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卫卫 《东方少年(阳光阅读)》2014,(2)
正那是乡间的一条小路,一头是我家,一头是学校。除了节假日,我们每天都要从小路走过,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烈日当头。我每天都会早早从家里出发。春天,看路边柳树发芽,白杨树长出长长的絮,我们捡一些,边走边玩。夏天,看小麦一天天变黄,淘气时,也会折一两根麦穗,吃未成熟的麦仁。我们还想着赶快放暑假。秋天,柿子红了,胆大的就爬到树上去摘柿子,我瞭望放哨。枣也可以吃了,我们用石头往树上飞,常常会落下来一大片。我们赶紧抢着,四散而去,恐怕被主人发现。冬天,最不想起床,快到学校了, 相似文献
2.
想当然从字词国回来,增长了不少见识,了解了字词的重要性,作文水平也提高不少。这一天,闲来无事,想当然翻阅着何老师推荐的奇书《镜花缘》。没看几回,书中所写的故事就深深吸引了他。特别是前半部中的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经历的描述,让他心驰神往。何老师见他看得这样入迷,便跟他商量,让他尝试把自己之前游历各个王国的故事写成"新版作文镜花缘"。想当然犯愁了:"我的经历还不够,怎么动笔呢?"何老师一笑说:"走吧,这就带你畅游作文镜花缘。"说着,拿出一方宝镜,拉着想当然往里一跳…… 相似文献
3.
4.
正儿童开始进小学,中学生考上了大学,都说是去读书。读书是个通常的说法,大家说惯了,随和地说说也无妨,可是决不能信以为真,看得太死。如果信以为真,看得太死,学生本身大吃其亏自不必说;而且吃亏的范围非常之广,并不夸张地说,简直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所以谁都要辨别清楚,学生上学,随俗地说是去读书,正确地说可不是去读书,是去受教育,受教育是上学的全部意义和整个目的,读书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为什么说是"一种"手段?因为除了读书还有其他手段。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语言中,一个单词往往有多种意义,或者有些词尽管拼写和发音相同,词义却不同。前者称作一词多义,后者称作同形(同音)异义。文章对二者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启明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0,(10)
刘博士:老赵,你怎么没精打采的?赵大户:唉,刘博士,我认购的新股跌破发行价了……刘博士:哦,随着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推进,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的收益下降较多,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也开始出现,以后不能随便打新了,一定要认真分析拟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再决定认购还是不认购。 相似文献
7.
8.
正托托和微信托托看到大人们玩手机心里痒痒的,老是吵着要给他也买一部手机。有一天,他爸爸把自己的苹果手机装了一张不常用的电话卡,送给他了。这下托托可有事情做了!首先,他求我把亲戚朋友的电话输入手机通讯录,接着又帮他安装了微信。在装上微信的第一天,远在北京的姑妈和姐姐就受到了微信轰炸,语音一个接一个:"我是托托!""我有自己的手机啦!""姐姐,你在干吗?""姑妈,姐姐在干吗?怎么不回我的微信?""我和拉拉在玩游戏!" 相似文献
9.
周元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现代汉语中的“(一)点儿”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它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副词等 5 类实词组合,构成 14 种基本格式和若干子格式,可以充当主、宾、定、状、补和中心语七大句法成分和一些祈使句的完句成分。“(一)点儿”在语用方面也独具特色:在否定句中,它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在肯定句中,可使节奏舒缓,语气柔和,表意含蓄委婉 相似文献
10.
11.
正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这百花争艳的五月里,小小银球在我们校园里飞扬,它满载着我们的欢乐和梦想。我们高塍实验小学是一所乒乓球特色学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同学们请看这精彩的比赛场面吧!(播放学校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无锡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精彩镜头)2.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从比赛场面,乒乓球员动作、神态、表情,以及自己的心理谈感受)二、汇报过程文化篇1.教师过渡:听了大家的交流,老师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前一阶段,我们开展了和乒 相似文献
12.
任钧是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是1930年代崛起的讽刺诗的先驱和抗战文学的先行者,更是新诗坛中一名重要的现代客籍诗人。任钧在1937年以前创作的诗歌,辛辣地讽刺了黑暗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地批判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猛烈地抨击了日帝的侵略行为,也真实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左翼作家的国家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3.
1937年以后任钧的诗充满了抗日激情和批判精神,表达了对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渴望,揭露了重庆大后方的政治黑幕,也彰显了其认同"国防文学"口号的立场和限度。新中国成立以后,任钧在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纯朴的爱家爱乡的客家精神的导引下,爱国激情被再次点燃,创作了很多情绪激昂的颂诗,并继续延展着中国诗歌会的诗魂。任钧的诗作也存在"以力伤美"等艺术缺陷,但瑕不掩瑜,不懈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使其成为一个著名的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4.
吴燕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4,(6):43-4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教学目标】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苯并(a)芘和苯并(k)荧蒽的同步荧光及其一阶导数同步荧光,利用零交点法能够避免BaP和BkF之间的相互干扰,该方法被用来测定了人工合成样品以及实际水样中BaP以及BkF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86.8~87.2%(BaP)和82.8~84.7%(BkF),检测限分别为0.5 ng/mL(BaP)和0.2 ng/mL(BkF),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两学一归纳”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没有终点,永远行走在路上,唯有依靠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才是最有智慧的学法;唯有生长于课堂、源于教师真实感悟的“教”,才是最有智慧的教法。 相似文献
18.
<正>51.《基督山伯爵》——大仲马(1803~1870法国)【内容缩写】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以法国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两大历史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的临终嘱托。为拿破仑党人传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嫉恨他的卑鄙小人和一个想嫁祸于人的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被唐泰斯高尚的人品所感动,向他传授了 相似文献
19.
萧岛泉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20-21
在众多理论学术界就吴江的哲学观点进行评析、批判、反驳声中。1983年《安徽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了江焕湖的《与吴江同志讨论辩证法问题》一文。这是一篇曾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备受关注的文章。该文针对吴江的《历史辩证法论集》和《认识论十讲》以及《确立两条战线斗争的思想》以及吴江1985年5月14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首怀念刘少奇的诗《林海行》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20.
周刚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1)
在传统的《边城》(节选)教学中,主要是充分挖掘其中的美,对其中“隐伏的悲痛”却视而不见,或者只是作为课堂的尾声稍做探讨,这样的解读虽然重点突出,却回避了难点。此时需要用一种审辩的思维来细致深入地阅读,进行文本内容的重新解构,品味潜藏在字里行间里更加深刻而丰富的意蕴内涵,以期更加接近作者创作的初心和本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