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具有继承性。中国古代诗人往往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挥 ,形成中国古典诗歌内容思想、艺术风格一脉相承的特点。这一特点明显体现在唐代杰出诗人杜甫身上。本文通过分析杜甫的生平和作品 ,证明杜甫不但认同伟大陶渊明的儒家政治精神、独立自由人格 ,而且曾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吸纳、继承、发挥陶渊明思想和诗艺。  相似文献   

2.
姚玮 《考试周刊》2013,(52):18-19
陶渊明和杜甫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两人风格各异,但在诗歌中都选择"鸟"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同为"鸟"意象,诗人所赋予它的意义却不同。陶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心灵的写照,杜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生活状态的体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杜甫与陶渊明都曾胸怀大志,都因理想破灭而辞官,而且杜甫心仪陶渊明,诗中大量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并一再表现出归隐的念头,二人的经历及情趣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二人辞官后的心态有着本质的不同.陶渊明对现实彻底失望,坚决归隐,追求个人的自由,守护心灵的安宁,完全是出世的心态;杜甫则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忧患社稷民生,渴望供职朝廷,是积极的入世心态.因而,杜甫并非陶渊明的继踵者.二人出世入世的不同心态深刻反映出晋宋与李唐时代精神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钱辉 《语文知识》2003,(4):38-39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陶渊明为县令八十余日就毅然解印弃官,归隐田园,此举历来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弃官归隐.退居深山,饮酒赋诗,赏菊东篱,悠然南山,怡然自乐,自古被誉为高洁,不与当政者同流合污,其品格历来为人称羡,吟诵者历代不绝.抛开诗学上的贡献不讲,对于隐居原因,大多归于不满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直接原因则是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然而,联系陶潜的出身和魏晋时代的政治背景,则因由之说可做另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6.
幽栖草堂几近四年,社甫在此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缘于长期的漂泊和草堂生活的相对安定,草堂诗呈现出与其他阶段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草堂诗中功名隐去,从琐碎的生活中,去细细品味人生的乐趣,暂时放下不得志的苦闷,享受当下的自足生活。自足成为草堂诗中一个重要的观念,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体味杜甫在草堂的生活,乃至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对“道”的态度是中国人的典型代表,具体表现在他的空间追求上:方位的敏感表明对界限内空间掌控心理,对“心闲”的喜爱代表心理空间的追求,桃花源的空间模式代表中国人内向型的空间拓展,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则表明对规则的依违态度。  相似文献   

9.
聚焦背景:2012年3月,在微博上流行一系列涂鸦画,杜甫成了这些画的主人公。画面上的他时而手持狙击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车,被网友们戏称"杜甫很忙"。该系列图画的原型是语文教材中《登高》那首诗的配图,这幅图是由已故的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的大同理想,是《礼记.礼运》大同理念的现代版。今人和谐社会的倡扬,同样是对传统文化"和谐社会"思想观念的继承发扬。诗人杜甫则在其诗歌中构建了一幅中古时代"和谐"社会的蓝图,并毕生为之追求不懈。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最高妙处、最难以企及处是其于人生所行之中道:在人生实践中的精神追求及诗文创作的主题意蕴与艺术表现手法等许多方面他都真正做到了无过亦无不及。“乐天之诚”与“忧世之志”并行不悖,“情怀激荡忧愤”与“吐属温雅蕴藉”融然为一,“品格高迈超旷”与“性情平易慈祥”共举不二,以及“平淡朴素”与“警策绮丽”妙合一体。这也许是“定位”陶渊明其人其诗价值与意义的最关键视角。  相似文献   

12.
以房玄龄<晋书>、沈约<宋书>为代表,分别记载了两个繁简不同的陶渊明"无弦琴"故事,它们在后世都有广泛的流传.其实,这两类故事是诗人不同饮酒场景的写照:简单型(第1型)说的是独饮,复杂型(第2型)则为共饮.同时,它们又有不同的寓意:前者重在表现玄学化的人生观和审美方式;后者却在表现道教灵宝派"道以无心宗"的思想,以及对道教步虚音乐的艺术性模拟.  相似文献   

13.
“杜甫很忙”作为时下最流行于网络的热门现象,不仅是单纯的个体无意识行为,它本质上是网络新媒介兴起后公众话语娱乐化趋势的表征.这种大众娱乐行为的参与者大多为当代大学生,这反映出他们在虚拟空间中重建个人表达、树立自我认同的需要.然而“恶搞”杜甫,并不针对杜甫本人.大部分大学生欣赏杜甫的才华和精神,这反映出他们作为知识分子,具有“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4.
用任务群、大单元的视野去开发陶渊明诗文专题课程,融合教材内外相关材料,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开展陶渊明诗文专题教学的实践中认识到,首先要做好专题教学的整合准备,其次要做好专题教学的统整与延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陶渊明生命的澄明自在。陶渊明诗文专题教学引发的思考主要是把握内核,降低难度,挖掘兴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拟就唐代诗人杜甫、李商隐的思想、经历、理想及性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来探讨两位诗人诗风的“神似”及各自鲜明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诗文中的"自然"概念是道家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认识的总概括,陶渊明本人是这一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是归隐的诱因,而不是根本原因,陶氏的归隐并不表现其高风亮节,而是人生观的重大转折。回归田园的逍遥自在的生活就是"自然"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之一威廉·华兹华斯一直被称为"湖畔诗人",这不仅是因为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自然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他内心深处自始至终秉持的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而陶渊明作为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有着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处世态度上都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对自然的崇尚和尊敬.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在为文学世界增添色彩的同时,也通过各自的作品为哲学世界增添奇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诗表现出冲灵隽永而超迈的韵味,也有超脱世俗的佛老思想的色彩,体现出相对的和谐与稳定,呈现出一种柔曼的气氛;其表现语言冲淡自然,毫不雕饰,有一种让外观完全消融于内在含义的倾向,甚至追求一种得意玄言的境界,使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9.
张璇 《甘肃教育》2008,(1):58-58
我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诗歌海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唐代诗人更是高标出世,流芳万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作了较深的批判。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当时政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20.
和唐人诗文中频繁出现马意象一样,杜甫和李贺的咏物诗中也经常腾跃马的姿影,但由于二人身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马意象的寓意也多有不同。但由于二人都有强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的仕途,故二者诗作中"马"的寓意又往往取得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