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部由讲史嬗变而来的最早的演义小说之一,《杨家府演义》的写作技巧还相当原始,文字还相当粗糙,斧凿之痕随处可见。不少情节安排前后失去呼应,显得生硬滞涩;人  相似文献   

2.
一罗贯中是目前所知道的中国近世纪白话小说家最早的一位。罗贯中的作品现在流传的有《三国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志传》、《平妖传》和《水浒传》等。尽管能否全部确定为他的作品还是个大问题,但至少认为《三国志演义》是他的作品却很少有人怀疑。因此说,罗贯中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称他为中国白话小说的鼻祖是十分合适的。他在小说史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演义小说,总受历史的影响,或直接,或间接,这是肯定的。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就是据史而创作的。最早是明嘉靖元年(1552)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其首页就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明人高儒亦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卷。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明罗本贯中编次。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  相似文献   

4.
《女仙外史》是清初颇有影响的一部靖难题材小说,其创作受前人小说与史书的影响颇大。其中,在小说方面主要受《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包括《三国志演义》的蜀汉正统思想影响了《女仙外史》的建文正朔思想,《三国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影响了《女仙外史》中的吕律形象。同时,《三国志演义》的虚构情节方式也影响了《女仙外史》。这些方面的影响,是我们解读《女仙外史》在清初颇为流行及其表达的遗民心态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研究是《三国志演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国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通俗小说,所以弄清这部伟大著作的产生时间,产生的社会条件,演变过程,进而弄清  相似文献   

6.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承宋元讲史平话而来,是我国长篇白话小说最早出现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问世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其开山奠基之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小说贯穿了整个明代,曾一度成了长篇白话小说的代称,直到清中叶乾隆、嘉庆年间才逐步走向衰落。历史演义小说的衍变分为五个时期:开辟方向的示范期、萧条沉寂期、重新起步与复苏期、繁荣因革期和走向衰落期。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津津有味地看着一部小说时,大概想不到这部小说是42名未满10岁的小学生所著。这本小说名叫《张宋演义》,全书共有277页, 约43万字,分115回,是一本章回体武侠小说。去年底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的两件珍品。这两部小说在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中出现最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然而,这两部小说到底成书于什么年代,对确定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产生、成熟的时间,对研究通俗小说自身演变发展的历史及小说产生的礼会原因等,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说这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个难解之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明无名氏著《杨家府演义》主要记述北宋时期杨家一门五代效忠朝廷、除剿外患的兴废征战之事,是一部由真实到虚构的历史演义小说。孟良、焦赞是《杨家府演义》中塑造最为成功的形象,但学术界对二者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探析《杨家府演义》中孟良、焦赞形象的喜剧性,对于杨家将研究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见《三国演义》最早刻本考──兼说嘉靖本非最早刻本亦非罗贯中原作张志合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罗贯中原作,且是《三国演义》诸版中的最早刻本,这一论断是由郑振铎先生最早提出的。(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原载《小说月报...  相似文献   

11.
演义小说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种文学作品,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体式,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根据史传敷演成文,并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这类作品在我国过去的文坛上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演义小说的“演义”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周)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这里,“演义”是敷陈义理并加以发挥引申的意思。用于小说,则含有依据正史加以敷演  相似文献   

12.
历史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大种类。它独具的创作特征,经过“说三分”的说话艺人和罗贯中的成功的艺术实践,在《三国志演义》里闪耀出光彩照人的艺术美。明代中叶以后,《三国志演义》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许多文人竞相仿效,编撰了大量的历史演义小说,“其浩瀚几于正史分签并架”。虽然,这些演义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大多不能与《三国志演义》相比;但是,在它们的陪衬之下,《三国志演义》更显出是小说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楷模,《三国志演  相似文献   

13.
"稗官说"质疑兼论"小说起源于《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古代小说起源的研究,歧见很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稗官说”,但是“稗官说”并不能说明小说的真正起源。古今探讨小说起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争议,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另外对小说起源的探讨,应该放在“作为书面作品的小说”这一点上来探讨,从这个角度出发,小说起源于《左传》,因为《左传》是最早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叙事作品,它所创立的叙事规范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所应该有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吴趼人一生创作了《痛史》、《两晋演义》、《云南野乘》等三部历史小说,并在《两晋演义序》、《历史小说总序》、《月月小说序》等评论中专门阐发了他的历史小说观。其历史小说作品及其历史小说观,对明清历史小说创作及其理论既有所承继又有所革新,显示了晚清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5.
《张宋演义》,是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张艳老师指导下集体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小说一出版。即在全国引起轰动,各种媒体纷纷报道,连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也为此制作专题节目。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一部影响巨大的历史演义。关于它的真实性问题,聚讼纷纭,其中关羽这个艺术形象,虽妇孺皆知却争论不少。如近人蔡东藩在《后汉演义》中就讥“温酒斩华雄”是牵强附会;蒋瑞藻的《小说考证拾遗》也笑“古城会斩蔡阳”是无稽试断;清代张学成《雨辰札记》甚至指责:“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考往往为所惑乱。”这些非议的共同点就是指责《三国演义》歪曲了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问世后,掀起了一系列轰动效应,围绕着对《三国演义》的思考,揭开了我国历史演义小说批评的序幕。初始的演义小说批评史学意识深重,但是由于《三国演义》体现了社会上全新的审美观念,决定了初始的演义小说批评必定有美学新质出现.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堪称明清演义小说批评的专著,是社会理想与美学理想交融的批评。文章对明清演义小说批评进行了美学归纳。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古典文学研究者们所肯定。毛宗岗认为,这部书之所以有价值,是在于它成功地塑造出了诸葛亮、关羽、曹操这三个典型人物形象,即“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文献记录,中国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传入韩国的最早记录是韩国三国时代。小说《三国志平话》版本在高丽时代末期已传入。此外,《三国志演义》传入韩国的时期大略至少于1522年-1560年以前。从当时的传入情况来看,很可能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早就传入到了韩国。在朝鲜时代,中文版和韩文版的《三国志演义》曾几次出版过,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刊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贯华堂第一才子书》等,其中《贯华堂第一才子书》本最为广泛流传。朝鲜时代《三国志演义》的翻译本有两种类型,一为翻译的坊刻本,二为翻译笔写本。《三国志演义》的翻译作品大略分为"全文翻译"、"部分翻译"、"翻案(改编)"。  相似文献   

20.
一 明高儒《百川书志》认为: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在“据正史”的同时,还曾“采小说”;此说已是公论。但近年来,研究者对罗氏“采小说”的研究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话本小说与《演义》的关系上,而六朝小说对《演义》影响的探讨却鲜有人问津。 众所周知,六朝小说大致可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其对《演义》的创作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演义》中于吉、左慈、管辂等人物的原型和左慈戏曹操、孙策杀于吉等神怪情节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