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各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门类中,民俗摄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真实、客观地记录和保存了民族独特的、有形的风俗习惯,集中突出地表现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传承与守护。同时,民俗摄影从原生态的视角客观地展现了蕴含在民俗文化、民俗事象中那种亲近自然的质朴之美、还原于生活本质的真实之美、原初纯粹的原生之美;从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人与社会间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等角度来看,民俗摄影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整生场中诗性的、审美的人类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的“韵”是一个导源于人类身体感性审美的范畴,它以书法作品的节奏、韵律、情调等形式语言为依托,呈现人类精神本质至深层次的境界。唐宋以来,“韵”的审美话语表达机制成为了士大夫文人在书法活动中表现个性自我或标榜高蹈的一种凭借,呈现官本位文化特征的话语表达机制;当代书法虽然也秉承了传统的表达机制,但由于大众文化的作用,使得书法之“韵”的表达手段或对象化机制转化成为了一种“余韵”特征,具有广泛而普遍的平民化色彩。  相似文献   

3.
向先清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8-21,33
民俗摄影的兴起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民俗受到重视的表现。通过分析民俗摄影的兴起、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众文化等现代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民俗摄影在今天的价值:民俗摄影已经成为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民俗记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人们通过民俗摄影这种艺术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俗的关注,来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依恋。这实际上是现代人在精神家园丧失之后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是人们对现代性的一种美学反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的"韵"是一个导源于人类身体感性审美的范畴,它以书法作品的节奏、韵律、情调等形式语言为依托,呈现人类精神本质至深层次的境界.唐宋以来,"韵"的审美话语表达机制成为了士大夫文人在书法活动中表现个性自我或标榜高蹈的一种凭借,呈现官本位文化特征的话语表达机制;当代书法虽然也秉承了传统的表达机制,但由于大众文化的作用,使得书法之"韵"的表达手段或对象化机制转化成为了一种"余韵"特征,具有广泛而普遍的平民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黎东明 《红领巾》2004,(2):35-38
中国书法的“韵“是一个导源于人类身体感性审美的范畴,它以书法作品的节奏、韵律、情调等形式语言为依托,呈现人类精神本质至深层次的境界.唐宋以来,“韵“的审美话语表达机制成为了士大夫文人在书法活动中表现个性自我或标榜高蹈的一种凭借,呈现官本位文化特征的话语表达机制;当代书法虽然也秉承了传统的表达机制,但由于大众文化的作用,使得书法之“韵“的表达手段或对象化机制转化成为了一种“余韵“特征,具有广泛而普遍的平民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民俗摄影中的民族服饰拍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摄影以记录民俗事象为题材,对民俗文化进行拍摄记录、搜集整理,以独特的记录手段和视角展示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民俗文化中的服饰民俗以其艳丽的色彩、特殊的形制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注意。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民族服饰拍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我国56个民族,服饰千差万别,有的色彩绚丽,有的以刺绣纹样最美,有的胜在形制奇妙,应针对不同的特色进行拍摄,要注重服饰作为文化符号载体同穿着服饰的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武夷民俗文化影像展示与研究是以摄影为媒介把武夷民俗事项中最有代表性的历史瞬间视觉化清晰地呈现,使受众能从中认识武夷文化的历史沿革、人物事件、社会状况、自然景观,触摸到武夷文化的脉搏,进而引发人们对其深层思考。本文从民俗摄影涉及的民俗事项入手,提出用田野调查作业的方法,通过差异性、纪实性、专题性和观念性等表现形式诠释武夷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民俗摄影的崛起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它反映了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艺术想要表现和记录代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在生态美学的观念中,“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是关乎文化生态和谐和人类自身和谐的重要文化事项,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重要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智慧。因此,民俗摄影与生态美学有内在的密切关联,民俗摄影具有生态美学的意义:民俗摄影中的“民俗”是包含着生态意义的审美对象;民俗摄影的成就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民俗摄影的生态审美尺度。  相似文献   

9.
民俗摄影以丰富的民俗事象为创作土壤,反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着民族的、历史的学术价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保存和传播做出积极贡献。民俗摄影是一个文化体验和发现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赣南客家民俗摄影与影像文献记录研究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依赖性。通过摄影手段让深层的地域文化尽可能丰富地反映在其民俗摄影中,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昨天,并帮助我们留住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拓展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广度,挖掘民风民俗的深度。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不仅对丰富和完善赣南客家民俗影像纪录起到文献价值的作用,对中国客家文化的丰富和完善,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创建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结合的摄影实验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摄影实验室是开展高校摄影教学的核心场所,在数码科技给传统的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带来巨大冲击的时代,传统摄影实验室是否也应该彻底地被数码摄影实验室取代呢?以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中心的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结合的摄影室建设为典型实例,从摄影实验教学的目的、传统和数码摄影的区别,以及传统摄影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传统摄影室在摄影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communication theory is often informed by other disciplines, scholarly connections with folklore have been few. As communication scholars becom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narrative as a topic of study for the future, it seems important to return to the past: To folklore, and to Walter Fisher's work in communication that yielded the narrative paradigm. This paper suggests ways in which complementary understandings of narrative in folklore and in Fisher's paradigm could coinform each other and thereby enrich both disciplines. Many ideas about communication and the narrative paradigm can be empirically strengthened by the work of folklore scholars. At the same time,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 informs folklore's attempts to merge aesthetic and social processes in folklore and encouraging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disciplines to continue.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合作创办"民俗学专栏"20年,形成一批特殊理论资源。它反映了钟敬文先生等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大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记载了我国民俗学在高等教育学科化方面的理论体系、教育模式和发展步骤。经过30余年的建设,现在我国民俗学科已建立了高层专业教育、地方教育、民族教育和普及教育等不同格局,提出了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民俗文化学与相关学科群互补发展,同时保持学科独立性的阐释框架。钟先生还曾提出民俗学进入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钟先生的后学对此加以继承、发展和探索实践,使民俗学科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  相似文献   

14.
作为青岛民间文学和青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青岛民间故事在变化情节、天降"馅饼"、神奇宝贝及法术、动物报恩方面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一国家文化寻根、反思和重构的全球性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是民俗学从学术概念到人类文化自觉的反思,是一个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性转变,也是人类追求文化共享和多样性的历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俗带入传媒时代,对民俗学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转变过程是现代社会对民俗象征、民俗思考、民俗符号等多重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6.
民间荤故事的功能价值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民间流传非常广泛,但研究者却一直避而不论的民间荤故事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民间荤故事以讲述性本能、性行为、性关系或性联想等为主要内容,具有消磨闲暇时间,满足感官快乐;传播性爱知识,提高性生活质量;表达性爱情感,和谐人际关系的功效和作用。民间荤故事就实质来说是一种反传统的性观念、反传统的性道德两性文化现象,是一种现代性享受的乐感文化和民间性狂欢的喜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民俗艺术学是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分支学科。将传播学和民俗艺术研究相结合,可以为民俗艺术研究寻找到一个新的分支方向。民俗艺术传播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内容包含民俗艺术的传播环境、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等。传播学和艺术学方法的结合,更有利于民俗艺术研究。在重视民俗艺术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学有其独特的审美特质,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然而,独特的审美特质何以形成、何以体现等问题却较少得到系统的研究。由于仪俗不但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学中无法回避的书写逻辑,因此,以仪俗为切入口,探讨仪俗与少数民族小说审美特质的形成之关系当是一个较为合理的研究路径。研究发现:通过仪俗书写,少数民族小说在地理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无意识空间以及空间结构等方面,形成了其复合而独特的空间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间艺术作品种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但是在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民间艺术作品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如何保护民间艺术作品已经日益必要和紧迫。关于民间艺术作品的保护,学界存在两种保护模式之说,但是均有其利弊,从民间艺术作品的定义、保护模式进行论述,讲述民间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