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按以下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在积极合作中有所感悟,在主动探究中有所创新,教学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一、初读课文摇自主思考1郾读题,自主质疑。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课题上看,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郾初读,理清条理。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理清课文条理的角度思考:(1)狐狸和乌鸦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呢?(2)…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课堂教学指教师利用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而且学生能明确知道自己从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中获取了什么知识,提升了什么能力,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需要探讨教师在课堂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学什么、怎么学。  相似文献   

3.
要想读懂一篇文章必须从整体出发,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我国著名教育家袁微子曾指出:“阅读训练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或者叫做全面性。”怎样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整体性呢?试以《高尔基的童年》一课为例,浅谈几点体会。一、从整体出发了解课文众所周知: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教一篇课文就要让学生从整体性上对课文有所了解。如在教《高尔基的童年》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审题了解课文写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阿辽沙是哪个国家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那时候这个国家是怎样的社会?阿辽沙在给…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什么》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作品,最早选人小学语文教科书是在上世纪50年代。这篇课文分别从1956年开始,一直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沿用,但是,其中的某些词句做过改动,别看这小小的改动,实际上不但是一个字句反复锤炼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特色。下面列出这篇课文在不同时期的某些改动,并作一个简要分析,以便让大家在教学中对变动情况有所了解,以利于课文理解和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例子。”课文是经过许多专家反复推敲、精选的例子。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反复体味、欣赏这些精品。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无论是习作的对象、文章的结构,还是表达的语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积累、有所仿作。可是,眼下老师们指导习作,孩子们学习写作,却很少与学过的课文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提问例谈湖北/吴作言面对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教什么。课文前的训练重点和提示虽然有所指明,但并非每位教师一看便能明确,主要还得靠教师的钻研。对教材钻深钻透,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所得之后,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明确。确定了教什么之后,总不能走...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感悟"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词语进入人们的视野。什么是感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所感触而领悟"。一是感触,二是领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呢?  相似文献   

8.
一篇课文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复合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确定课文教学内容或者说在确定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的时候往往感到很茫然,要么什么都教,要么任意为之,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究其实质,这是受传统教学论"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理论影响的结果.教师在确定课文"教什么"的时候"目中无人",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规律来展开课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要解决确定课文"教什么"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新课导入 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一定有所了解,请说说毛泽东是一个什么人物? 2.简介毛泽东,板书课题。 3.提到长征,同学们知道长征指的是什么? 4.我们曾读过哪些写长征的文章,从这些课文的描述中,你对长征有怎样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教什么。课文的训练重点和提示虽然有所指明,但并非每位教师一看便能明了,主要还得靠教师的钻研。对教材钻深钻透,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所得之后,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明确。确定了教什么之后,总不能走进教室一讲了之吧,有些内容是学生稍加自学即可解决的,有些是必须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课文批注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逐步提高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一、课文批注的基本方法1.内容自主。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把握批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有所感悟处。就是学生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如《春蚕》结尾:“我抬起头,看见母亲两鬓又添了一…  相似文献   

12.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13.
《鱼游到了纸上》是小语九义教材第九册新选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笔者紧扣“游”字,设计了导读流程。一、审题——质疑激趣围绕课题设问:“鱼本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课文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这几问旨在激发学生学文欲望,诱发其有所期待的心境,带着探索的良好心态去研  相似文献   

14.
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童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下面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李时珍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与徒弟庞宪夜宿古寺的情景。课文中不断闪现着一个个浸透苦水的镜头: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手拄枯枝,背着行囊,在山野村间艰难跋涉着,寒风拂起了他干枯的白发;阴暗潮湿的古寺中,灰尘四起,屋顶露天,窗户被寒风吹得哗啦作响,李时珍正在专心地记录着……面对这样一篇课文,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我想: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人文和工具方面的价值,将文本传达的人文信息和训练的工具资源带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进而让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也谈"什么叫读懂了课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期《〈胡同文化〉教学实录》中,牟老师认为,“读懂课文”就是使学生知道课文说了什么,是什么意思。而对于“课文说了什么”执教者又不太确定它的范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大概地解释了一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是六年制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常年驻守在戈壁滩的边防军战士发现了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 ,并精心保护这块“中国石”,颂扬了他们心中时刻想着祖国的拳拳中国心和殷殷爱国情。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中国石》一课除个别句子外 ,语言浅显明白 ,并无什么晦涩拗口的句子。因此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一读课文 ,利用工具书 ,扫清拦路虎。二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整体感知课文。三读课文 ,提出问题 ,自由回答。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 ,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或了解到什么、懂得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8.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的建设与研究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教材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而焦点就是“课文”。不管依什么体例、按什么思想编教材,都得把“课文”的选取与排定看作是重点工作;对“课文”的不同认识和不同处理能基本反映出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此,“课文”既是教材的焦点,也往往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争论的焦点。 既然“课文”是一个“焦点”,那就很有必要认真研究,比如“课文”是什么的问题就还不甚清楚。也怪,越是普通问题,人们似乎越感到似是而非。我是普通教师,无甚高见,只从点滴教学体会和近年应人教社之约从事语文教材编写的粗浅认识出发,谈一点我个人对语文“课文”的看法。全文分三部分:(上)讲讲“课文”概念,来回答“课文是什么”的问题;(中)讲讲“课文”的地位,来回答“课文在教材中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下)讲讲“课文”的处理,来回答“教师怎样正确而又充分地发挥课文的教学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片断1: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师:通过读书,相信大家对课文一定有所了解,现在我们就来作进一步的探讨。你们觉得用什么办法学这篇课文最容易读懂﹖生:我想用抓三次对话的方法学习。生:我认为把前后两次走小路的不同作对比也容易读懂。生:我觉得从课文中心段入手也很好。师:好,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全文,学法一样的同学可一起学。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读,都要做到先读课文,后讨论,弄清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生自找学习伙伴合作学习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鼓励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