化身你是情的宣泻没有什么更让我心醉只有你令我如此痴迷诗(诗)!323900$浙江省青田县第二中学初二(11)班@毛梦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外国文学在高校中文系科已成为一门主课。作者在从事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搜集和制作了一些有关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结构及其他关系的图表,这对分析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结构间的复杂关系有所裨益,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选登数幅,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14.
诗本正体,自古皆以“温柔敦厚”为准绳和规矩。然东坡诗中有大量的戏谑调侃之作。诗作如此谐谑,颇值人们注意和研究。在界定了谐谑诗的内涵外延并探明谐谑诗源流后,本文着重分析苏轼谐谑诗之源:性格和经历是影响苏轼创作谐谑诗重要的内、外因素,对前贤的学习和继承是影响其创作的重要条件,而创作思想则影响了他谐谑诗创作的内容、技巧、风格等。  相似文献   

15.
苏轼诗中的序文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已摆脱单一的诗附注的地位,与诗构成了一个诗、序一体的创作新模式。这一模式呈现出与传统文体不同的艺术特质。由此观之,我们可以对宋代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以文为诗"作一番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卢欣欣 《河南电大》2011,(1):44-45,48
苏轼诗中的序文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已摆脱单一的诗附注的地位,与诗构成了一个诗、序一体的创作新模式。这一模式呈现出与传统文体不同的艺术特质。由此观之,我们可以对宋代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以文为诗"作一番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批评宋诗曰:“近代诸公(当然也包括苏轼)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欠焉。”这话粗看起来仿佛煞有介事,因而被后人广为征引,但仔细一琢磨,这句话是颇有问题的。且不说以议论为诗就是否必定“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欠焉。”(对此本人已在  相似文献   

18.
内蕴丰厚、历史悠久的中华酒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从《诗经》始就有许多有关饮酒的诗篇,随后一直源远流长。可见,酒与诗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这里开始,历代文人雅士大都与酒保持着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从以酒传情,以诗赠友;以酒助诗,诗美酒名;寄酒为迹,以酒浇愁所产生的诗歌都体现出文人雅士对生活、人生的独特追求。《苏轼诗集》中收苏诗两千余首,据笔者粗略统计,其中仅诗题或诗中出现“酒”字的便有四百五十余首,这还不包括出现了如醉、饮、酌、醒、酿、等这些与酒相关的诗。本文将以苏轼饮酒诗为探析的目标,分析苏轼这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有名才子,是如何通过饮酒诗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与仕途之间的矛盾,以及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笔者按:我生于成都,长于成都。如今年近花甲,又有幸来在凌云山下工作。教学之余,读完《苏轼诗集》,深深为苏轼诗中的故乡情所感动。我热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自愿为家乡的繁荣兴旺尽绵薄之力。是以不揣固陋,从《苏轼诗集》(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版。以下不再注明)中选出怀乡之作二十六首(其中八首,只摘录了部分诗句) 自苏轼入仕起,至苏轼去世前止,按时间先后为序,略加说明,连缀成篇,并对诗中少数疑难词句,作出简要注释, 附于全文之后,想把它作为一份乡土材料,奉献给故乡的青年朋友。倘能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故乡的热爱,我将感到莫大的安慰。笔者水平有限,力不从心,谬误在所难免,切望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北宋有位大夫叫王祈(qi)。他作了一首咏竹诗,自己感觉比较满意,就决定拿给大诗人苏轼看看,希望得到诗人的一些好评。不料苏轼读完那首诗以后,指着诗上的两句:“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笑了笑,说:“你写的竹子,看来是叶子太少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