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华文作家方然工于新诗创作。他的诗作以乡情为主打歌 ,表达了对中华文化传统深入骨髓的根性情结及其反思的复杂情怀。在艺术上兼收并蓄 ,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诗歌的传统 ,又借鉴了西方诗歌的现代技巧  相似文献   

2.
借鉴与继承中西方诗歌文体是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借鉴、学习西方现代诗歌文体,将西方诗歌文体进行横的移植,自由诗体、十四行体、楼梯体诗歌被移植到中国来生根结果;二是是中、西方诗歌文体的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现代小诗体、现代格律诗体都是中西方诗歌文体融合的产物;三继承中国传统诗歌文体,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民歌体、格律体诗歌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芳吉以“旧形式写新思想”的诗歌主张,在新文学运动中独树一帜.其“白屋体”既锤炼了一切现代口语新词,又继承了古典诗词的词汇语法,而且有丰富的内容.他的独特的诗歌形式和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在诗歌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是芳吉以“旧形式写新思想”的诗歌主张,在新学运动中独树一帜。其“白屋体”既锤炼了一切现代口语新词,叉继承了古典诗词的词、汇语法,而且有丰富的内容。他的独特的诗歌形式和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在诗歌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诗经民歌和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 ,作为诗歌鼻祖的“诗三百”,在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其后的两汉乐府叙事性民歌 ,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并且对其叙事艺术技巧加以继承和发展 ,在矛盾冲突、结构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类似后世戏剧艺术手法的特色 ,汉乐府中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可以说是后世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滥殇。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诗歌“纵的继承”和对欧美诗歌“横的移植”,由此成就了中国新诗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诗歌角色。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以及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是中国诗歌在全球化时代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在诗歌存在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诗歌扮演了新的文化角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作为九叶诗派的理论代言人,袁可嘉以“新诗现代化”为目标,论述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课题。在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主张间接现实观,通过主体对真实感受和复杂的意识作用,转化为诗性经验并通过技巧与形式凝定于诗歌文本。对诗歌文本,强调诗人思想知觉化,实现知情与感性的统一,实现从主情向主知的审美变化。他要求诗人自觉接受现代文化的复杂性,处理这种复杂情绪时应有给它们适当安排而求得平衡的艺术个性,在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形成一种张力。这些理论观念,在诗歌实现本体艺术完美与关注社会人生的融合上,在继承中国新诗传统和吸收西方最新诗潮上,为传统诗歌创作和批评所欠缺的现代性作出了可贵探寻,为中国现代新诗创作和批评纳入与世界文学同步发展的轨道作出了独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歌一向以“主情”为主 ,诗论必重其情感。在西方诗歌传统中 ,直到二十世纪初 ,诗与理性思维的对立才开始打破。这就是以艾略特、瓦雪里、里尔克为代表的现代诗人开创的新时代。“五四”白话新诗运动以来 ,较早把感性与理性 ,诗与哲理融合起来的诗人是卞之琳。他在三十年代是既承接“新月派”的艺术追求 ,又带着法国象征主义技巧汇入到“现代诗”运动之中的。他致力于以“现代艺术形式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感情”的诗歌创作 ,也是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又有西方文化影响的痕迹。他尤其善于从敏锐的感觉出发 ,并以纯熟的技巧 ,将大…  相似文献   

9.
郑珍诗歌的宗法关系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仔细研读郑珍的诗歌,结合前代学者对郑珍诗歌的研究成果,可知郑珍诗歌继承最多应是"诗圣"杜甫诗歌之笔法。在诗歌内容上,郑珍诗歌继承了杜诗的"诗史"精神,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实,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在形式上,郑珍诗歌继承了杜诗即事明篇的技巧、浑然天成的近体诗的技巧、以议论入诗的技巧、塑造典型的技巧、"看景入细入微"的细节描写技巧、以民间口语俗语入诗和炼字炼句技巧以及独到的"点化"诗句的技巧等。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 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他重视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采用象征手法,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与中国传统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旧体诗的创作方面成就很高,“偶有所作,每臻绝唱”。他的造诣这样深,与他善于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从古典诗歌中吸取养分是分不开的。他曾广泛阅读和研究过我国古典诗歌,加以在治学上一贯主张“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他在吸取古典诗歌的养分时,决不只是师承某一名家,或只取法某一流派,而是“转益多师”,广纳众流。他的旧体诗,从思想与艺术两个方面看,受屈赋的影响比较明显。本文想对这种影响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略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望舒是公认的现代派诗歌的“举旗人”,但他的审美追求却定位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他的诗歌创作在显示出现代派鲜明特色的同时,又始终保持着对传统古典美的深情依恋,古朴、典雅与朦胧、新奇是戴诗风格并存的两大特色。他还在不断的求索途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和对后人的启示:继承越多,创新越多  相似文献   

13.
张问陶是清代中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性灵”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论中“心物感应”和“吟咏情性”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要表现“自我”,抒发真情,反对模拟抄袭和在诗中搞训诂考证,提但清新,自然、天真、天趣的诗风,他的诗论在清代诗坛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探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伤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白有一些诗文作品或直接论述或间接提及他对诗歌的观点,其中最突出的诗歌观点就是“真”,结合李白的诗歌实践来看,他把“真”上升到了诗歌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5.
张问陶的爱情诗,“情”极为真挚深厚,而丝毫不涉及“欲”,体现了他既重真情又重气骨的诗歌理论主张,对“性灵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 白居易是诗人,又有理论著述。他的《与元九书》和其他评论,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白居易志在“兼济”,他的诗论也贯串了“兼济”精神。后人多肯定他解决了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中的一些主要问题,称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但是,白居易的诗论,经验与教训兼有,甚至有较大的片面性与空想性。今拟在几个主要方面,进一步作些考察,观其得失,希望对古代文论遗产的批判继承,提供一点参考。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歌理论,大都受儒教影响。先秦孔子论诗,就讲“达政”、“专对”、“事君”、“事父”,主要是为实用。汉代《毛诗序》论诗,对诗歌本身之性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他重视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采用象征手法,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与中国传统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统观杜甫的各类诗歌作品,“神”,始终是他倡导和追求之所在。在诗歌发展至有唐一代而高度成熟之时,杜甫继承、开拓了前代关于“神”的诸多见解和主张的精髓后,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创造性地赋予“神”全新的内涵,并以此作为自己诗歌境界的最高标准和艺术审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不仅有如屈原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而且有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无论是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在人格精神上,他都不愧“诗圣”的称号。由此杜甫也就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便继承了杜甫的这些精神。他从诗歌传承、诗歌内容、诗歌风格以及人格精神等方面都自觉地向杜甫学习。侯方域的诗歌虽达不到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但他取法乎上,又有着天生奔放的才气,因此也不愧为一时名流。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向来以格调清新、意境空灵充满了禅趣而著称。同时.他的许多诗歌中也体现了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如重情和渴望建功立业、济世图强,这都是儒家经典文献明文倡导的思想主张。此外,他的一些诗歌中的怨刺内容则继承了“诗可以怨”的儒家诗教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