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苏联当代文学的发展中,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民在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领导下,以英勇抗击纳粹德国侵略的自卫战争为题材的军事文学,始终占着重要的地位。众多杰出的作家,丰富多采的作品,汇聚成了波澜壮阔的军事文学浪潮,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宏伟图景。特别是60年代末以来,  相似文献   

2.
物理解题过程中只要正确认识物理情境,就知道该用哪些量描写它,也知道这些量之间遵循的规律,自然就会处理这些问题了.我们说"物理问题难",一般也出现在物理情景上.要正确地展示题目中的物理情景,有必要掌握图象图景的分析方法.中学物理问题中常用的图象图景分析有:受力图景分析、平面运动图景分析、空间图景分析、能量转化图景分析、函数图象分析等.  相似文献   

3.
物理图景素养的培养:模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图景素养包括物理图景知识、方法、图景思维能力以及关于物理图景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物理图景素养同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密切相关。通过调查问卷,笔者发现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与其物理图景素养水平之间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以及中学生的物理图景素养总体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注重观察与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图景解决问题的方式、习惯和能力、注重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情景教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诗中描写陕北地区的诗歌是陕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古代文人的迁徙流动与诗歌创作、辑佚与考订古代诗歌作品、研究陕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民俗、方言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文献。在此主要是从自然、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对唐诗中的陕北图景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5.
黎就图 《物理教师》2010,31(3):21-22,25
构建物理图景解决物理问题是中学物理的常用思想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物理图景是一种形象化的物理语言,是在物理教与学过程中将大量的文字描述进行综合,画出的各种用以帮助构建,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图示.它包括受力图景、运动图景、电路图景、光学图景等.构建物理图景的过程体现了新课程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量子场论的现代物理学世界图景。首先介绍了物理学中已出现过的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经典电动力学世界图景,进而讨论了量子场论世界图景的兴起。文章从量子场论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因果观等四个方面,探索了量子场论的物理学世界图景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而将量子场论的物理学世界图景的确立和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模型)可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建立正确的布朗运动的物理图景例1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就是花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花粉越多,布朗运动越剧烈D.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错解分析:错选A、B项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错选C项是不理解布朗运动的成因,若能正确地建立布朗运动的物理图景,理解温度的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落地"是"知识"教育向"人性"教育的跨越,是教育价值的升华.从解释学的视角出发,教育具有解释的特征,核心素养"落地"的核心存在于教育主体在具体教育场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解释"之中.核心素养"落地"图景具有非限定性、可拓展性,以"人"的丰富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指向,但教师"理解"的主观性、局限性,学生"理解"的先验性、滞后性,导致核心素养"落地"图景的价值位序存在一定局限.理想的核心素养"落地"图景建构在于理想化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9.
王通 《物理教师》2005,26(5):5-17
1 问题的提出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 ,但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基础是物理图景 ,这是我们近年来关于图景教学的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 .物理图景反映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是具有物理意义的空间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的集合 ,综合表达了物理现象及其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难度较大的高考题通常具有过程复杂、图景“模糊”、条件隐蔽的特点.分析解决这类问题都必须弄清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图景,进而理顺求解思路.而在分析物理过程时,寻找过程中的某些特殊状态,把握其基本特征,往往是理顺思路的关键.能否敏锐地抓住这些特殊状态反映了考生思维能力的强弱.本文仅以199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中的部分题为示例,藉以说明抓住特殊状态对解题所起的作用.1 通过题设运动图景分析,挖掘特殊状态隐含的条件从题设的运动图景分析,可以发现特殊状态,利用特殊状态的特点可以挖掘题设的隐含条件,使求解思路明朗化.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毛泽东根据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和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发表了一批军事哲学著作。文中,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力量对比,得出了科学的概括———军事辩证法,并成功的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从而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了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结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辩证法大体可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辨证法、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辨证法、以《易经》为代表的儒家辨证法等三种类型,其核心为对立统一。中国古代辨证法的基本精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相通的,并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今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由此引发对民族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哲学开始以"科学文化"的形式在中国传播,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日益兴盛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框架体系。改革开放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大量西方科学哲学著作译介进来,自然辩证法研究日渐式微,科学哲学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哲学的超越,绝不仅仅在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倒转,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而是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辩证法进行了彻底的清算,突破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原有边界,进入到世界的生成性这一维度,从而阐述了关于生成的辩证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生成性的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的同一是辩证逻辑中最基本的问题,它涉及到唯物主义辩证逻辑和唯心主义辩证逻辑、及其辩证逻辑与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具有辩证逻辑本质规律的特征。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应论述,在新的时期,对三者的同一做出了新的阐释,对一般哲学形态的辩证逻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正在推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比较研究,这种研究中目前存在严重的理论观念分岐,即文化一体论与文化相对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文章综述了对立观念的不同形态,提出以新辩证观念来解决理论冲突。新辩证观念是基于中国易经、墨经中的同异俱于一的观念与逻辑学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辩证法所创立的一种理论。它在比较文化学的研究中,以同与异,自我与他人、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为主旨,批判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冲突、文化一体、文化相对等理论模式,为中国比较文化研究走向世界提供了理论范型和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辩证法的思维方式陷入了危机。深入挖掘黑格尔辩证法“否定性”的实质,是杜绝辩证法庸俗化倾向和阐释辩证法当代价值的前提。“内在超越”原则作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性”,是分析性与综合性内在统一的原则。“内在超越”原则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它澄明了辩证法的真理本性,彰显了辩证法的生命原则,守护了辩证法的伦理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科学预见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既坚持了认识的唯物论,又突出了认识的辨证法。本文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毛泽东科学预见的哲学基础、客观依据、基本原则、理论源泉、核心、根本方法和基本环节等方面作一个基本阐述。  相似文献   

19.
辩证法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范畴,也是常述常新的问题。辩证法的性质即哲学的性质,故对辩证法问题的探讨本质上是一个哲学观问题。当前,关于辩证法是什么以及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为学界所热衷,但也歧义纷呈。如何划分辩证法的理论形态、坚持对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制约着辩证法理论研究的旨归.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出唯物论、辩证法和进化论的精神。从文化渊源上看,这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升华,即对传统唯实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和进化历史观的合理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