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舍弃的原则舍弃通篇串讲。文言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较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应具有相应的单词积累,一定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当的辨析能力,串讲能给予学生这些吗﹖否串讲这种文言教学形式,说得难听点,实质上是教育惰性的产物。它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无论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是能力培养都是南其辕而北其辙,是万难达到文言教学的目的的,所以串讲是文言教学首先要舍弃的。舍弃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不是教学认真的表现,而是舍本逐末。一篇文言文从头讲到尾,一字不落,到底有什么用﹖一篇课文不过是有关知识的载体,其中有用的,就择而学…  相似文献   

2.
王文秀 《考试周刊》2012,(43):29-30
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是个不争的事实,很多时候大家都将低效的矛头指向串讲式的教学方式。的确,串讲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其存在的原因,如何才能将串讲与教学很好地连接起来,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只有把串讲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要想把文言文串讲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成为串讲的主角。其次授人以渔。最后,要重视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在串讲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串讲只适合作为教学的预习环节,在正式上课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诵读中去感知全文。(二)串讲应有计划有梯度地进行。只有把串讲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兴趣才会有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语感才会增强。  相似文献   

3.
文言教学多年来好像形成了一个模式,其中课文串讲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就被肢解得面目全非。在字、词、句的细嚼慢咽中,学生便越发觉得不能逾越时间的鸿沟,在朦胧的睡眼中,文言便面目可憎起来。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西藏内地班(校)汉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曾在一次讲座中提及当前文言文教学上的误区:传统的命题,考查文言文也就只是考查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不少教师认为只有串讲,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效果。这种误区,在西藏班的文言文教学中,同样存在。面对文言基础薄弱的藏族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串讲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但一味串讲,只会使学生感觉文言文的学习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十多年的西藏班的教学经历中,笔者摸索一些出适合藏族学生的有效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优美生动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而在促进初中学生健康人格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文言字、词、句的串讲、翻译。这样做的结果除了把一篇生动的儒家文化讲得枯燥无味外,更达不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以便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一般地说,学生能够串讲课文,理解文意就可以了。但我觉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工力也不可忽略。且举两个例子。一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话(“邹忌修八  相似文献   

7.
文言议论文,疏通字词往往占用了大量课时,再要析篇,学习写法,就会影响学期进度。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一、根本的办法,是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变通篇串讲为重点讲解,乃至略加点拨。这样,就可省下大量时间,用来指导学生析篇和学习写法。二,改进教法,释词句与析篇章紧密结合。字句是统摄于篇的,单纯地疏通,字句就会成为一片散沙。特别是文言议论文,如果不以篇来统  相似文献   

8.
赵敏 《现代语文》2014,(12):70-71
很多学生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文言基础,初中一下子接触文言,不少字词不理解,课文读不懂,自学能力就更不要提了。笔者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往往采用先串讲,再要求学生背诵,最后听写的方式,这种方法最省事,学生也习惯了,还能应对考试。(现在的学生宁愿去背一背,也不愿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去创新。)所以这种方法还算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串讲法。串讲贵在精准,对于诗文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给予精准的解释,让学员透过语言文字感知内容,探求作者深邃的思想。串讲难处亦在精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古文修养,深入细致的备课,切忌轻率地望文生义。以《论语》第  相似文献   

10.
逐词逐句的串讲,至今仍然是文言文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家似乎对文言文采用串讲式的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再加上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更成了教师严格遵守的"八字宪法"。进入文言文教学单元后,刚开始学生还保持一定的新奇感,但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让学生感到枯燥、痛苦。高中文言文领地仍是一片荒芜之地。文言文言文应该怎么教?避免串讲式的文言文教学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语言特点都与现实生活和语言习惯相距甚远,以致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地用串讲法翻译字句,分析文意,让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文言义的能力,而且会产生抵触心理.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叶老指出:“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其道固多端,终后乃一贯,譬引儿学步,独行所切盼。”培养自学能力是叶老教育思想的核心。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要想提高就必须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以文言教学为例,传统的教法是背诵和串讲。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培养学生语感诚然十分重要,但要求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串讲译文也是不可取的,不论教现代文,文言文,还是习作课,都必须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我在教改实验中做了下列尝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材中的精品,文言诗文凝聚了华夏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髓,沉淀出礼仪之邦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因其丰厚的人文知识,极强的辐射功能,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自有无法估量的作用,理应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然而,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文言诗文的教学不容乐观,表现在虽然学生从小就接触文言诗文,学习的时间并不少,但面对一篇哪怕是浅显的诗歌或是文言文,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到了初中,很多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文言诗文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僵化:遵循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逐词逐句串讲——内容分析"的固定程式;笔者在细致思考文言诗文的独特性之后,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改革创新,初探一下教学形式的多样对助力学生理解文言诗文内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殷齐齐 《现代语文》2011,(10):17-18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难点,皆因文言文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此缺乏认识,而且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采用的是较为枯燥的“串讲法”,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更何况高职学生的语文功底又普遍比较薄弱,文言文功底更是捉襟见肘。难怪高职的语文老师都在疾呼“文言难教”——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同学也纷纷抱怨“文言难学”——简直是如读天书。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当前文言文教学状况,普遍存在着偏重于文言知识教学的现象,认为只要扫清文字障碍、归纳文言知识、串讲课文内容,就可以完成文言文教学,而忽略了文言文的借鉴运用这方面的教学。文言知识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读懂浅易文言文的目的,但是没能达到借鉴运用目的。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6.
学生念到高中三年级 ,课本所收的浅易文言文 ,大体都能自己读懂。尤其是那些故事性强、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描写生动的篇目 ,不待老师教 ,早已先睹为快。要是老师还絮絮叨叨地逐字逐句串讲 ,学生就难免“不胜其烦 ,人情厌患”了。莫怀荣老师深谙学生心理 ,执教《荆轲刺秦王》一课 ,一改传统教法 ,在充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 ,借助编演课本剧的形式 ,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 ,把一般文言教学实践中习见习用的灌输模式 ,改为师生平等讨论的活动模式 ,生动活泼地展开教学 ,别开生面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积极…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增加了文言文的分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强化人文主义教育,提高文化品位.以前教文言文,注重逐字逐句的串讲,力求详尽透彻,生怕漏掉重要文言知识点,但其结果是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忘得精光,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18.
<正>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西藏内地班(校)汉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曾在一次讲座中提及当前文言文教学上的误区:传统的命题,考查文言文也就只是考查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不少教师认为只有串讲,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效果。这种误区,在西藏班的文言文教学中,同样存在。面对文言基础薄弱的藏族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串  相似文献   

19.
<正>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下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堪忧,教师费时费力,学生毫不领情。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机械的串讲对译以及对语法知识执着地灌输,让原本生动的课堂变得乏味而沉闷,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学生的热情与活力也"窒息"了。如何让我们的文言课堂重新焕发生机,拉近学生与  相似文献   

20.
文言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文化并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就目前初中文言教学的现状来看,着实令人担忧:有的课堂还是满堂灌的方式,有的课堂教师主要以串讲方式进行教学,有的课堂就是教师让学生自己串译,甚而于直接就把文言文的翻译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回家背诵默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知道这些教学方式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