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一个世界不管你我来自何处,却拥有同一个世界,一个精彩的世界——语文世界。漫步语文世界,我们可以在"七彩读书阁"里小憩,翻开"人物故事簿",欣赏主人翁的传奇经历;我们还可以乘坐"小说列车"到"海外看台"  相似文献   

2.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沈敏 《中小学电教》2010,(4):134-134
<正>"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新的课程设计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到更多,学会更多。教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国之语言,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化源远流长,泱泱华夏文明,纵横历史。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言的魅力。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贯穿着人的一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离不开语文的学习。小学语文精选优秀文章内容,会给小学生们带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人情冷暖。  相似文献   

5.
课堂内外,课本内外,校园内外,都有着巨大的语文资源。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的意识,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才可以写出出色的作文来。本单元给出了四个可选作文题,我们选了第2题"我从中学到了语文"进行讲解与示例。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删繁就简"。用清晰的板块式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其次,要唤回久违了的"琅琅读书声"。让学生专注于文本内容,反复朗读,反复积累,徜徉于语文的世界,回归到本真的语文课堂之中。最后,语文活动的设计要充满语文的味道,可谓是"语文活动化,活动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谈到开放语文,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怎样放飞,很少思考我们的课堂该融入什么?只关注"飞",我们的课堂就会热闹而轻浮,只有也想到"人",我们的课堂才会在热闹中有冷静,自由中有目标。开放语文可以融入的东西有很多,但笔者认为,至少应该融入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也就是说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渠道是生活。在生活中开放地学语文、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开放地学语文,可以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生活语文是生活的再现。有声、有色、有情、有境的生活世界,必将把学生带入一个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所以,我们追寻生活语文,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阅读教学需要生活化。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语文观"理论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充分营造生活氛围,创设生活情景,以课内阅读做起点,利用生活资源,在师生生活化活动中,整合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让阅读教学与生活相沟通,从而达到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即进行生活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季华红 《成才之路》2012,(26):23-23
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要学好语文,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必须先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认为应该养成以下几种学习习惯。一、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更好地解决文本中的字词等疑难,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是富含情感的学科,语文教材中也不乏情感和美感的素材.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佳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徜徉在这美妙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就应把精力集中在"情感教育"上.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让语文教学"美"起来?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及命题的提出,可以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价值及功能,调整语文教学的策略,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以为,语文素养的核心在于语文情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人所处的语文世界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而语文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在促成人的发展变化.语文教育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与时俱进;否则我们就会和"现代化"脱节,无法跟上"世界"的步伐,我们也就没有"未来".规律是无情的,现实是严峻的.语文教学发展到现阶段,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俞雷 《教育》2014,(9):67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资源也是多样化的,除了教材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日常生活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亲身体验,让语文厚实丰满  相似文献   

15.
<正>1语文是什么?我信三个人的话。一个是黄玉峰的。他说:语文和其他学科是什么关系呢?是果园跟果树的关系。一个是王尚文的。他说:语文教师能给学生的,唯有自己。一个是温儒敏的。他说:我们的教材如果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三个人的话,从不同侧面告诉我,语文是什么。王荣生一直在问:是"课标"的语文还是"教师"的语文?他认为首先是课标的语文,然后是教师的语文。语文只有在课标的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语文教学的根,可以简称为"语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也就是语用教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运用的程度?从教学现状来看,基本上处于教师个性化解  相似文献   

17.
语文"即"语言,"身体"是人经由语文通向世界的基石。在世界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身体可以分为自然的身体、社会的身体和超越的身体。三个维度的身体互为表里、互相冲突,构成了一个微妙的混沌整体。语文教育在走向现代化之时,应厘清三者的关系和分野,需要将身体外的因素打上"括弧","明哲保身"。基于此三种身体观的语文当是整体的、在世的与自足的。语文的本体论探究也由此"别开生面",着力于身体之间、身体与世界之间的差别与裂缝。语文的本质是裂缝,诗学是到达语文本体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学文与悟道是语文教学的两项基本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文与悟道得以巧妙地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而且规整言行,从而全面地提升语文涵养和个人素养,可谓教学"真"语文。  相似文献   

19.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培智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由于培智学生生理的缺陷导致其形象思维相对占优势,教学中努力开掘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情境的联系,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才能引导智障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但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却发现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相关学科抢占了地盘,语文课上语文不做主,"语文味"荡然无存。究其原因,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不当,没有紧扣"语文"制定。那么,如何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紧扣语文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三点。一、"综合"要以"语文学科"为主线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活动中,语文往往要与其他学科综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坚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