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上屡有声音批评中小学新诗教学不能与新诗发展现状相配,教师讲解分析新诗的方法也屡遭质疑.而高考作文对诗歌的排斥更让人感到新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虽然近年来,诗歌界人士开始参与中学诗歌教材的编写,但是在教学中,新诗受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对此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路】学生已进行过新诗学习,基本了解了新诗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本设计主要想通过学习新诗写作陶冶学生情操;重点抓住新诗的四个基本要素(情绪、想像、思想与形式),把对诗歌的欣赏与感悟,渗透于教学的步骤当中,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的同时,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激发学生学习写诗的兴趣;教学中主要通过当堂模仿训练,感悟写作,共同欣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导写过程】一、导入激趣“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我们已学习过十多首新诗,诗人们通过歌唱抒发出心中的真挚情…  相似文献   

3.
丁桂芝 《考试周刊》2010,(37):45-45
进入现代,我国诗歌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创造了优秀的新诗文化。中学语文课本收入很多优秀的古诗和新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写诗热情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静 《青海教育》2023,(11):40-41
新诗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新诗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诗的时代性特征,用现代性审美而非古典审美标准来解读新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注重诗歌本位教学、注重新诗朗诵教学、适时使用情境教学、提倡个性化解读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诗歌本位的多元化新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余长志 《学语文》2006,(3):13-14
在现行的中学教材中,古典诗歌作为经典文本,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资源。而现代诗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诗在新编教材中的比重也有较大调整。且在高考中已经定型为鉴赏题型。新诗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新诗完全不向于我们传统的古典格律诗。因此对于现代新诗的教学与古典诗歌的教学在理念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新诗是移植西方诗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诗歌样态。诗学观念、诗歌表现方法和语言工具都与传统诗歌具有不同的异质因素。  相似文献   

6.
谢静思 《广西教育》2011,(25):50-50
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历来都是偏重古诗词。其实,新诗的阅读与鉴赏同样重要,不应处于语文教学的边缘地带。新诗教学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微博诗歌”“诗歌微信公众平台”等在塑造新的诗歌文体、拓展诗歌传播空间之外,也即时地、有效地影响了网络时代的诗歌生态。在“第二媒介时代”,新诗在膨胀化的同时,也潜藏着发展的危机。与其说新诗与媒介携手共进,不如说新诗媒介化,逐渐丧失了自主性。在流行的诱惑下,网络媒介的诗歌面临着三重困境,即新诗事件大于诗歌本体,成为速生的附属文体,以及掉入诗歌伪公共性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语文课程强调:阅读、小说、诗歌、喜剧是学生对文化和人文的精神追求,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但现实是新诗的音乐性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容易被忽视,诗歌音乐性即"韵律"与"意象"相融合。教师在教授新诗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体会新诗的音乐性,再辅一些教学基本方法,通过对新诗的意象解读和意境营造、深情朗读和反复吟读、图文辅助和配乐演唱、比较分析和激发审美,逐渐将新诗的音乐性呈现给学生,从而使现代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体会诗歌独特情感、养成艺术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导学生把握新诗特点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型诗歌。它在语言上采用白话,体制上不拘一格,可自由抒写,也可按韵律创作。除了把握新诗上述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以外,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新诗的美学风貌。新诗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使新诗一方面秉承了古典诗歌含蓄蕴藉,注重意  相似文献   

10.
汲安庆 《师道》2012,(Z1):75-77
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派"的理论家袁可嘉说:"诗是经验的传达而非热情的宣泄。"这一说法主要针对了当时浪漫主义诗歌的滥抒情,还有前期现代派诗歌的感伤癖,导致诗歌思想的硬度和质地缺失的弊病。而矫治的方法便是:以西方现代诗为参照,通过现实、象征、玄想的综合,让新诗由情绪内质向思想内质、经验内质转化,从而实现新诗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意境"的内在规定性的分析,结合王国维"境界说"的实质,指出了人们对"意境"的混乱认识.同时,由于主体性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从而导致新诗意境的长期失落.而第三代诗人放逐主体,其诗歌具备了后现代性质,并由于后现代性与对意境形成有密切关系的道家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因而第三代诗歌也就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意境特质.这是以往"第三代诗歌"研究中留下的空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认为对意境的追求和确立是一种可能的新诗品性.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是中国新诗艺术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三诗人在创立新诗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丰富与发展新诗艺术手法,扩大与加强新诗艺术表现力方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以各自独创的、精美的诗艺在姹紫嫣红的新诗园地里异彩纷呈,斗艳争奇,各臻其妙.通过抒情方式、形象创造、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法等几方面对三诗人的诗歌艺术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三诗人各自独特的思想情感方式对他们的诗歌艺术的深刻影响,同时从中也可看出新诗艺术发展的清晰轨迹.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新诗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阐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中国新诗影响的同时分析了徐志摩诗歌浪漫主义特色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抒情言志的审美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主流 ,在新诗的现代转换过程中 ,尽管对中国古代诗歌模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 ,但中国诗歌的审美传统仍然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根基 ,新诗与传统诗歌仍然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 ,新诗中仍然渗透着传统诗歌的养分和流贯着传统诗歌的血脉 ,古典诗艺传统仍然是保持中国新诗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周芸芸 《学语文》2012,(6):80-80
在新诗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一个令教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提出"新诗与古典诗歌非常不同,无法欣赏"、"诗歌都是意向含蓄,意境优美,形式整饬的,新诗都不具备,它怎么能算诗"、"有些现代派的诗歌太抽象了,根本无法理解"等问题。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领略新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当前摆在中学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主要途径。我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诗歌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中诗歌的深厚底蕴。新诗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体味祖国语言的精华,感受诗歌带来的全新享受,进而热爱语文这门学科。下面,笔者就如何学习新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首先,要领会新诗,重在感悟诗歌的意象。意象即诗作中融合的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通过联想或想象寄寓深刻含义的物象。  相似文献   

17.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众多文体中,诗歌的地位尤其重要。初中生的世界正像诗一样多姿多彩,读诗、写诗正是学生的天性。新诗教学一定要让新诗内蕴的诗情、诗意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是迷惘的年代,又是思想文化复兴的时期。诗坛打破了建国以来单调的一统局面,出现了多种风格、流派同时并存的趋势。1980年带着强烈现代主义特色的新诗潮正式出现在中国诗坛,这种对于当代诗歌规范表现出较多叛逆特征,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审美倾向的诗歌潮流,使新诗迈出了崛起性的一步,标志着我国诗歌全面生长的新开始。朦胧诗是这股新诗潮的第一个浪头,朦胧诗人们以深邃的反思和痛心的呐喊道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点燃了无数青年心中的文学圣火。  相似文献   

19.
抒情言志的审美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主流,在新诗的现代转换过程中,尽管对中国古代诗歌模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但中国诗歌的审美传统仍然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根基,新诗与传统诗歌仍然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新诗中仍然渗透着传统诗歌的养分和流贯着传统诗歌的血脉,古典诗艺传统仍然是保持中国新诗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现代派诗歌运动是由“新诗潮”和“后新诗潮”汇合而成的。它们的形成、发展既相通相似,又有本质的区别,而在思想艺术上更是各具特色。我们通过探讨新时期现代派诗歌的形成、发展、衰落及思想艺术特征,期望能予今后诗歌的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