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有责任、有信念、有本领的青年一代,这其中蕴含了新时代青年真、善、美理想人格的价值优势。"求真"属于理想人格之根基,新时代青年要在求"理想""史实""科技"之真方面多下功夫;"向善"是理想人格最根本的价值优势,新时代青年应在向"以群体超越自我"之善、"以正义向导利益"之善、"以理性规避欲望"之善上花功夫;"臻美"是理想人格最本质的价值优势,新时代青年应积极追求臻"高尚责任感""发奋图强""全方位发展"之美,培育新时代青年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求人生之真,做到真实、真诚、真理;求人生之善,做到行善、奉善、达善;求人生之美,做到人格美、生活情趣美、人际合群美,努力塑造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3.
陈重阳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5):43-44,50
1问题提出汉语词典对真、善、美的解释是:真,真实,与客观事物符合(跟"假"相对);善,善良,品质或言行好(跟"恶"相对);美,美丽、好看(跟"丑"相对).真、善、美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就是要去伪求真,扬善弃恶,尚美反丑.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而德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完  相似文献   

4.
论当今我国社会的理想人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理想人格模式的确立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塑造起着标尺和导向的作用。当今我国在市场经济与建设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我们要建构的理想人格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格范式。而“四有”新人是当今我国社会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寻真·持善·求美——谈谈真、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真、善、美的关系 ,众说纷纭。历史地看 ,人类具有知、情、意 (志 )三种心灵能力 ,因而滋生真、美、善三大价值 ,通过对世界的掌握而形成科学、艺术、宗教三大文化领域。切入现实 ,无论是在个体人格结构还是在整个文化世界中 ,审美活动和艺术文化都发挥着中介的功能 ,连接起必然领域与自由领域。特别是当我们着眼于理想追求 ,便不难发现真与善在美中达到水乳交融。寻真、持善、求美是造就完满人格不可或缺的三维。  相似文献   

6.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人类崇高和永恒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类教育所遵循和追求的终极目标.体育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进行的教育过程.在体育之中,也必然地蕴含着许多真、善、美的元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这些元素,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熏陶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是每个体育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实现教师作为“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爱的化身”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内涵。中国的崇高美类型既有基于自然价值取向并作为客观精神形态呈现的雄浑与冲淡,也有基于张扬主体人格精神之价值取向而具有主观精神形态特征的豪放与劲健。豪放的本体精神是道家的.而劲健则本源于儒家的人格理想。东方和西方由于对崇高阐释的文化维度不同,决定了豪放和劲健所展现的人格美内涵与西方崇高所展现的人格关内涵在多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庄子与康德都强调一种至高至远的人格境界,但就人格特点而言,二者又呈现不同特质。庄子的理想人格以"至真"的个性美为表征,康德的理想人格以追求"至善"的人性美为标杆;庄子追求的是个性自由,康德追求的是道德自由;庄子通过"体道"的形式完成人格修养,康德则以道德实践的形式成就自己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庄子与康德都强调一种至高至远的人格境界,但就人格特点而言,二者又呈现不同特质。庄子的理想人格以"至真"的个性美为表征,康德的理想人格以追求"至善"的人性美为标杆;庄子追求的是个性自由,康德追求的是道德自由;庄子通过"体道"的形式完成人格修养,康德则以道德实践的形式成就自己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近代绘画大师,教育家丰子凯先生也曾说过:"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个足,鼎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至善、达美."二位先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阐述人对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青年的培养,在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青年培养目标。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从“四有新人”发展为“时代新人”,有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在新时代,青年要成长成才,需要突出思想引领、踏实勤奋学习、明确历史责任、加强社会协作。  相似文献   

12.
《滨州学院学报》2022,(1):73-77
围绕“善、中、和”的审美标准,对孔孟美学思想的内涵进行梳理,孔孟美学所追求的社会之美、人格之美、艺术之美成为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表征,深化对社会美、人格美、艺术美的认识和理解,使人在当下社会生活中以恰当的方式自觉认识和追求真、善、美,从而形成环境良善、关系和谐、秩序井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激活、培育、守护美好人性,是基础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价值使命与哲学境界。培育美好人性的基本路径是:价值引领,弘扬国粹,放眼世界,改造心理,人格熏陶;培育美好人性的"一条主线"即"以美育性":以美冶情──培育高雅的情趣,以美启真──培育创造的情怀,以美蕴善──培育高尚的情操,以美养心──培育高贵的气质,以美励志──培育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等作品中 ,对生和死的问题有着深入的哲学思考。关于生死观的价值取向 ,更有真知灼见。其价值取向包含追求善、仁、义 ,舍己为人 ,敢于牺牲 ,忠于爱情、友情等方面 ,以此完善理想人格 ,实现人生价值 ,达到“不存而存”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真”是语文的标志,求“真”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教育之真,是一种价值性的精神生命成长的追求,而非实体性存在的证明。求“真”的着眼点在人,它的着力点在语言,因为人是语言化、符号化的存在。语文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于语言,语言伴随着人的生命成长,融合于完善人格的培育。完善人格的核心标志是“真”和“善”的统一,完善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它指向真诚的品性。作为人格之境,它并不是外在的矫饰,而是一种内在的品格。如果仅仅依照外在的理性规范,而未能将一般的理性原则融合于内在心灵,所有言行便往往如同做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承续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格理想,秉持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人格设计,是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时代表征,蕴藏对新时代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创造性回答。基于此,以历史逻辑、时代因由、实践要求为线索解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深刻蕴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作者细读徐迟的《江南小镇》,从“求真意识”、“求善价值”、“审美理想”方面洞察、解析徐迟晚年的传记,诠释《江南小镇》创作中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感受徐迟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人格、情感倾向和理想志趣.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是真、善、美,其中,"真"属于认识的价值,"善"属道德的价值."美"属于艺术的价值.阅读的审美价值即指读物和阅读活动本身对读者本身产生的美感陶冶作用.阅读不仅追求明真从善的功利.而且还追求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20.
<正>寻求"确定性"是人们对某种客观状态在主观上的理解与阐释。教师对自身角色"确定性"的寻求,是为了求得教育之真、教学之理。这种"真"或"理"代表着一种终极价值追求,为教师提供引导、启迪思想的养料,让职业生涯和个人生命更加有意义。所以说,寻求自身角色的"确定性",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生命力的核心要素。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修养途径的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寻求自身角色的"确定性",离不开对真善美的寻求。真、善、美是人类实践活动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