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吉尔下台已快兩年了。关于丘吉尔下台的报道,显然已不是“新聞”了。但是,当我們今天再来重讀合众社关于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的一篇报道时,仍不免被这篇消息的高明手法所吸引。显然,我們和合众社,在看待丘吉尔下台这一事实时,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場。当时,我們把这件事主要看做是英国人民对丘吉尔一味追随美国政府的实力  相似文献   

2.
方东树在他的《仪卫轩文集》中说:“文章之道,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这就是说,赋诗作文,是要学习古人的,但是这种学习决不能因循和沿袭,而应当善于发展,巧于创新。“识古人之所难,成自己之所能。”  相似文献   

3.
一个手执权柄的人,发指令、作批示是该谨慎的。巴人看过《十五贯》后,在杂文《况钟的笔》中这样说:“我们用笔有没有像况钟那样用得慎重而严肃?实在是大可深思一下的。我们之间固然不缺乏像况钟那样的人,善于在笔底下看到‘人’,并且用行动来帮助笔。但我们之间,也不缺乏像过于执那样的人,只知大笔一挥,看不到笔底  相似文献   

4.
新闻作品能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就是新闻对受众的美之所在。 新闻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并以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副刊上的杂文(其实也不止杂文),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引用古文或者从古人说起。当然,我并不反对这样作,也有许多这样的文章是写得很动人、很有文彩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杂文都必须这样写。引用得好,固然可以给杂文增添文彩,不引用古文,也不一定没有文彩,而引用得不好,却一定不会增添半点文彩。若是篇篇如是,先引用一段“古人说”或者古人的故事,然后加上作者的若干解释,形成杂文的一种固定的“程式”,那么杂文的  相似文献   

6.
《湖南档案》2009,(11):22-24
陈德胜一生都喜爱收藏,其中不少是难得一见的珍品。《陈氏五修族谱》民国三年(1914年)刊印,为仁公房六至二十三派。族谱记载:陈德胜为第二十二派,派名宗穆,字有(友)和。陈家还保存有为续修《陈氏六修族谱》的草册——《草册派下》和《中湘栗塘陈氏如生蜀勘等家族资料。  相似文献   

7.
严程 《兰台世界》2016,(15):95-97
从清代闺秀笔下的诗词、文人的笔记史料以及近代杂志文献材料中,析取关于清代女性化妆及佩饰的方法、程序、式样、风尚等内容,加以分析梳理,以日常早、晚妆的时间程序和清代闺秀面妆样式的时代变迁为线索,力图还原当时女性"时样妆"的审美意义和自我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人物,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这是怎么回事?在古代,婴儿出生以后,由长辈给起个“名”。“字”是成年时取的。《礼记·檀弓》中说:“幼名,冠字。”《礼记曲礼》上就讲得更具体了:“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笄而字。”意思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里,有些报刊互相转载、摘登为古人封“家”的文章,说《苏东坡也是一位医药学家》、《孔子是一位音乐家》,甚至说俄国诗人普希金是一位“经济学家”。这种为古人封“家”加冠的作法有何必要? 古代名家,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早已为人所公认。“术业有专攻”,有专才有“家”。一  相似文献   

10.
下面是从几家报刊上摘录的文字: “古人说:‘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古人说:‘凡人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古人说:‘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相似文献   

11.
马小娟 《大观周刊》2011,(32):15-16
清洁本意是指没有污垢,干净、洁净。而张承志笔下的清洁是一种尊严、是没有私心、没有杂念,是一种单纯的坚守与执着。一诺千金、以命承诺,不管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哲合忍耶,还是《史记·刺客列传》中的烈士,都用生命诠释了这种高贵的精神。本文试着从张承志笔下大西北的哲合忍耶回民和历史上的刺客事迹,分析这种让作者震撼的——清洁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鲁迅的绍兴同乡王金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会党人士;王金发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能够留传后世,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鲁迅的文字记录。在鲁迅并不准确的文字记录中,还牵涉到他自己的一名远亲章介眉。鲁迅笔下的王金发与章介眉1925年12月12日,鲁迅在国民党人士主办的北京《国民新报》上发表了一篇《捧与挖》的杂文,收入《华盖集》时与其他几篇杂文  相似文献   

13.
邢达  刘洪澍 《兰台世界》2016,(19):93-95
冯超然(1882—1954)是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名迥,字超然,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与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在上海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1]55。他擅长仕女与山水画,他的《仕女捧桃图》、《岁寒图》、《柳江秋燕图》等均为传世之作。通过分析冯超然的作画特点,加深对海派画家作品的涵和绘画技巧的理解,并为我国美术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合写者”     
美国编辑,特别是书局的编辑,在出版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因为对作家产生的影响大而被称为“合写者”——自然是在作家作品的后面不署名的“合写者”。作家的成名得力于编辑精神上的鼓舞和写作上的引导。如果失掉这种鼓舞和引导,作家很有可能功不成,名不就。作家与编辑的关系因而变得很不一般地亲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志乃史体,原属天下公物,非一家墓志寿文,可以漫为浮誉,悦人耳目者。”清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修志学家章学诚在《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说了这番话。这就是修志学界所公认的著名的“不私其亲”原则,是“志”德的一大要项。这一原则,并非自章氏始,早在宋代,修志家们就已在践行。宋《嘉泰会稽志》(宋庆元年间知府沈作宾会修),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及其子陆子虡参与修撰、陆游本人参与审订并作序的一部府志,陆家又是当地的名门宦族,但在其人物志中,却只收陆游祖父陆佃一人。陆佃,在宋徽宗时,先后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  相似文献   

16.
雷路展 《新闻爱好者》2010,(12):153-153
7月27日,当河南上蔡县的白血病患儿薛培艺走出层流病房,我代表大病救助报道小组,给她送上庆祝重生的蛋糕的那一刻,激动、欣慰、感恩、对生命的敬畏……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整整4个多月的关心、关注,整整4个多月的上下奔走,《河南日报》"探路大病救助"系列报道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17.
18.
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工作之余,经常向报纸写些反映生产第一线情况的短消息、小通讯之类。但是有些稿件见报后,往往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其中有些是由于编辑对稿件的某些不适当的修改而造成的。多表现为对先进人物的拔高或想当然所致。如有次在一篇工作建议中,笔者写道,“由于本单位××科认为资金不足,工作难以开展……”,报纸刊用时,改为“由于本单位认为资金不足……”,而××科  相似文献   

19.
近读叶德辉<书林清话>,其中有一篇<总论刻书之益>,列举了古往今来许多蔚为美谈的刻书大家,这些刻书家因刻书之业,或滋福子孙,或嘉备后人,或留名后世,即叶氏所谓刻书之益者.  相似文献   

20.
三月卅一日,下午先后为研究生和大一新生讲授近代印刷出版业之发达,晚间却忽然收到宁文兄短信,告知来新夏先生刚刚在这个下午过世,年九十一岁,并准备于《山东图书馆学刊》下期组织纪念,问我可否写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