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借助技术创新扩散资料,对各肥市高新区实地调查,通过分析技求的空间扩散过程,认为技术势能、空间距离、扩散通道和扩散环境是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分析了高技术企业的区位要求,为下一步优化试验区企业布局的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地方动态     
《中国科技奖励》2008,(11):11-11
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大会表彰200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0月17日,安徽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大会期间,还举行了2007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的颁奖活动。  相似文献   

3.
"合芜蚌"3市是安徽省3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分别对应着"皖中"、"皖南"、"皖北"3个区域,存在着很强的极化和辐射效应。作为3个地区发展的龙头,提升"合芜蚌"区域自主创新的能力意义重大。作为2010年省长课题"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的部分成果,通过对"合芜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体制和机制及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相关政策建议等几方面的论述,在如何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建立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型驱动转变,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是项系统工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确定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安徽和加速安徽崛起进程的中心环节的同时,应从省情出发,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协调发展的系统目标实现,并从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影响区域人才集聚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从收入因素、环境因素、区域效应三个方面构建安徽省人才集聚效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芜蚌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人才集聚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合芜蚌综合改革试验区人才集聚环境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安徽实现加速崛起、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关键之一。文章分析了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在总体经济规模、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有利条件、创新投融资机制和建立稳定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尝试利用生态学系统观、平衡观、控制观的的原理和方法,从关联性、平衡性、可控性三个方面对合芜蚌试验区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生态学的分析,从而提出合芜蚌试验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为:调整三生态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遵循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的原则维持试验区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平衡、按照生态调控原则系统调控试验区内高等教育系统,以期对合芜蚌试验区的建设和安徽的崛起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对国内区域创新试验区一般发展模式的分析,总结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几大主体在创新网络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结合当前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背景及现状提出合芜蚌试验区创新网络产业结构前沿化、人才结构高端化、技术投入常态化、企业竞争合理化和社会服务体系化的五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合芜蚌自主创新区是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其空间位置和产业发展有其特点,合理构建三地知识溢出模式推动试验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应构建以层级模式为主结合传染模式的知识溢出模式,并提出加强知识溢出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成立于2013年11月,前身为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化学教硏室及化学系。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是学校为了适应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系列重大战略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以及我校相关学科和人才与技术优势而设置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理工科学院。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1.
创新扩散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应用推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主要针对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不够成熟,忽视创新扩散研究这一问题,系统分析了创新扩散理论与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关系,剖析了当前国内外教育技术扩散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钟摆式教育技术扩散机制研究框架,以期对我国教育技术扩散研究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社会主体创造出来的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支持系统。人类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是人类的基础性的文化活动形式,分为无意创造和刻意创造两种。文化传播是把文化元素从一个地方传布、扩散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分为有文化扩散、文化采借两种形式。文化建设是一种主要由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整个社会的文化引导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轨道上来的文化活动形式,包括正确评估本国民族文化、确立以社会现代化为轴心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处理各种文化系统的关系、兴办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市场等具体操作方法。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是人类开展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种基本文化活动形式。研究人类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有利于突出人类在文化创造、传播、应用上的主体性,增强人类在变革文化过程中的自觉意识;为我国发展文化事业提供理论启发,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青岛理工大学多功能环境扩散综合实验台,该实验台技术先进,自动控制参数,测试精度高,可以在实验台上开设多个实验,其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在线监视整个实验过程、流量、流速、中心排放浓度分布等实时检测;显示记录、存储、列表和打印等。  相似文献   

14.
就单渗硼和硼稀土共渗的渗层组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稀土对硼稀土共渗渗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组织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城市社会经济领域和文化价值观念等出现深刻的变化,产生了所谓的新城市现象。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浪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城市的应对策略,认为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城市空间发展是趋于分散的,但在以人口为表征的物质空间走向分散的同时,城市功能空间(如控制、管理、政治、文化等)更可能趋于集中,城市空间布局也由机械的功能分区转向复合式的多中心网络状结构,这些变化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核心能力是企业取得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构建起核心能力后,企业需要通过核心能力的扩散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本文首先对企业核心能力扩散的含义及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阐释了企业核心能力扩散的形式及途径,最后指出了在企业核心能力扩散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的四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现实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以下困难:一是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领域十分有限,阻碍教学领域的拓宽;二是通才教育的思想在现实中难以体现;三是实践与理论脱节;四是新闻理道德教育面临窘境;五是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使实践地锭离现代传播新技术。新闻教育者应分析上述困难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网络经济起因于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这种技术对经济系统的渗透和扩散,网络经济有与信息技术相联系的法则、特征与规律,国外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对我国有启示意义。我国应加快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的路径之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集群依靠产业链互动促进了技术扩散,评价了福建省农业产业集群的技术扩散效应,并从多个角度归纳技术扩散的约束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