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状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而具体在新闻播报中,笔者认为表现在心理上和形体上两个方面,这对于一名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说一期新闻节目,记者采访、写稿、审稿、配音、编辑等环节都很顺利,然而在镜头前播报时的状态没有掌握好,那么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都会对这名播音员主持人产生影响、对整组新闻产生影响、对这个节目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个台的收视率。所以,作为一名播报新闻的播音员主持人,应把握好镜头前的播报状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黄玲 《新闻传播》2010,(8):41-41
摄像机镜头对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就是观众那热切盼望的眼睛。主持人应当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观众”。可以说主持人面对镜头的交流.对于节目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有些主持人却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场实录时不能够轻松地驾驭节目,甚至会产生紧张、怯阵的不良心理现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来探讨一下节目主持人面对镜头时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郁金红 《视听界》2013,(4):92-92
播音是把稿件播出去给人听的,播音员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心中有人,从感觉上把握听众、观众的存在,时时与传播对象有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面对话筒或摄像机镜头,播音员除了要正确掌握和运用备稿方法,还要根据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稿件,找到对象感,与受众进行交流。有对象感的播音员主持人,通常自主意识较强,善于与观众沟通,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较好地体现节目的宗旨和意图。而没有对象感或话筒、镜头意识较差的播音员主持人,顾不上跟观众交流,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部分受众对节目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4.
播音主持,是不是前期准备充分就一定成功呢?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播音员、主持人事前做了不少的准备,已经心中有数了,可一开机,脑子就一片空白,不知要说些什么,对着提词器念稿也频频出错,“重来”“再来”,一发不可收拾,不能如愿以偿。相反,有的播音员、主持人一看到镜头,便觉精神抖擞,积极、振奋,发挥超常。可见,前期扎实的准备固然重要,而镜头前的状态同样十分重要,它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好的镜头前状态能使播音主持锦上添花,差的镜头前状态则使播音主持功败垂成。  相似文献   

5.
王媛 《新闻窗》2011,(5):96-97
播音主持的基本意义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各类节目中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有声语言活动,是以广播电视传媒的代言人——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在话筒、镜头前的语言表达。播音员、主持人又是广播电视节目在演播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亦是节目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播音,是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手段,面对镜头、话筒报道新闻信息的创造活动。播音员是广播电视这种新闻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之前的新闻采访,编辑都要在镜头下播出,而播出质量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节目主持人拥有比播音员更多的自主话语权,因此有的主持人将自己所主持的栏目作为可以任意耕耘的"自留地"。但是,节目主持人代表的是其所在的媒体,在话筒和镜头前的主持发声不能也不该任意发挥,应严格执行栏目的编辑方针。因此,主持人要学会并习惯话语权的自  相似文献   

8.
陈晶 《新闻窗》2011,(3):74-75
所谓"临场创作状态",是指播音员的话筒前创作状态和镜头前创作状态。这是全部播音创作成败攸关的关键一环。对这点无论是从事播音工作多年的老播音员还是刚刚迈入播音行业的新播音员都是感受颇深的。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正确的临场创作状态呢?  相似文献   

9.
播音员在新闻播音过程中,对于情感的掌控和运用既不能在镜头前"慷慨激昂",也不需要"热泪盈眶"来打动观众。播音员对情感的把握,应是通过对新闻稿件、节目内容的深入解析,恰如其分的表达,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播音员情感融入的掌控。播音员的情感表达来源于新闻稿件和节目内容,这就要求播音员准确地领会记者、编辑融入稿件中的思想感情、内涵和意图,把稿件和节目的特点、风格统一起来,协调把握。千万不能拿起稿件就念,对着话筒就录,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形成声音、画面两张"皮"。  相似文献   

10.
董燕 《新闻前哨》2009,(10):95-95
有人说.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电台、电视台的门面,这是就播音员这一岗位的特殊性而言的。这一特殊性,体现于对播音员在话筒前的状态,有特殊性和较高的要求。这些年,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和广电节目的丰富,一批播音新手进入广电队伍.尤其是在县级台的一些新手.他们往往未经专业培训.对话筒前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往往有一个熟悉和摸索的过程。因此.有必要把话筒前的状态作为一个话题.和基层同行们进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1.
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传播特点就是近距离、亲切感,因而,电视新闻的播出者包括播音员与新闻主持人就必须有较强的分寸感和调适性,要能够面对灯光,在镜头和话筒前面找到良好的镜前感觉,处于良好的镜前状态。良好的镜前状态是播出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坚 《采.写.编》2021,(11):44-45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节目要想受到观众的关注,镜头语言是关键.在电视新闻摄像中,应用镜头语言,可以直观、形象地进行视觉传达,提高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感官体验.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播音员主持人作为节目中的主角,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我国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许多节目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对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交际及其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可以提高播音员主持人言语交际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方电视台的记者来说,多半是充当拍摄和写稿的角色,而走上屏幕的多为主持人、播音员。眼下,随着电视人对电视理解的不断升华,越来越多的记者也走到了镜头前,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报道,在栏目出镜,对某一事件进行评述。近几年来,像中央台的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香港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江西卫视的魏伊扬等,他们不仅仅是“话筒型”的主持人,而是有着独立的思维、运筹整体节目的记者。他们当中长相、发音、气质或许比不上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但是,他们出色的表现却更为观众所接受和喜欢。出镜的记者怎样在镜头前把握好味…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栏目的质量高低、受众欢迎的程度,与主持人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选择好主持人就成为各地电台、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除了向社会招聘主持人以外,也安排一些原有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化。因为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化,本身具有一些有利条件。但是二者毕竟有明显的区别,转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转化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认识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的差别。 一、心理差异 一般意义上的播音员是指在广播电视中,以文字稿件为依据,以有声语言为手段进行宣传的专业人员;主持人则是以自已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受众,参与节目的采、编、播、控(录)全过程,是节目的制作者、组织者、播出者,是节目和受众之间的联系人。由于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创作依据、创作身份,与受众和节目关系有所不同,因此造成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初次担任主持人的播音员往往坐在话筒前不明确自己在节目中的位置,不习惯这种播出方式,很茫然,很别扭,对一个完整的节目颇有难以驾驭之感。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性,需要经过一番调整才能改变,而调整的基础就是要对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心理差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角色转换与创造空间——电视新闻主持人的理性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视新闻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角色转换 播音是电视工作的环节之一,是节目中的一个“点”。播音员以第三者的身份客观地阐述事实,在整体节目中处于被动状态,播音形式也是严肃认真的:而节目主持人则不然,他是整个节目的参与者,甚至是主持者。主持人贯穿节目的整体,是节目的“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各领域均迎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电视新闻节目作为百姓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丰富人们视野的作用不可估量。镜头语言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技术手段,在电视新闻摄像中被广泛应用。良好的镜头语言可以更为直接地向观众表达节目的内在含义。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新闻摄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镜头语言的应用水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实践,以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的实际应用为探究对象,就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的实际应用策略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首先要有热爱的心态。作为一名基层播音员,面对每天重复类似的稿件和栏目,一定要有工作热情,要努力克服松懈心态。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镜头前才会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感染和影响观众。  相似文献   

19.
记者型主持人是指不同于一般记者单纯地采集新闻事实和客观报道,也不同于一般的播音员以第三者立场口播新闻,而是把握整个新闻报道,集采、编、播于一身①,参与新闻报道全过程的主持人。因其兼具记者的现场报道、采写与主持人面对观众出境播报的双重特性,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参与性较高,镜头前后的关联度较强,故此,它既能高度融入新闻报道意识,全面体现节目仿真与宣传意图,充分挖掘新闻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口播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组成部分,是由播音员在播音室出画面播报的。播音员在拿着稿子播报过程中的抬头注视镜头,是口播新闻播报中不应忽视的技术环节。抬头注视镜头的一瞬间,既可以强调稿件的重点,传达稿件的中心思想,又可以增强对象感以及同观众的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