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为了在课堂中的有效“生成”,但课堂是一个动态交互发展的过程,“预设”往往会出现多种结果,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再预设”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为其他教师作借鉴,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捷径。当然,教学反思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行为等,但找准反思的“着力点”,则更有助于反思的深入。本文以《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例,谈谈教学反思应找准的几个“着力点”。一、反思成功之举——“预设”是怎样“…  相似文献   

2.
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他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其中,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教学有其延续性,教过了不是了结,不能边教边丢,教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学生的变化,这样可使以后的教学工作搞得更好。正如有的教师所说:通过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对于如何课后反思,有人提出要做到“认可,解构,开掘,适度”。认可,就是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自…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剖析的过程。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的“助推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为了反思而反思、零散反思、肤浅反思、无效反思的现象。笔者认为,要突出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就要夯实教学反思的四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反思实践与教师教学专长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实践”视角下的教学专业关注的是教学领地中的“沼泽地”。作为教师的教学专长,其内容应以实用知识和高层次才能为核心,教学专长的发展应以反思实践为基本路径。虽然反思实践对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反思实践并不是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万应良药,反思实践功能的全面实现有赖于对反思实践学习方式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5.
桑加丽  田俊 《课外阅读》2011,(11):185-185
时下,写教学反思成了教师的“必修课”,但很多教师似乎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认为写教学反思是画蛇添足,课都上完了,反思何用?是啊,从表面上看,写教学反思似乎有些浪费时间,因为它发生于学过程之后,“木已成舟”再做反思岂不是“覆水难收”。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波斯诺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批判地考察教师自我的主体行为,可以“反观其身”,帮助教师纠偏补过,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增强有效性,使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7.
目前,“教学反思”在基础教育界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的确,伴随着新课程的步步深入,教学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但我们在教学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出了不少硬性的规定,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反思过去的教学教学,我们太多地强调让学生接受建立在记忆层次上的数学事实.学生掌握的只是“是什么”.虽然大部分教师也重视了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是这样”.但其目的仅停留在让学生确信这一致学事实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9.
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也是“学习教学”的过程,教师在展开教学,教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反思“学习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最终“学会教学”,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如何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反思型教师是对传统的经验型教师的的超越。它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力图改变在科技理性下理论对实践的控制,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不再不可逾越。“反思型教师”对“经验型教师”的超越首先表现在反思性教学中。反思型教师的教学可以称为“反思型教学”,它是教师将自己  相似文献   

11.
姜宇婷 《教师》2019,(1):52-55
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良好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总存在各种原因使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教师对课堂行为的反思不应拘泥于写课后反思,而应探索教学反思的新途径,如:“问一问”——问学生上课后的收获和建议;“读一读”——读一点课堂教学的专业书籍;“比一比”——比较自己课堂教学的前后行为或自己和其他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劣;“聊一聊”——和同行聊一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和思考;“诊一诊”——通过对课堂观察案例的分析,科学诊断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方振荣 《海南教育》2014,(24):88-89
“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这是2011年版化学课程标准对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明确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很好的抓手,教师才能自觉地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反思。、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特别强调教师要进行教学课后反思,反思的实质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反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教学。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效果,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一、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依据新课标要求制定的渗透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帐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反映:哪些内容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样才能进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寻找到教学反思中的“反思点”呢?我们觉得应该加强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引导教师多与一些“局外人”进行讨论、交流,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找到“反思点”。反思之一:反思教学细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反思性实践”和“反思型教师”作为一种时尚逐步流行,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广大教师的追捧,认为反思型教师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认为培植教师的“反思”能力,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实现内省.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诚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能力是必要的,但作为单一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有一种舍本逐末的倾向,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审视。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搞好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研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成长提高的重要途径。虽然,诸多教育理论、学术研究把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但作者以为,教学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但目前管理者和教师在反思的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当的反思不但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反而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桎梏。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都存在“自欺”或“自虐”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源于肤浅,源于急功近利,源于“为反思而反思”,源于对教学反思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下面我就教学反思实践谈谈自己的两点思考。追问之一:反思是否多多益善?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我们每节课后都要反思,并且必须在备课笔记后面写出教学反思的内容。当时我感觉写教学反思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哪儿有那…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后记”作为反思的主要“印记”,虽不能反映教师进行反思的全貌,但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学反思的状况。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学后记”,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储冬生 《中国教师》2005,(12):27-29
“教学反思”是这几年被不断强调和凸显的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古人说,“每日三省吾身”,强调的就是内省。但仅仅知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教师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觉得不少老师的教学反思都存在“自欺”或“自虐”这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都源于肤浅、源于急功近利、源于为“反思而反思”,都源于对于教学反思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下面我就截取几个片段,说说我对于教学反思的认识。反思之一:是什么带来了教师的转变?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我们上好每一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反思性实践”和“反思型教师”作为一种时尚逐步流行,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广大教师的追捧,认为反思型教师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认为培植教师的“反思”能力,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实现内省.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诚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能力是必要的,但作为单一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有一种舍本逐末的倾向,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