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加强地方课程建没,共同促进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重视地方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地方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具备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期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发展,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核心素养是基于对未来人才的培养以及面对世界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STEAM课程融合各学科知识构建,注重能力的养成,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面向核心素养的STEAM课程构建对学校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STEAM课程构建原则出发,探究STEAM课程的构建,并通过对单元实践活动的研究,评价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共同促进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重视地方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地方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全面推进新课改。我们要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部分省、市试行的课程改革,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从教学目的来看,就是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网络环境帮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一大突破。对其课程价值的认识不应局限于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的层面.应该从信息文化的物质技术和精神观念两个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的价值分析,从而指导课程教学实践,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学习和工作需要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构建职业能力为核心、基本素养为灵魂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是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结合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实际,探索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公共英语英语教学必须服务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突出公共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强化就业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能力为本位,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服务于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坚持“一个平台,多种模块”的教学理念,从思想品德素养、人文精神素养、专业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显示,当前世界各国注重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来推动和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成为重要方式。主要国家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互关系呈现三种模式: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的美国模式,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核心素养的芬兰模式以及通过课程标准内容设置体现核心素养的日本模式。基于此,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应至少包含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质量标准四部分;其中,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要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焦点,同时也给予了校本课程开发新的发展契机.如何适应新一轮课改要求,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有效地渗透和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从而完成立德树人首要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策略和模式.一、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1.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传承百年老校"备物致用"教育思想,倡导学生善学致用,让每个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构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体系,开发"致用"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实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综合探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拓展、延伸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艺术高中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要拓展课程资源,挖掘课程内涵,丰富课程内容。当前的艺术高考,愈来愈注重学生艺术文化的综合素养考核,简单的“技术熟练应对策略”已不能适应未来艺术高考形势,只有深度挖掘素质教育内涵,探索综合素质培养途径,改革僵化的教育模式才是长远有效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正>核心素养,指的是人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指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研究一直是多个学科、多种领域合作研究的集成,被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高度关注。中国为迎接未来教育挑战,也进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并在国内引起核心素养撬动课程改革的深度探讨。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进行校本化表达,学校如何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核心素养理念落地,成为亟待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构建生物模型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生物课程不仅是传授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现象、合作探究自然规律。而引导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构建生物模型正是建立在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第一途径是课程改革。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来推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  相似文献   

18.
马梅玲 《青海教育》2003,(10):56-56
艺术课程是在原有的音乐、美术分科教学基础上构建的一门综合课程,它融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为一体。立足于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它不期望培养精通某一门艺术技法的学生,而是遵照人的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艺术修养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9.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及“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只注重教师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象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在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进行科学创新、精准设计,从而有效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职业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何谓核心素养?它有别于一般"素养"的概念,指的是学生必备的、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品行和能力,体现为自觉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家国情怀、开展创新合作。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核心素养体系。这意味着核心素养概念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