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对前辈学者关于侯方域生平事迹的研究进行了新的审视和认真的考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他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为挽救明朝危亡而与当时权阉作斗争,入清后归隐不仕,被逼参加乡试,并非“晚节不忠、。其创作以散文见长。传记散文深受《史记》和唐传奇影响,选材典型,叙事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论文、书信等其他散文豪宕流畅,纵横恣肆,明显带有唐宋八大家遗风。其诗歌追踪杜甫,情意悲凉,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3.
清初学家侯方域从清参加顺治八年乡试问题,成为评价其气节人格的一个焦点,以封建时代对异代人的评价来看,侯方域在明季只是白衣秀才,身不受国恩,名不录仕籍,名不录仕籍,入清参加乡试,不存在气节问题,侯氏虽然认为白衣秀才参加新朝的乡试,甚至出仕为官,不存在失节问题,但他并不愿意参加清朝的考试,更不愿做新朝的官;顺治八年乡试是侯氏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为保全父亲,在忠考不能两一的情况下所作的违心选择;这次乡试,表达看是向新朝屈服,实际是一次消极迂回的抗争,他以不把试卷做完的方式,拒绝了与清朝的合作;但这次乡试组竟违背了他的初衷,使作高傲的灵魂受到伤害,不三年即抑郁而死,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封建时代人的评价,不能再囿于封建的道德标准,以“忠君”,忠于一姓王朝,大汉族主义等狭隘民族爱国思想作为评判人格的尺度,也不能仅局限于上个世纪学术界普遍运用的阶段分析的方法给人站队划线。  相似文献   

4.
宋荦在清初诗坛颇具影响,这与其同侯方域的交往是分不开的。随父归乡的他与身在商丘的侯方域交往甚密,两人于顺治六年时间定交,前后交好五年左右,这短短的五年时间,给清代文学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5.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诗歌创作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诗纪史,加之在创作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使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更易打动人的心灵.他的诗歌同明末的"云间六子"以及清初的"江左三大家"的作品合力构成悲壮的时代组曲,展现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
《桃花扇》曾三易其稿,其中侯方域艺术形象的塑造必然是改动最多、反复最多的部分.孔尚任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以侯方域自况,所以陷入了类"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尴尬境地,其悉心塑造的侯方域艺术形象也引来了诸多议论,而且会继续延伸.  相似文献   

7.
以古文擅名的侯方域,生活于科举制度盛行的明清之际,他出身于科举世家,少年时就以时文闻名海内。他批判以八股文为主的取士制度,追求八股文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8.
《桃花扇》中涉侯方域与史可法戏主要包括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等内容,是仅次于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证《桃花扇》中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证明其皆为实录,这说明《桃花扇》剧情与史实并未乖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桃花扇》的“外愈达观,内愈哀痛、愈辛酸”的结局,对李、侯“入道”的原因从三个方面作出论述:情节安排的创新和性格发展完整性的需要;作者的思想与心理倾向,时代及文学风气的影响。旨在对此问题连行较为准确而切实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和精益求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侯方域的散文理论主要围绕才气、法度展开,在明清之际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首先他强调作文须是骋才先于就法;其次主张通过引人入胜的具体描写,尤其是对"闲漫纤碎"的细节的精心刻画,来表意达情;第三主张"运骨于气"、"才与法合";最后倡学唐宋古文.  相似文献   

11.
商丘地处华北平原最南端,实为南北咽喉,江淮要冲。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传统源远流长。燧人氏在此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王亥在此发明了牛车,成为华商始祖;这里还是孔子的祖籍地,墨子、庄子、江淹、江总的出生地;汉代这里孕育出了“梁园情结”;隋代流传出了花木兰的故事;唐代有著名的睢阳保卫战;宋代从此走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明清时期又诞生了远近闻名的“八大家,七大户”,其中最有名的是以侯方域为代表的侯氏家族。侯方域深受豫东文化的熏陶,作为中原文化的杰出代表,成为明末清初古文三大家之首。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不仅有如屈原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而且有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无论是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在人格精神上,他都不愧“诗圣”的称号。由此杜甫也就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便继承了杜甫的这些精神。他从诗歌传承、诗歌内容、诗歌风格以及人格精神等方面都自觉地向杜甫学习。侯方域的诗歌虽达不到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但他取法乎上,又有着天生奔放的才气,因此也不愧为一时名流。  相似文献   

13.
侯方域所作《四忆堂诗集》在清乾隆时被列入禁毁书目,流传不广,但其诗的价值不可忽视。集中感叹时局艰危、抨击权奸误国、哀悯民生窘困,大多散发着慷慨激越、沉郁悲凉的气息;明亡以后,则更多亡国哀痛、挚友之思,风格凄婉悲怆、寄旨遥深,表现出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士人的典型心态。在艺术上,其师法少陵、善于寄兴、风格兼美,继承前贤而又不失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4.
略论侯方域的文学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方域一生的文学创作大体经历三个阶段:22岁以前其散文逞才使气,多为骈俪之作,诗食古待化,但俊逸雄浑。崇祯十二年至明亡,是侯方域政治生活的最辉煌时期,文学创作达到成熟,写作了不少散文名篇,诗歌多侧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清顺治二年直到去逝,作者归田隐伏,文学创作达到高潮。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而且散文创作起到始开一代文风的作用,诗歌真实地记载了作者明亡后的生活和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5.
因社会环境、个人遭际及家学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明末清初的才子侯方域对"诗圣"杜甫推崇备至.这种崇敬之情,在侯子的诗论和诗歌创作中均有体现.通过对杜甫的学习,侯方域创作了不少具有"诗史"精神的作品,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推动了明末清初杜诗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侯方域在诗论和创作方面对杜甫的接受,并探究了侯子推崇杜甫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侯方域是《桃花扇》所塑造的男主人公形象。通过艺术典型侯方域来考察孔尚任对历史人物的改造,这些改造反映了孔尚任抨击权奸、谴责福王的政治思想和对复社文人褒中见贬的政治态度,并表达了他归隐的愿望,体现了《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7.
《桃花扇》中写历史人物侯方域,结局是让其出家入道,没有按历史真实去写,作者出于三个原因的考虑:其一,这样写谈不上是为变节者辩护,也不是为自己所谓的“变节”行为辩护。其二,作品这样写,是有孔尚任政治思想的原因在。通过此树立明遗民的形象。其三,通过作品中侯方域的形象,表现了明遗民中有不肯臣于清朝统治的人在。在当时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侯方域的咏物诗创作体现了他"忧时悯俗,托物见志"的论诗主张.其咏物诗按题材可分为自然天象类、动物类、植物类及文物类,这四大类咏物诗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侯方域的慷慨壮志、怨刺精神、亡国之痛、光复愿望、故国之思及归隐情结,是明清易代之际侯方域艰辛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侯方域的散文受到汉代史传散文、唐宋散文、唐代传奇及宋元话本小说的影响,同时亦受到元、明时期戏剧及明代小说的影响。他汲取小说创作的营养,在表述中运用小说化的语言,使得作品的题材范围更趋广博,叙事艺术更为独特,行文特点更加鲜明;加之在创作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使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更易打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侯方域是清初古文三大家之一,文章集有《壮悔堂文集》。侯方域的文章激情恣肆,想象丰富,是“才人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小说为古文辞”,反映了明清之际融传奇笔法于古文写作的风气。虽被正统看法所批评,却正是其创造力的表现。另外侯方域在矫正七子流弊和倡导唐、宋古文,在文风改革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清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