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征。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不符合该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曹林男 《生活教育》2014,(23):50-51
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运用知识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领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是作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改革之亮点。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不是一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涵盖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全新课程。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实践性课程,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科知识各种经验的综合学习与应用,而在我国当前的师范院校中还没有设置这样的专业来培养这门课程的专职教师。实际上,由于这门课程无论是从它的课程目标,还是其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都存在多样化与综合化的要求,因而使得培养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也变得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4.
实践活动课程是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由教师提供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的一门课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以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作为参考,对中学生物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探究,丰富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拓展新的生物学教育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需要以其他学科为基础,同时又应用于其他学科,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工具课。新课改强调改变学科过于本位,提倡的就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它是一门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的课程 ,在重建新时代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保证潜力的充分发挥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检讨三个问题 :流于技术的操作 ,缺乏整体的规划 ;与学科课程割裂 ,缺乏探究的深度 ;以事实研究为目标 ,缺乏价值的关照。  相似文献   

7.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它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寻求更广阔的天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在课堂中、实践中、生活中去发现和完善自己的个性、人格。作为这一课程的实施者,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呢?通过课程的培训学习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劳技教育不再作为单独的学科课程设置,而是把原来的劳技教育学科归类到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其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的一个学习模块.有的称学习板块或学习领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邹锡英 《考试周刊》2012,(6):187-187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学科性课程。它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进行开展的,重要的是它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有不少的困惑和问题.但我觉得上好综合实践课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快乐上好每一堂课。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没有预设教材的学科,有人称它为“没有围墙”的学科。它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所需要实践的课程内容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设置社会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2.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它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地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它强调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过多的接受式学习、脱离生活实际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倡  相似文献   

13.
一、课程论的范畴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结构中的一种课程形态,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基于生活实际而开设的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不属于某门课程范畴,它在国家课程中与学科课程并列,是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中设立的一门崭新的课程,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大领域,其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从课程本质上说,信息技术课程是强调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小学中很容易被忽视的一门课程,因为它在考试中不占有任何的比例,所以很多学校并不注重对这一门课的开展。其实这门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这门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养成更好的自立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要明确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发挥出这门学科的价值。从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三方面来研究如何让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更有价值,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达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为基本方式的学习课程,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当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按新课程设置纳入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娇艳 《教育》2014,(2):58-5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也不是一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的课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走出课室开展综合学习的实践性课程……”几年前,当笔者翻开《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第一页读到编者的话时,心中充满了欣喜和好奇,深深地感受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这门学科的潜力和魅力所在.这门学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