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淅淅沥沥标志着小雨的夜晚,我爱独坐窗前,泡一杯清茶,在桔黄的灯光下,独享诗词带给我的无尽的欢悦。那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总是让我如痴如醉!我一次次地感受着李白的豪放,陆游的炽烈;感受着苏东坡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感受着孟浩然的田园情趣,文天祥的忧国之思……  相似文献   

2.
任英 《内蒙古教育》2013,(13):33-34
<正>一、注重积累积累是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诗意生活、诗意人生的土壤。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三百首"的积累就是诗意种子发芽、生长、壮大的沃土。其实,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诗意的基因。所谓诗意,本身就是生活,是人的情感与思想借助于想象的一种表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之官思也",这个  相似文献   

3.
一套采用现代音响技术,以古诗词解析为主,并将音乐、朗读与吟唱融为一体的《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唱带》即将通过新华书店向全国发行。这套唱带共十四集,录有中小学课本中的诗词一百一十首,是由著名广播员虹云,方明播讲,夫之、孝  相似文献   

4.
当广播员会增添很多麻烦,但有时也感觉很快乐。有一次,我在《休闲驿站》广播中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几个笑话。当我每读完一个笑话时,就会有阵阵的笑声传进广播室,这时的我比吃了蜜还要甜。还有一次,我在读报时竟把"我比窦娥还冤"说成了"我比赛娥还冤",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件事让我难受了好几天。总之,有喜悦也有尴尬,有成功也有失败。现在我做广播员已近两年了,丰富多彩的广播主持经历使我的写作、朗读和组织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当广播员确实是我人生当中一段很有意义的经历,我将永远把它保留在记忆里!  相似文献   

5.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出自陶行知教育家一首诗词,充分肯定了提问的效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有效提问可以为小学生激趣、设疑、引思,将问题提到点上,以小提问撬动大学问,让小学数学课堂泛起无数涟漪。  相似文献   

6.
<正>我在镇上读初中的时候,爱上了背诗词。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记忆力不是问题,问题是并没有太多可以背诵的诗词。那时的读物就是语文课本,里面只有几首诗词是要求背诵的。在附录部分,还有十几首,那是选读的。我读初二的时候,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在早自习时背附录里的诗词:"一个早上背两首,谁先背会就可以回家吃饭。"几分钟后,我就走向了讲台,在老师面前背了出来。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芙蓉楼送辛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部分中的一首诗。"古诗词背诵"部分共有八首诗和两首词,包括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爱国诗等。我个人认为教材编者选择这些诗词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增加积累,另一方面是想对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的诗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归类,引导学生发现某一类诗词(主要是诗)的一些基本特点。基于以上理解,我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主要分成两  相似文献   

8.
精彩点评     
大队辅导员张蕾老师:由于每次的广播内容都比较贴近队员的学习和生活,所以"红领巾广播"特别受大家的欢迎。为了提高我校"红领巾广播"的水平,也为了让广播员更好地成长,我给广播员提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老广播员也会出错,在我第二次广播时,就出了一件糗事。因为我们的广播时间有限,所以广播员要轮流广播。我的第一次广播完成得很精彩,第二天该我休息了,由另外两位广播员广播。可在午间休息时,广播员于昌华找到我,说:今天的  相似文献   

10.
我在广播站已经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我在这短短的一年里,总结出了一套"优秀广播员守则",它会让刚刚成为广播员的你迅速成长起来:同时,也能让我们增长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一、做个有心人作为一名优秀的广播员,首先你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学会及时捕捉校园里的新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播音内容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韩学红 《中国教师》2014,(24):18-19
<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多年来一直鼓励学生每天识记一首古诗词,这些诗词既包含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也有学生自选的诗词。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就让学生再寻找李白的其他诗歌,很快学生背会了《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赠汪伦》《山中与幽人对酌》《将进酒》等。像这样一日一首的长期积累,好多中学生才学习的经典名篇,都成了学生的吟诵之作。当他们吟唱这些诗词佳句时,洋溢于神情之间的是"我寻找,我快乐;我背诵,我成功!"  相似文献   

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小时候刚刚开始接触古诗时背诵的第一首诗——《静夜思》。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非常清楚。记得小时候,我嗲声嗲气地朗读《静夜思》。现在,《静夜思》被我朗读得有声有色。一次与一次朗读的感觉不同、韵味不同。这首诗更成为了我的国学启蒙……小时候,奶奶总喜欢抱着我,给我念古诗哄我睡觉。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古诗很美、很动听。  相似文献   

13.
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了"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是我们所知的古文献中关于七夕乞巧的最早记录,其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七夕诗词千百年来浓华不减,郁采无限,字字珠玑,令人赏心悦目。一、细嗅七夕诗词美,美在意象之深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七夕诗词择取的主要意象皆是独具匠心,令作品收缀玉联珠之效。意象之一是"当空皓月"。七夕诗词中借一冰魄,以思  相似文献   

14.
《褰裳》是《诗经·郑风》中的一首爱情诗,它写道:“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这首诗的意思很清楚,一对民间青年男女在幽会时,姑娘对小伙子  相似文献   

15.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正在读一本《元人小令集》,突然对我母亲说:“你听这首小曲儿写得真好:‘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母亲也说好。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元朝人写的散曲小令《越调·凭栏人》,作者是姚燧。这首曲词的内容太简单了,无非是—位妇女,丈夫出外很久不归,她又想他又恨他。秋天到了,又怕他在外面寒冷,所以这冬衣是寄也难,不寄也难。最终我想还是寄的。这种闺中思夫的题材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  相似文献   

16.
方东美是当代著名的儒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为世人留下了近千首诗词作品。文章通过对方东美诗词作品的梳理,考察了方东美的生命思想历程;结合他的具体诗词作品,透过方东美的哲学思想,察看方东美诗在"表现"的诗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守候     
"缘起于一次偶然。"想必无数的《经典美文》的粉丝们,都会这么异口同声地说:我也如此。那是初二担任学校广播员的时候,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偶然结识了《经典美文》,直到现在她还陪着我,走着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诗词是姐姐口袋里的"糖果"。每每遇上我哭闹,姐姐只要哼几首小诗,我就会破涕为笑,合不拢嘴。我天真地问姐姐:"为什么会知晓如此多的古诗词?""因为我把诗词藏在口袋里呀!"姐姐笑着回答。童年时期,诗歌成了我成长的伙伴。坐在河畔,数着天上的星星,嘴里吟诵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便会不由自主地对天空产生莫名的向  相似文献   

19.
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  相似文献   

20.
秦越霞 《广西教育》2012,(40):57-58
如何引导小学生吟咏古诗词,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音律美?这个问题一度困扰戴建荣多年;而今,他的诗词课堂恰如一首首精妙的诗章,他本人也已成为全国名师。他是经过了怎样的摸索,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词教学艺术?他的诗词课堂又是怎样的课堂?"吟她千遍也不厌倦"吟诵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朱自清曾说:"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