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和形象、这些内涵和形象依靠各种艺术形式传媒、解读和发展。21世纪"第九艺术"的出现使得中世纪文化得到一种全新形式的传播,这种传播更具时代性,更具影响力。"第九艺术"的交互性特点改变了以往单向的艺术表达,体现了新艺术形式的发展与变革。"第九艺术"的参与者主体是年轻一代,引进和开发"第九艺术"要注意对年轻一代的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分期有多种,中世纪艺术在历史上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一个时代艺术的定位,欧洲中世纪往往被冠以“黑暗时代”的恶名,那么中世纪艺术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是高尚,还是卑微;是进取,还是保守;是自由,还是专制,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疑问,对中世纪的艺术进行一番疏略整理,或许会对这些疑问得出些结论。  相似文献   

3.
哥特,是英语单词"Goth"的音译,它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于区别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通过查阅文献,哥特式文学在文学史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换言之哥特式风格始终存在于英美文学中。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抓住英美文学作品的哥特因素,才能够与文学作品的创作者进行精神交流,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文章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主要从哥特式背景、哥特式人物及哥特式艺术效果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4.
能指与所指是艺术符号的一组基本关系,用它解读中世纪与艺复兴艺术作品的演化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世纪艺术符号的所指大于能指,能指为所指服;艺复兴艺术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相互依存中,能指、所指相互为对方服务;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艺术符号的能指大于所指,或所指意义抽象、模糊,或所指意义被能指形式抽空。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其早就具有了现实主义精神。从史前艺术到中世纪艺术,都可以找到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存在,而文艺复兴更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集大成者。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精神在西方现代艺术却越来越少见。我国当今的艺术不可避免的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并且出现了一些完全脱离中国现实的艺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着重对史前艺术、古希腊艺术、中世纪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进行论述,从而强调了现实主义精神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期望对当代中国的艺术家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哥特式小说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哥特式小说是十八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模式,在英语中“哥特式(Gothic)具有“野蛮”,“中世纪”和“超自然”三种含义。它的兴起源于人们对中世纪艺术的爱好以及对古老的口头传说、神话、民歌以及戏剧中那种神秘、恐怖、浪漫、传奇成分的崇拜,并将其推向极致。哥特式小说流派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作品,拥有众多的读者,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哥特式是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它有以下建筑特点:平面一般是十字架形;高耸的塔楼多为尖笋状;斜柱加固支撑较薄墙面,形成特殊的外墙结构;薄壳般的穹顶正中开有三个大门,中间的大门为主要通道;内部是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窿;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窗户多为植物的叶片式,窗户上用五彩玻璃作镶嵌图案,多是圣经故事。哥特式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让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相似文献   

8.
在杜威看来,艺术是实在的,而不是抽象的;艺术是形式与体验的统一;艺术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艺术是经验与自然的统一.杜威的艺术观改变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观念,使艺术从形而上开始向形而下发展,颠覆了中世纪以来的神秘主义艺术论.  相似文献   

9.
服饰艺术的发展与各个艺术流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西方发展史上哥特式艺术风格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这种风格影响到整个欧洲乃至现代整个世界,并且对现代服装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法兰西文艺复兴比意大利文艺复兴尽管晚了一个多世纪,仍显示出其独有的辉煌,仅在建筑艺术上,宗教渐渐让位于世俗生活,哥特式被青春活力所替代,屋顶、门窗、室内装潢、家具乃至彩绘玻璃,无不显现出一种新的气氛和成就。  相似文献   

11.
曲艳玲 《文教资料》2010,(24):84-85
云南纸马作为一种俗信祭祀用品至今依然流行在云南民间。本文挖掘云南纸马的文化本质,对其进行艺术人类学解读,以实现云南纸马的艺术还原。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各界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宗教与政权的结合促成了新的艺术形态,神学融进社会结构成为了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的根基。这期间的艺术内容都根源于《圣经》,而形式趋于象征性表达。艺术内容与形式的限制使中世纪作品一度蒙上"黑暗"的面纱,但是根源自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中世纪艺术实际上融合了东方美术的特性并吸纳了多种地域艺术形式,从而发展出独特的艺术体系。形式与内容的限制促使中世纪艺术孕育出神性的色彩观念与艺术家独特的制作手法,金黄、黄色作为基督教文化"神性特征"在中世纪艺术作品中被大量的运用。从绘画中的金黄背景到教堂彩窗折射出的黄色光芒,黄色元素的运用无疑是中世纪艺术的一大重点,它反映出整个艺术体系的时代侧重点与精神内涵,这点在中世纪东拜占庭帝国艺术体系中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3.
"70后"新绘画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青春残酷绘画"为代表正式跨入中国当代艺术的阵营。对艺术品的解读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在此试图从其基本主题"受伤"、新绘画艺术是由市场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取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正是"70后"新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拓展着艺术的边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标准和感觉方式。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的小说发展注重理性、常识和机智。而哥特式小说的问世一反当时的小说风格,它那独特的创新正好满足了新时代人们正在摸索着的审美趣味和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这个小说流派垄断着当时英国文坛,吸引着各个阶层的读者群。哥特式小说之所以能繁荣三、四十年,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着重从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哥特式小说的艺术特点、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龚应福 《考试周刊》2009,(41):44-45
西方现代艺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评价标准。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引发了中国美术的革命。艺术理论界对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以及中国现代艺术发表了许多论文,也因此争论不休。本着以史为纲、以理为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王端延教授撰写的《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一书中涉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观点进行解读并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6.
从艺术管理演变进程中与艺术组织、艺术类型结合的形式角度出发,对艺术管理在西方国家的出现、发展、系统的形成,以及其与西方历史阶段中的艺术组织和活动密切联系方面做了研究、整理、叙述、分析,阐明了西方艺术管理从萌芽到成为学科的五个阶段:早期、中世纪期、文艺复兴期、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世纪的演进,分析、总结了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由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被宗教化、多元间接性、公众自觉下机构现代化与制度化、科学管理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孙青 《华章》2013,(17)
鉴于中世纪神学体系的庞大和文艺领域的广泛,这里仅谈中世纪神学思想对哥特式建筑的影响。神学是抽象而玄妙的思想,建筑是具体可观的实物,前者作为中世纪的时代精神和特征,它如何决定和影响后者的风格及形成,后者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承受并表现这一特征,即对基督的信仰如何具体化到哥特式建筑的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艺术大参考     
杜乔生于锡耶纳。被认为是锡耶纳画派(Sienese School)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源自于拜占庭风格,但也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画面看起来更显得气势磅礴。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意大利艺术的哥特式传统发展到了最高峰。杜乔最伟大的作品是祭坛画《圣母子荣登圣座》,这幅作品是受锡耶纳大教堂之托于1308年开始绘制的,1311年,作  相似文献   

19.
绘画艺术是一种情感艺术,情感表达是绘画艺术的永恒追求。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受到特定时代文化背景的制约,原始时期的绘画艺术反映的是朴素神秘主义情感取向,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绘画艺术反映的是本真主义情感取向,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反映的是宗教神秘主义情感取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反映的是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现代主义绘画艺术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情感取向。绘画艺术情感表达呈现出由客观到主观、由主神到主我的变化特点。在新的技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将使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唐代艺术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对许多国家的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第一,唐代艺术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第二,唐代艺术能够有效地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和发展;第三,它能敞开胸怀,虚心接纳异质艺术;第四,唐代艺术能够合理地对异质艺术进行吸收、改造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