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以及时代基础。在理论之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均为该论述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借鉴。在实践之维,习近平在其知青岁月及从政期间的民生实践为该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在时代之维,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思考、后疫情时代保基本民生的必然要求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时代选择为该论述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的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之高远、创新思维之开放、辩证思维之灵活、法治思维之规范、底线思维之清醒。学习好运用好这些哲学思维方法,是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对我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落实.在当前它又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协调社会利益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重视和强调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邓小平理论中的"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思想的核心命题。因此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十二五"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也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注民生成为党的十七大的一个亮点,要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法律角度来看,建立和完善与民生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增强国民的维权意识,是保障和改善我国民生问题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关注民生成为党的十七大的一个亮点,要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法律角度来看,建立和完善与民生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增强国民的维权意识,是保障和改善我国民生问题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的经验总结,涵盖了包括价值目标、路径选择、机制前提和根本动力在内的多项内容,在继承发展古今中外民生思想的同时与中国特色民生保障建设相融合,具备高度的继承性、人民性、务实性和创新性。随着新时代民生保障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这些重要论述在彰显马克思民生思想当代生命力的同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努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决心,是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指引,并推动中国民生保障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高度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使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深入研究党的十六大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优良传统,是新形势下党执政理念的具体化和深化。研究和求解包括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行政效率、教育及就业问题等网络参数,建立一种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的政府绩效评价网络模型。对该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给出各个子节点的定量评定,建立一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绩效评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评价体系在浙江某地区的实际应用,得到该地区的群众满意度评价,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民生思想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民生思想的完善与深化,是对自身丰富的基层经验和从地方到中央的民生实践历程的高度概括;深化“权为民所用”,树立正确的民生权力观,深化“情为民所系”,树立正确的民生地位观,深化“利为民所谋”,树立正确的民生利益观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民生思想具有“抽象”—“具体”、“民富”—“国富”、“实践”—“理论”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11.
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又是民生之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党和国家着眼于社会建设、着眼于改善民生,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对继续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遗余力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7月17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对238个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239名全国就业先进工作者、240家全国就业先进企业和240名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数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因此选择了继续读书或出国的方法为自己"减压".但在同时,这些"高学历"派与"海归派"也同时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更强的竞争力,其他的本科生就业压力也就相应增大了.这种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给社会造成人才浪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提出了有关议题,充分证明了政府积极解决民生问题,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维系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它关涉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呈正相关。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在执政理念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而且要在实践上把发展民主、保障民权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点,把协调民利、实现和谐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点,把紧抓科学发展、增强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点,并作为当下的现实任务,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推进民生的改善,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民生思想形成于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实践中,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法治民生、文化民生、公平正义民生以及生态民生,体现出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更是新时代推动我国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关于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问题的方法论与指导方针。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向;作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发展是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根本途径;"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方法原则;十七大报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所阐明的"六大任务"是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六大着力抓手;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是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保障条件。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执政党的执政基础的实质是依靠谁、依靠什么执政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人民这个基础,只有人民认可、拥护和支持,党才能执政,也才能执好政。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失去民心,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失去政权。可见,党的执政基础建设与改善民生紧密相连。总结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和实践,为今天党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深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坚持“两个结合”是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过程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原创性的文化理论成果,构成了原创性的文化理论体系,发展了原创性的文化理论话语,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现状进行研究,认为要实现城镇化与改善民生关系,必须科学布局城市体系,提升城镇规划编制水平,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必须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深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必须重视城镇化中的文化建设,打造文明城镇。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历史素养、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严密的历史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客观阐述和科学评价,初步形成了富有深刻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大历史观”的思维观察历史、以“人民至上”的理念解读历史、以“唯物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是习近平历史观的集中表现,彰显了其宏阔的理论视野、鲜明的人民立场、科学的逻辑思维等独特而深刻的理论品格。准确把握和科学认识习近平历史观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从历史深处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