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前刑法理论界关于刑罚个别化的定位问题有“肯定论”、“否定论”、“并行论”及“包容论”的观点。对于刑罚个别化与罪刑相适应的关系,应将两者统一起来,以罪刑相适应为基础。刑罚个别化是罪刑相适应在刑罚阶段的具体体现,它又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罪刑相适应不能完全取代刑罚个别化。只有达到两者结合的“并合论”的观点才是对于刑罚个别化的准确定位。这样既可实现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双重目的,也可以兼顾报应论与功利论的结合,在强调公正价值的基础之上实现刑罚的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罪刑擅断背景下的刑事古典学派主张罪刑均衡原则,产生于犯罪现象高涨背景下的刑事实证学派主张刑罚个别化原则。当前世界各国的刑罚适用原则是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的统一,我国的刑罚适用原则也是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刑罚个别化实现是国家通过刑罚制定个别化、刑罚裁量个别化和刑罚执行个别化,制定、裁量和执行与刑罚本质要求相一致并体现刑罚目的和犯罪人个别情况的刑罚,它除具有刑罚所具有的特征以外,还具有个别性、完整性、统一性、渐进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是否存在、是否承认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当今刑法理论界争论激烈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本从刑罚个别化与已为我国立法所确认的罪刑相适应二的关系入手,论述刑罚个别化至今依然是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罪刑法定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现代刑法两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遵循的是严格规则主义,而刑罚个别化原则则要求司法的自由裁量权,这两大原则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两大原则逐渐出现折衷调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罪刑法定原则吸收刑罚个别比原则的合理因素,由绝对走向相对,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在罪刑法定框架内的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视角,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最终目标,通过分析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在正确理解这一关注中心由客体移向主体,标志着人类发展价值趋向的一个质的转变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我国近二十年来所建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框架进行回顾和反思,力求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宏观设计进行调整,并提出自己的一些重塑法律制度的宏观思路和建议,以资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刑罚存在有其正当性,即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但刑罚本身具有“双刃性”,用之不当,则侵害公民的人权。而且,刑罚预防犯罪也是有限的,它不能消灭犯罪,还给罪犯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对其进行法律规制,通过宪法明确国家的刑罚权和公民的人权,刑法明确罪与刑,刑事诉讼法明确刑罚的程序,监狱法明确刑罚执行的方法,从而保证刑罚的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保障公民人权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4,(1):67-71
我国单位犯罪刑罚制度设计存有严重缺陷,影响了其刑罚效果的发挥。基于主观主义客观说的单位犯罪刑罚理念,该文提出建立单位犯罪刑罚准备金制度、强制性的内部干预处罚制度、区分性刑罚制度等创造性构思。如此一来,可有效解决我国单位犯罪刑罚困境,实现刑罚善治。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犯罪是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复杂、冲突最激烈、同时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社会问题。遗憾的是,我国不仅缺乏规制家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而且现有的诸如《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条款对家庭暴力犯罪规定得也比较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为反家庭暴力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从而使得家庭暴力犯罪始终处于“超越我们的控制”状态之外。因此,应当制定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综合性法律——《家庭暴力防治法》:设立“家庭暴力罪”;规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定刑;采取优势证据原则;引进外国的保护令制度,切实加强对处于暴力威胁状态下的妇女的保护;实施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使对受暴妇女的救济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单位犯罪刑罚理念是单位犯罪刑罚制度设计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单位犯罪刑罚理念基于残缺的客观说,严重影响了刑罚效果的发挥。应该提倡基于主观说的客观主义的单位犯罪刑罚理念。刑罚不仅仅是社会基于道义施加的行为强制,更应从受刑主体角度考察其实际刑罚效果,从而达到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严重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刑罚的适用和量刑标准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该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整治社会环境,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加强对在校生的管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犯罪的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含义“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即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严重危害性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具有刑罚当罚性。”[1] (P 75) 上述关于犯罪的“三特征说”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已成为犯罪特征的通说 ,笔者对此也无异议。但如何理解犯罪的三特征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如何理解应受刑罚惩罚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在犯罪三特征中的地位 ,笔者认为通说中的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刑法学》[1] (P .79- 80 ) 、《刑法》[2 ]…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刑事古典派的代表人物贝卡利严亚在受卢梭等人思想的影响下,写就了他的巨作《论犯罪与刑罚》,本对该中的刑罚权的根据,犯罪的概念,分类,刑罚的目的,种类,适用刑罚的原则;刑罚的精确性,及时性,预防犯罪等内容,作一疏理和分析,认为贝氏仅以被协的反映论解释犯罪的原因是不够的,犯罪是有个长期,渐进而又复杂的演变过程的,它不是简单地在特定情境下趋利避害所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15.
严密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法网,将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纳入法治轨道,是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基本手段。为此,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反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大多国家在本国国内法中也明确设置了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条款,我国刑法同样反映了惩治恐怖活动的法律决心。针对恐怖活动犯罪的特殊危害性,我国还应完善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刑罚制度,以充分发挥刑罚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对单位犯罪处罚先后有转嫁制、代罚制、双罚制和混合制。转嫁制背离了罪责自负的原则,代罚制使刑事责任与犯罪主体分离,双罚制难以全面适应单位犯罪的实情,混合制便于因情制宜地处罚单位犯罪。对单位犯罪刑罚制度的创新:取消单位营业资格,限制营业活动,公布单位罪行,明确罚金刑,建立单位犯罪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7.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阐述分析了犯罪的本质与刑罚的目的,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原则等关于刑法原则的思想、犯罪的标准和刑罚适用原则思想及犯罪预防思想,作为现代刑法启蒙思想对当今世界各国刑法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伴随公司这一新经济现象出现后的副产品——公司犯罪,是构成法人犯罪的主要组织体形态,它严重阻碍了公司法律制度的健康发展,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公司犯罪的刑罚体系展开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垃圾邮件是网络世界的一大毒瘤。为了有效地控制垃圾邮件的蔓延,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反垃圾邮件的法律。本文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我国规制垃圾邮件的有关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对反垃圾邮件法律制度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主体是宏观调控法中的重要范畴,对其进行法律规制,能够使主体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了宏观调控权的实现,从而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