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在公司怠于向侵权人提起诉讼时,可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利益对侵权人提起派生诉讼。这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与此同时,派生诉讼提起权可能为一些别有用心的股东所滥用,成为其敲诈勒索的工具。本文提出了几种防止滥诉的有效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张淼晶 《大观周刊》2011,(6):191-19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两大法系的主要国家均对本国公司立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订,我国新的《公司法》更是首次将股东派生诉讼以成文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我国虽紧随潮流,完善立法,但实践中,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应立足实际,面向国际,吸取世界各国公司立法的精华,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不断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新《公司法》自出台实施以来,对小股东利益的着力保护使股东在投资公司时有了更多的保障.但是股东、公司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大股东操纵公司对抗派生诉讼,中小股东承担的诉讼风险过大等I'.-1题,仍始终存在,笔者也就派生诉讼在法律实务中产生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燕燕 《大观周刊》2012,(13):46-4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指当公司拒绝或者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董事、监事、高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第三人对公司所负的义务或者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有权依据法定程序以自己名义为了公司利益提起诉讼的制度。本文就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问题、适用范围问题、及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等问题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汤玉琼 《大观周刊》2011,(18):47-47
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董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从而加强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改发挥监管和平衡作用。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绩效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存在较弱的关联性,并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瑜 《大观周刊》2012,(43):252-252,251
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了小额诉讼程序,是对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呼吁确立小额诉讼程序的有效回应.其对及时化解小额纠纷、减轻当事人经济负担,提高诉讼效率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也符合世界各国民事司法便利化的趋势。尽管如此,但仅有一个法律条文的规定略显粗糙,很多与之相关的制度急需进一步完善,才能使现有的小额诉讼程序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从而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郑怡 《今传媒》2015,(2):22-23
知识产权纠纷不同于传统民事纠纷,具有其特殊性。以知识产权纠纷适用诉讼调解为出发点,对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相关制度基础以及各级法院在调解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在探讨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制度在调解的中立性与效率方面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对此现有制度提出相应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浩田 《大观周刊》2011,(39):21-22
行政奖励在现代行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行政奖励纠纷亦越来越多,理论和立法的缺失使得行政奖励出现了诸多问题,而随着行政奖励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与之配套的行政诉讼制度。将理论及其它领域中已经研究相对成熟、有益且合适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调解制度、行政赔偿制度引入行政奖励诉讼制度,通过良好的制度衔接,丰富并完善了行政奖励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公众对司法透明度的期望和社会正义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2014年修改后的《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对诉讼档案管理做出了新的要求,在司法公开背景下重新思考诉讼档案公开问题,明确诉讼档案公开的依据、价值、原则,探讨诉讼档案公开制度,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随之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和摩擦也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多,小额诉讼制度正是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而产生的。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理论界也有不少学者对小额诉讼制度的缺陷存在担忧,本文将在对小额诉讼制度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来论证小额诉讼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张家磊 《大观周刊》2012,(14):50-50
旧诉讼标的学说的产生是诉讼,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使诉讼标的作为一个诉讼法上的概念最终与实体法请求权相分离而实现独立.牟文主要对旧诉讼标的学说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做出简要评价,以期对更深刻的认识民串诉讼法律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王乔曼 《大观周刊》2011,(31):165-165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纠纷越来越多,如何解决不断增加的环境纠纷已成为法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被提上日程。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诉讼调解是我国调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诉讼调解制度存在所依据的原则不合理,调审合一,不恰当地赋予了当事人反悔权,以及调解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由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拓展,有助于满足档案公共利益充分保护与档案行政管理权力全面监督的二元现实需求。诉的利益理论、客观诉讼理论以及风险预防理论为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多维证成进路。尽管“诉讼法”模式、“档案法”模式以及“专门法”模式均可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立法建构的可选模式,但从经济性与协调性角度看“诉讼法”模式更为适宜。立足于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的现行规定,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立法建构可从受案范围的扩展与诉前程序的优化两方面进行规范回应,期冀实现档案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健全与善用。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农民工维权诉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缨  刘君 《四川档案》2008,(5):11-12
该文认为,建立农民工档案有着重要意义,在农民工权益诉讼或仲裁时经常遭遇举证难,农民工维权应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由用工单位承担提供农民工档案等证据的举证责任,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司法困境、文化多样性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务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属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实践经验的角度论证了在我国使用此项制度的可行性,探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构想,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立法保护和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和《人民法院电子诉讼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暂行办法》),这是自1984年印发《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以来时隔30年的再次修改。这两个管理办法既是人民法院对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在管理诉讼档案中面临的难点问题的肯定回应,也是对信息化大背景下如何管理诉讼档案的积极回应。它的出台,在给公众带来新期待的同时,也给法院档案工作提出新任务,  相似文献   

18.
应晓霞 《大观周刊》2011,(44):55-56
我国2005年新《公司法》首次引进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旨在有效平衡中小股东和大股东的利益。随着公司法的不断实施,股份回购争议诉讼日渐增多,立法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制度的立法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诉讼新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显,深受公众欢迎。 诉讼新闻的功能和特点 诉讼新闻是以诉讼案例为题材,对案件从立案到审理终结过程中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其本质是挖掘案件在诉讼活动中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20.
罗芒 《大观周刊》2012,(46):58-58
近年来,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错误思想指导之下,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纠纷逐渐增多,现行的诉讼体制已不能满足环境诉讼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公害令人触目惊心的今天,我国迫切需要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律制度,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环境法的全面贯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