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林武术如果和其他许多武术流派一样,如果一直仅在下层民间流传,很可能会默默无闻,不会留下什么文字记载,而绝对不会有后来那样的声名,也绝对不会“寺以武显”“武以寺名”。但“执干戈以卫社稷”是士人的最高责任,“修、齐、治、平”是士人的最高理想,和尚也好,武术也好,一旦同样进入了这个层面,自当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2.
出身于韩国贵族的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较孔子的年代约晚270多年,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散文家,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了法、术、势三结合的封建君主统治术,对后人影响很大。由于韩非善于取道、儒、墨诸家之长,其养生之道,亦高人一筹。在《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的观点影响之下,韩非认为,人要健康长寿,须适动静,省思虑,惜智慧,爱精神。他鲜明地提出“少费即谓啬”的主张。人有七情六欲才能生息繁衍,但要做到欲有情,情有节。如不节情欲则亏精损神,必招祸患。耳之欲五声,目之…  相似文献   

3.
敏感话题     
张少华 《收藏》2011,(1):28-29
如何看待赝品 李大鸣(香港古陶瓷收藏家,堂号“九如堂”):收藏家也好、艺术爱好者也好,都曾经买到过假货。十七八年前,我在香港市场上买到几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都是比较大件的东西,我当时检验底部的年份是对的,但是6个月后,市面上又有很多这样的东西涌现出来,我就拿其中的一件到检验所去检验.  相似文献   

4.
本专题从人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  相似文献   

5.
本专题从大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  相似文献   

6.
李烈初 《收藏》2012,(4):148-149
绘画也好,书法也好,都有它的发展轨迹,后人很难剪割。1964年,南京先后出土东晋谢鲲(谢灵运的伯父)墓志、王兴之(王羲之的堂弟)夫妇墓志(图1),字体都属隶书。1965年,《文物》杂志、《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郭沫若的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郭文认为东晋的书法还是隶书,传世王羲之用行书写的《兰亭序》"既...  相似文献   

7.
本专题从大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本专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专题从大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本专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专题从大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本专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内家拳特别是太极拳,技击的全部基点都在于启发制人,且极为精妙。“引进落空”也好,“借力打力”也好,“四两拨千斤”也好,“沾连粘随”也好,都是待对手率先攻击,然后顺势后发制人。内家拳后发制人的理论所本,是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的原则。坚持“后”的状态,和崇阴、法水、贵柔、守雌以及尚下、尚退等一样,都是这一原则的运用和发挥。按老子的说法,事物总要在走到极点后向反  相似文献   

11.
人,当然应当有雄心壮志,例如“创建”什么“集邮大国”、“集邮强国”之宏伟目标。我却觉得这是那些把集邮“当成一生为之奋斗事业”者的事,而非我们这种有自己专业,并已从岗位上退休下来者可以掺和者也。而且,怎样才能算是“大国”、“强国”的标准呢?没人能拿出评定的“客观标准”来,人多就算“大国”?集邮者多才算“大国”?在国际邮展得奖牌多就算“强国”,有所谓“强国”就有“弱国”,“大国”、“强国”,又怎么样?就可以“恃强凌弱”?就可以看不起那些“小国”和“弱国”?也想去改造  相似文献   

12.
耳廓是重要的五官之一:听觉器官的外部装置。按中医记载:对于整个人体,耳不是一孤个立的器官,它和全身五脏六腑都有紧密联系。有关耳和脏腑的联系古代文献记载很多,诸如:“肾气通于耳”;“心开窍于耳”;“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运用耳廓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也早有记载。如取蛇蜕塞两耳治疟疾;灸耳后青丝脉治小儿惊痫等等。民间疗法中记载有针挑耳后静咏放血治目赤痛;划针耳围治胁痛、泄泻等。  相似文献   

13.
老师,您好     
《体育博览》2012,(9):14-14
古时候,不管是上学也好还是当小徒弟学徒也好,都讲究个“三节两寿”的礼数。这三节分别是五月端午.八月中秋和正月的春节.两寿则就是师傅和师母的生日了。当学生的到了每年的这五天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也应该到老师家去走份“人情”,过去的三节两寿到了今天合并成了一个教师节。  相似文献   

14.
胡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认为学生在学习时经常要吃以下“三味药”,即“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现在我们重新领悟其中的道理,仍然十分真切,而又十分有用,在体育教学中,如能巧用这“三味药”,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千斤项     
王元 《围棋天地》2004,(4):42-46
古人做诗的时候,对于究竟应该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真是煞费苦心。诗做完了,后人也就有了“推敲”这个词。  相似文献   

16.
第一个:我乒乓球队刚刚飞抵哥德堡机场,一位匆匆跑来的外国记者挤上我们乘坐的轿车,端起相机把镜头对准了张燮林……抢拍不去的当年,许多外国的教练和队员称张燮林是“魔术师”,称他削出的球是“打不断的杨柳”。日本名将三木对张燮林的球说得更神——“象是火,呼地一下子就烧起来,一点儿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如今,他早已成了中国女队的主教练。但是,在外国队的眼中,张燮林的神秘不仅依旧,而且更加不可捉摸了。你看他,无论场上比赛气氛轻松也好,整个激战紧张到白热化也好,自己的队员赢也好,输也好,——他总是一个姿势:叉臂抚着双肩,脸上风平浪静,稳稳如山坐在教练席上。要想从他脸上预测出  相似文献   

17.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往今来,有过客无涯,也有无涯“过”客。然而,过客们对自己的“过”——过失也好,罪过也罢,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或“委过于人”,或“揽过于己”,或“闻过则喜”,或“文过饰非”……过客对“过”的态度不同,结果也就各异。过客群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7,(1)
媒体舆论监督是治疗社会病的一味药,然而此药只治得了标却治不了本,更治不了反复发作的多年痼疾。如最近出现在许多地方的“转型渔业”就让那些手握公权,而钓技不精的人变成了他们家的菜篮子。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竞赛不仅是体育本身的一大特征,而且对提高体育运动的水平有着直接影响。目前我国采用的竞赛制度,不管有人说是沿用欧美的也好,因袭苏联的也好,或者说是已经是“国产”的了也好,但总觉得太陈旧了。至少现在是八十年代了,我们总要围绕“四化”来考虑我们的制度改革吧! 现有竞赛制度的弊病,概括起来有三条: 一是,竞赛与训练脱节。现有的竞赛办法不管是成人,青少年还是儿童,都是一个模式,使用同一个规则,对不同年龄阶段如何结合训练安排比赛,很少考虑。二是,竞赛与人才的矛盾,竞赛本来是检验和推动训练,促进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但目  相似文献   

20.
四、唐代第一国手王积薪唐玄宗时,著名的围棋国手有王积薪、郑观音、杨季鹰及冯汪等人,其中以王积薪的名声最大。后人评论唐代的棋艺,总是首推王积薪,如明王世贞《宛委余编博物志》说:“唐之弈,以开元王积薪为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