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  相似文献   

2.
除夕趣俗     
呵呵,少数民族的除夕夜就更有意思了!让“比Q”带着巡洋舰上的小朋友们一起领略这些有趣的奇风异俗吧!  相似文献   

3.
代义国 《科技文萃》2001,(11):57-58
重阳节相传起源于东汉时期,千百年来已成为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台湾民间当然也庆祝重阳节,但除保留着许多与祖国大陆民间相近的习俗外,台湾的重阳风俗又增加了不少颇具特色和风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丹麦(Denmark)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相似文献   

5.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欢度中秋的习俗,有趣且具诗情画意。傣族的“拜月”。傣族神话传说,月亮是天空的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刚强英勇,曾领导傣族人民打败了敌人。岩尖死后变成月亮,又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所以,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拜月。同时对空鸣放火药枪,以表示敬意。男人祈求事业有成,女人希望貌似嫦娥。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  相似文献   

6.
畲族:全家拜“盘瓠祖图” 福建、浙江,江西的畲族人的年初一那天,全家拜“盘瓠祖图”,由年长的人对孩子们讲述自己祖先的光荣事迹,勉励后辈努力生产,以维护祖先的荣誉。 侗族:“打同年会” 黔桂地区的侗族同胞在过春节时村落之间要举行“六笙”比赛,比赛时宰牲摆宴,男女对歌,  相似文献   

7.
夏俊山 《初中生》2008,(1):18-19
自古以来,吟诗作赋好像是文人雅士的事,似乎与武人无关。其实,有一些武人也爱风雅,并且留下不少诗作,饶有意趣。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8.
壮族:家家户户在院里点燃一堆火,彻夜通明,名曰“迎新火”,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温暖,生活兴旺、吉祥。蒙古族:合家席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新年,午夜时,全家欢欢喜喜饮酒进餐,并且比平日格外多吃多喝,还特别讲究酒肉剩得越多越好,以示来年生活富足有余。侗族:全家人都要喝一碗稀饭,以此盼望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鄂温克族:女人不外出,只在自己家唱歌跳舞,共庆新年。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烧酒打粑,围坐着吃团圆饭,祭祖庆丰收。藏族: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高歌欢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普米族:家家户…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吟诗作赋好像是文人雅士的事,似乎与武人无关.其实,有一些武人也爱风雅,并且留下不少诗作,饶有意趣.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0.
<正>新晃侗乡流传着一句猎谚:“打虎要大胆,打猪要备板。”可见打野猪不但危险,而且有生命之虞! 野猪是非常可恶的东西,山民们起早摸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常在一夜之间就被它糟蹋得精光。为了保护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人们不得不冒着危险向野猪开战。 尽管打野猪是一种危险活动,但因其场面惊险,能给人以勇气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砺,况且打猎时人多势众,声震群山,将人带入一种奇妙无比的情境之中,有一种不可言喻的乐趣,故而参加者甚踊跃。  相似文献   

11.
端午节自春秋战国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是这一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细考《全唐诗》,可发现这一时期的端午诗记录了端午在饮食、辟邪和助兴方面的节俗.这些节俗寄寓了深厚的文化内蕴,既有良辰佳节的闲情逸致,又有浓厚的生命观照意识,还有感恩戴德的歌颂.它们是作者济世爱国情结的体现,也是整个时代氛围和端午节自身发展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12.
只要我们用心地观察、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会发现生活的美。有趣的建房子习俗、冬日里喷香的豆皮、山海之城青岛的啤酒和蛤蜊、味道鲜美且寄予了人们美好愿望的孝鲅,无一不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和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3.
杯盘碎片送朋友。丹麦人在除夕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抱头痛哭迎新年。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元旦时人们不但不庆贺,反而抱头痛哭。据说这是他们感叹岁月易逝及人生的短暂。   妇女坐上市长椅。前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不动烟火吃冷食。巴拉圭人在新年来临的前五…  相似文献   

14.
我国美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台湾的民间年俗与祖国大陆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特有趣之处。 ·围炉· 在台湾,大年夜全家大小,围坐着火锅聚餐,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大小,桌上每样菜都要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  相似文献   

15.
<正> 新晃侗族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话:“在生一栋屋,死后一副木。”可见,侗家把房屋看得十分重要。谁没有房子住,就会被人瞧不起,后生家连婆娘都讨不到。 竖房起屋,是人生中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此侗家把它搞得庄庄重重,热热闹闹,形成了奇特有趣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一年一度,端午又至。不管是"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还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总是充满文学情怀与民俗趣味。让我们走近梁实秋、汪曾祺等名家,通过他们动情的笔触感受不一样的端午……汪曾祺: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时至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是端午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从唐代端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对端午节俗的生动描写,有端午饮食、端午节物以及端午社交活动,透视这些节俗文化可见其蕴含着的浓厚的人文关照,不仅有对生命的珍爱和祈愿,对屈原的悼念和歌颂,更有人们之间紧密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 竖屋这天最为热闹。亲戚朋友都赶来庆贺,寨子里几乎家家都有人来帮忙,每个人都主动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众多的男子汉在吃完甜酒后,集中在屋场里准备立柱。 在立柱前,要“撵熬”,就是将凶神恶煞赶走。因为立柱危险性大,经常出现倒扇和伤亡事故。“撵熬”也可说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这时掌墨师左手提一只大红公鸡,右手执鲁班斧,站在中堂前一张小四方桌旁,桌上摆刀头肉一盘,插香三炷。烧化纸钱后,掌墨师大声念道:“此鸡不是平凡鸡,须弥  相似文献   

19.
又到一年棕飘香。端午节是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骛角黍”。  相似文献   

20.
钟寒 《大学生》2014,(9):57-57
正在国家汉办与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2014年赴韩国汉语志愿者储备培训上,志愿者们为了能在韩国的课堂教学上更好地从事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的工作,纷纷对指导老师程龙老师和韩国的全秀贞老师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