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因戏说类历史影视剧的涌现和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之类节目的推出,“历史作品”着实火了一把。但总体上看来,国人不重视历史教育却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学生为了考试和升学,社会上还有多少人关注历史?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历史教育还是十分重视的,但当今人们为何不重视、不关注历史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好的导人也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素质.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导人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高瑾 《考试周刊》2011,(69):161-162
中学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历史课堂具有培育人文素质的独特功能,在历史教学中,应通过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实施探究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意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实现历史课堂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2000年3月,教育部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修订版)》中,列出了与学习中外历史相关的22个研究性课题,这喻示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将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新任务。目前中学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步履艰难,文章从中学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说明其重要性。并从当前历史教育的危机、历史教师素质、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历史教学设备和资源短缺、学校历史教学存在问题以及教科书编写等因素,分析中学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困难的原因,以期历史教育工作者合理调整“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因地制宜开展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迎来历史教改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美国在《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历史领域所研究的内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史实、年代、人名和地名,历史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以史料为基础进行推理的过程。"同时,美国在制定课标的过程中,就培养学生的五种思维能力做了具体规定,即"时序思维、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与解释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1]。历史教学围绕培养学生这五种能力开展的,而史料教学是达到这种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针对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国学者将历史学核心素养分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时间、事件和人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得以德为本。那么作为国民最重要的德就是爱国。学样教育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它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要素,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在教学实践中要打造基于核心素养的灵动历史课堂,超越"三维目标",确定旨在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寻找教学主题和"课魂",培养科学的"历史价值观",运用情境体验法,打造高效灵动的历史课堂,要避免多元发散"历史解释",忽视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历史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历史,敢于探索、勇于献身的伟大品格,反映着世界风云的迭荡起伏,同时也演绎着如歌似梦的天地玄妙,创造出一朵朵世人瞩目的璀璨奇葩。然而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提到历史,往往会给人深远悠长的感觉,一种深厚的沉积感,的确,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而通过历史课堂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形成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是知识的发送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和课本是  相似文献   

10.
于玲 《中小学电教》2010,(10):111-111
<正>"图说历史"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历史图片都是当时人对当时事或人的看  相似文献   

11.
【“刊中刊”本期主编刘俊利按】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深入,中学历史课堂怎样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历史学的学术性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关系,基于史学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等等,是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刘俊利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研究的问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立项课题“中学生史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而在学科素养下中学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也成为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陶强 《华章》2012,(11)
枯燥乏味的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让老师无所适从,也让学生疲倦和厌学.面对这种状况,课堂教学必须做出对策以缓解这种不良局面.  相似文献   

14.
李艳平 《陕西教育》2010,(11):55-55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就是过去.是世界的昨天.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再加上内容丰富多彩.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在40分钟内将枯燥的历史学习变得轻松,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它可以推动一些学科的形成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特殊的视角。中学历史教学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多学科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晓丽 《天津教育》2014,(3):106-107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与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移情、想象、迁移等思维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思辨推理的乐趣,体会到认知建构的快感,进而使历史学习和感悟的过程幸福化,使历史习得与表述的成果系统化.  相似文献   

17.
乡村中学的青少年,更多的是留守儿童少年。他们见识面狭窄,其求知欲也普遍不高。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中学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所以一直以来农村初中学生的历史科成绩都比不上城镇中学的。怎样提高农村中学历史课堂的效率?下面结合教材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不太受学生重视的中学历史学科,应该建立怎样的学习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会反思和学习,激励学生健康发展呢?我对中学历史课堂学习即时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有纪年法、大事年表法、主题法、历史概念法、地图教学、图示法等等。但这些都是属于术的层次,有术必有道,道术结合才能培养有价值的时空观。道就要把时空观念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行谋划,而不是单独截取一个教学环节来思考。时空观念的教学需要关注整体和局部,从大处着眼看历史走...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更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有着特殊的使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每一个从事历史教育的工作者,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师所必须明确的。历史学科内容的过去性是毋庸质疑的,也是人所共知的,就内容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与学生有相当的距离。那么,如何缩小这种距离,使学生从思想感情上更乐于学习历史,更善于学习历史,而且从中接受熏陶,完善自我人格呢?丰富的历史知识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具有巨大的教育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