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改革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张志新一、运用投影引起思维,有利于形成概念许多化学概念抽象难懂,成为教学中的“硬骨头”。投影教材能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学生借助于投影引起思维,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助于概念的形成。物理变化的概念,教材中是由教师演示水加热生成...  相似文献   

2.
张新华 《生物学教学》2000,25(10):15-16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特性的反映。一个正确概念的获得 ,是人们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材料后 ,运用抽象思维方式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单位” ,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到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大部分高中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 ,所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点。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提供适当的直观性材料 ,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就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下面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常采用的几种直观教学法 :1 教具演示法直观…  相似文献   

3.
电场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普遍觉得抽象而不好捉摸,因而难以真正理解,解题时也只能是模仿例题依样画葫芦,当然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我们认为电场虽然抽象,但是电场尤其是匀强电场有许多性质与重力场非常相似,所以,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要将电场与重力场加以比较,在力、能量、做功等方面寻找它们的共性,并进一步将匀强电场等效成重力场,从而真正理解电场的概念,这样才能在解题时做到得心应手。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非常重要,而抽象思维的发展依赖于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难以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教师就必须遵循具体和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然后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出抽象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还要通过应用使抽象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经过不断地抽象、概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才能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发表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数学中每一个概念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讲清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抽象、概括的方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提供的感性材料不够充分,以"填鸭式"的方法教学数学概念,就会影响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在准确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初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电场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普遍觉得抽象而不好捉摸,因而难以真正理解,解题时也只能是模仿例题依样画葫芦,当然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我们认为电场虽然抽象,但是电场尤其是匀强电场有许多性质与重力场非常相似,所以,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加以比较,在力、能量、做功等方面寻找它们的共性,并进一步将匀强电场等效成重力场,从而真正理解电场的概念,这样就能在解题时做到得心应手.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电场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普遍觉得抽象而不好捉摸,因而难以真正理解,解题时也只能是模仿例题依样画葫芦,当然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我们认为电场虽然抽象,但是电场尤其是匀强电场有许多性质与重力场非常相似,所以,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加以比较,在力、能量、做功等方面寻找它们的共性,并进一步将匀强电场等效成重力场,从而真正理解电场的概念,这样就能在解题时做到得心应手.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也是认识阶段的总结。人们的认识都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引入概念应遵守这一原则。引入概念后,接着就进行概念的形成教学,那么怎样进行形成概念的数学呢?在学生初步学完概念的基础上,应及时加强巩固概念的训练。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过程。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物质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只有通过深入、细致、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再经过整理形成概念。因此。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所以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培养动手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知,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物理概念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抽象思维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遵循的"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再到实践"的认知过程,为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认识和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形成抽象的思维意识.由此可见,感性材料是人们进行有效思维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对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直观展示,为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定律、定理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赵洪均 《小学生》2010,(12):73-73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从四、五年级起,抽象程度较大的内容逐步增加,要让四、五年级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但他们对具体的材料和经验性的知识却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抓住儿童这一特点,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测量、新旧知识相联系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清概念,使学生理解又快又深。  相似文献   

14.
概念是基础知识的核心,理解概念是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的前提。为此,重视和加强概念的教学,努力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1.直观形象、明确清楚是第一学段概念教学的要点。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第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形象直观,多举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这座桥梁达到抽象理性的彼岸,理  相似文献   

15.
阎勤 《江苏教育》2008,(14):16-16
一、教法与儿童的认知规律相统一 儿童的认识规律通常是: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从这一规律出发,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具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撑。在教学中,学生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在直观的教学形式下,通过感知等心理活动而获得的。因此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直观教学的方式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其特点是结合学生实际,从教学内容、要求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在感性直观及操作实践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理解过程,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法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教法与儿童的认知规律相统一儿童的认识规律通常是: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从这一规律出发,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具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撑。在教学中,学生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在直观的教学形式下,通过感知等  相似文献   

18.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活动是认识的源泉 ,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 ,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展开学习 ,就可能获得更多、更直接的感性经验 ,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一样”。再经过比较、分析和综合 ,逐渐概括、抽象为一定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 ,实现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表层到深层的认知推进。同时 ,动手操作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顺应了…  相似文献   

19.
<正>1.建构物理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就是对观察和实验得到的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加工,并把有关物理问题的本质抽象出来。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任何概念和规律都是严谨的科学探究的结果,使学生在建构新的概念规律时,学会质疑,学会尽可能经过严谨的探究再建构自己可以接  相似文献   

20.
一、概念教学中巧用变式,凸显本质,准确掌握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缺乏生动性,学生学习时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直观感性材料,通过对大量直观的感性材料和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来让学生理性感知,建立正确的表象,提炼、抽象出概念。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