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犯规动作检测技术准确捕捉和检测篮球比赛中的犯规动作,是在对抗激烈的比赛中精准判罚的重要辅助技术。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一种犯规镜头扫描自动检测技术。该技术采用FGRG算法获取篮球运动员的动作轮廓,并利用AdaBoost 算法提取篮球运动员动作图像的关键帧,最后利用LLE算法提取特征信息来判断动作是否犯规。实验证明,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激烈对抗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犯规动作自动检测识别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篮球裁判选位与移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篮球裁判员临场工作中的选位与移动,是对比赛进行观察和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是体现裁判员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面。根据对七运会篮球比赛中裁判员的观察统计,总结和归纳了跳球时执行裁判与配合裁判的选位与移动;半场攻防时追踪裁判和前导裁判的选位与移动;攻防转换两名裁判员位置、职责变化时的选位与移动;宣判犯规和罚球时两名裁判员的选位与移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6赛季CBA的犯规特征,提高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提高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和管理能力。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结果:CBA各队场均犯规次数为23.7,其中最高为浙江队,场均28.7次,最低为福建队,场均21.2次;时间特征是第2节平均12.4次,第4节平均15.2次,明显高于第1节的9.6次和3节的10.2次,第1节的最后2分钟,第2、3、4节的最后4分钟是犯规的高发时间段;犯规区域主要集中在篮下区域,且越靠近篮下犯规的比例也越高;各种犯规性质中,手部动作犯规频率最高,其中推人、拉人、打手三种性质的犯规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犯规对象主要是投篮动作和突破动作, 防投篮犯规38.6%、防突破犯规22.6% 结论:对篮球比赛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比赛犯规的管理。预见性对临场裁判做出正确判罚至关重要,只有掌握篮球比赛的犯规特点才会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判,一旦出现犯规迹象,裁判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判罚。掌握运动员犯规的时间特征、区域特征、性质特征和动作特征可以有效提高临场裁判预见性,提高裁判判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篮球裁判工作,是篮球运动竞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篮球裁判工作也不断地在向前发展。1936年以前篮球裁判是一人制,后来发展为二人制,现在美国已在试行三人制。今年上海高校篮球比赛也曾试行过三人制,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次全国体院篮球比赛的部分场次,也采用了三人制裁判法。通过十四场比赛的临场统计来看,三人制比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技能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微格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技能微格教学的教学程序、教学反馈与评价方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篮球临场裁判技能与记录台工作技能的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篮球裁判技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正态检验,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篮球裁判技能综合评定成绩均成正态。  相似文献   

6.
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从加强学生对篮球规则的理论知识学习、抓好学生对基本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裁判方法和技巧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对学生篮球裁判能力进行培养,才能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  相似文献   

7.
粉碎“四人帮”以后,学院党委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竞赛、裁判工作也进一步加强,我们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组织竞賽和裁判工作的能力上也做了一些工作。多年来我们对培养学生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的能力重视不够,特别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具有这两方面的能力做得更差。分配出去的学生不会吹篮球裁判,不会搞竞赛编排工  相似文献   

8.
持球突破是篮球进攻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得分的重要手段.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男子乙组比赛资料为研究对象,对现场记录的总比分、持球突破次数、突破得分、造成犯规次数、获得罚球次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探讨持球突破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在足球竞赛裁判员的执罚中,直接影响对“犯规与不正当行为”准确判罚的有关几方面因素进行教学探讨,旨在提高专修班学生的裁判实践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竞走裁判技术工作与其它田径运动项目裁判工作的主要区别;对竞走运动员腾空犯规、屈膝犯规的判罚;对竞走裁判的方法等做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