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育人的根本使命。要做好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必须深刻解读立德树人根本使命、逻辑遵循、内涵条件等基本内容,切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系列重要论述,厘清高校立德树人的轮廓脉络,分析当下高校立德树人基本问题,找出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本研究提出依托强化组织领导、融入课程思政、拓宽育人渠道、优化评价机制等高校立德树人育人途径,构建了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以立德树人为灵魂与使命。立德树人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落实,需要坚定人才培养的方向,深刻把握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分科性与综合性相统一、说教性与体验性相统一、独立性与系统性相统一等规律,以贯通育人、融合育人、整体育人、协同育人为着力点,推进学校教育实践创新,提升立德树人的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需要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构建“大课堂”育人体系、以勇毅的历史担当完善“大师资”育人格局、以科学的历史思维构建“大平台”保障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4.
陈亮  杨娟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4):13-25,53
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我们需要在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明确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然而,目前高校教师立德树人陷入了育人环节与评价功利化矛盾交织、教师育人模式与学生诉求摩擦对立、口号式宣传与形式主义作风双重裹挟等困境,这阻滞了高等教育育人价值的有效释放.基于此,我国应将以德育德、以规立德和以文化德的"三位一体"协同模式作为破解这一困境的良策,从而助推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使命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承担着新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时做出审思与转变:一方面,要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思政教育灵魂之"心",对标立德树人,坚守育人初心;另一方面,要理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新",增强网络思维,探索教育模式,在进行思政教育"创新"的同时牢牢守住"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初心"。  相似文献   

6.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前提下,新时代数学教育的新使命究竟是什么?本文认为,具体体现在六个主要方面:一是赋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担当起数学学科育人使命;三是追求数学课堂教学高品位;四是让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落地;五是用数学文化滋润学生心田;六是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探索非思政课程育人的实践路径,与思政课程"手拉手",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育人体系的建构模式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逐步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主要建设形式以及教育体系建构模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广大教师了解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与小学阶段课程教学之间的具体联系,逐步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融入小学阶段育人体系建设环节中,凸显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建设环节中优化育人体系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新时代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担负起学科育人新使命,具体应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铭记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二是增强数学学科育人意识;三是让数学教育回归育人终极价值;四是探寻数学学科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从如何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如何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如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如何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对学校内部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面对新要求、回应新挑战,学校内部治理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完成教师使命、培养时代新人、发挥学校“三导”作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实践突破,积极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在学校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持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思想政治精品教材的内在要求。这次教材修订工作,主要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新精神,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等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以本为本”等新要求,赋予了高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新的内涵和外延。新时代加强高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牢牢抓住专业化的能力建设,切实提升育人水平,方能从容应对新矛盾、新挑战,出色完成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强调,高校教育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需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来适应新时代发展。必须认识到开展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是促进个人全面健康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社会和谐进步,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复杂形势的要求。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拟构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队伍、研究生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高校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这是对高校教师新的更高的要求。育人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育人能力,是应用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保障。本文从应用型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使命、育人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助力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22年中考全国各地30多套语文卷加强对“三种文化”的考查,是在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新时代教育评价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要求。精选语料,巧创情境,精心设置问题,在中考命题中渗透育人理念,彰显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读题、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三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业水平考试立德树人与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了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人民的重托,必须认清形势,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自觉承担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四个维度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力、政治引导力、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指导力,满足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书记“学思录”全面学习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响青浦教育“上善育人”“实验改革”“融合发展”服务品牌,紧紧围绕“新青浦、新生活”奋斗主题,为建设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强区贡献教育力量。区域新行动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的二十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事业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做出了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为我们吹响了新的前进号角。青浦教育系统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青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强国伟业育人育才。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高校的教育使命和立命之本。本文首先阐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工作要求,随后阐述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机制的设计思路,最后从健全和完善校内“五位一体”协同德育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探索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高校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挑战、新常态,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必须确定并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充分发挥并实现其应有的德育功能。政治教师更应从政治课和德育的使命与担当角度思考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感悟,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榜样教育家乌中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  相似文献   

20.
张秋强 《快乐阅读》2022,(11):112-114
<正>新时代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立德应坚持以德为先,树人应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着眼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新时代建设的有用之才。一、中职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路径探索(一)中职学校应全面搭建德育建设框架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整体建设框架的构建应着眼于育人机制、育人模式和育人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