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ITTE)起源于。教育计算机化”(Education Computing)。“教育计算机化”就是在教育系统或企事业单位的培训系统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其中也包括如何在教学和培训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并逐步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专门研究学科。ITTE主要研究如何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便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更自觉地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这包括对教师的职前技术应用培训和对在职教师的技术教育两个层面,但都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效果研究以及成功的对教师进行技术教育的做法和方案为主要研究内容。当前,ITTE受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教师把握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技术平台,变革教学方式,创设资源环境,提供学习工具;一方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着从基础建设向人才培养的战略转移,信息化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计算机操作技能转向信息处理能力,以信息素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协作学习和生存竞争。新形势为“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ITTE)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教育适应学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上,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学生服从教育、学生适应教育、教育服从学生三种关系。但在制度化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主要是学生适应教育。我国教育改革中提出教育适应学生,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调整,这是对当代社会知识观变革、社会需要变革、人们对人的发展认识变革的反映。所谓教育适应学生,是就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而言的,主要是指教育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多种需要和多种可能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促进其有效的发展。其实质是打破以往教育的统一性特征和模式化,实现教育本身的多样化和创新化。当前在教育适应学生上既应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明确认识,更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师素质,加强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认识误区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体性教育”蔚然成风的形势下.一些追“风”者走入了“过犹不及”的道路,在对“主体性教育”认识和把握上进入了误区,一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或不讲就是“主体性教育”;二是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少管或不管就是“主体性教育”;三是把主体性与创造性完全等同。其实.“主体性教育”有其内在的本质特征,教师应从根本上把握,以免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通指事物的各要素(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许多要素(系统),宏观方面如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等,微观方面如学校的发展战略、教师管理、学生教育等。落实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促进教育各要素(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具体说,就是要实现“五个结合”:教育发展规模与教育发展质量相结合、普通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抓好学校全面工作与抓特色工作相结合、对教师的任务导向管理与关系导向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发挥学生特长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变革中教师改变的“难为”教师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参与主体,这在理论与政策层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变革实践层面上,教师往往会采取“不合作”、“抵制”、“退却”等一系列消极行动来回应变革。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变革受到教师自身教育价值观念的“过滤”以及教师情绪上对变革的不接纳。如果教师参与变革的情绪是消极、被动的,  相似文献   

6.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改革提出强烈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首先是哲学、教育和课程教学理念的变革,然后是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和课程教学评价等的变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从上述几个层面适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推动自下而上学校变革和基层教育改革的重要主体。以结构化理论为分析视角,以深度访谈为方法,研究发现,教师参与教育变革存在被动执行者、艳羡观望者、主动担责者、先行领跑者4种不同的角色类型,其中主动担责者与先行领跑者可被视为变革主体,此类教师在变革资源的加持下在一定程度上可突破结构限制,主动实施教育变革行为。其中,反思、系统思维能力是教师成为变革主体的起点与关键能力;信任关系、教师合作社会网络是教师成为变革主体的促进因素。但是,教育权力结构限制、教育管理制度约束、学校变革资源缺失阻碍教师成为变革主体。因此,通过建构合作网络、加固信任关系、破除结构限制等补足所需资源,增强教师能力,为其成为变革主体提供可能空间与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新的课程计划通常蕴含着对原有课程的一种变革,课程实施就是力图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变革。这就要求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以,课程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要缩小现有的实际做法与课程设计者所提出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目标最终要体现为教育实践的变革。从实践层面看,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没有大批有特色的教师,课程改革就可能会流于形式,就很难取得教育实践改革的实效。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需要大批有特色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当教育变革逐渐由酝酿走向具体实践时,教师发展越来越成为决定改革成败的核心要素。教师发展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为学校转型性变革提供持久动力,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作为教育实践中的生命个体,其自身也面临着生命能量的积聚、转化、释放、生成等人生课题。在这个意义上,重建一种新的教师发展观,其意义并不亚于全方位的学校教育变革。2006年9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澜教授的新著《“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以下简称《新论》)在教师发展问题上作了诸多突破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近代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文化从器物层面开始到制度层面直至心理层面的变迁,中国教育也随之作出相应变革。审视曾经有过的成功与失落,是当今中国教育面对文化冲击进行更理智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精神强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舍弃了对爱与善意的追求,舍弃了对生命的关注,仅仅满足于事实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变革,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短期行为,最终指向的不会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完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当涉及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等四种关系范畴和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其中,师德理想体现着教育专业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具有激励功能;师德原则是指导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和依据,具有指导功能;师德规则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最低要求,具有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彭波 《江西教育》2006,(6):23-24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自从有了教育这种现象,有了专司教的教师和专司学的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某种关系便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稳定下来。往往,师生关系是由一定的教育思想所主宰的,同时,它又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eacherEducation,ITTE)是最近几年才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专门研究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更自觉地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这包括对教师的职前技术应用培训,以及对培养教师的教员的技术教育两个层面,但都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效果研究,以及有哪些成功的对教师进行技术教育的做法和方案为主要研究内容。一、ITTE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起源于“教育计算机化”(educationcomputing)。教育计算机化就是要在教育…  相似文献   

16.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新的课程计划通常蕴含着对原有课程的一种变革,课程实施就是力图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变革。这就要求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以,有人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要缩小现有的实际做法与课程设计者所提出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敏感性和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日常的课堂生活中,教师每一刻所做的、所说的,甚至什么都不做,都具有教育实践意义。无论教育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也不管教学中使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它们对教和学都有教育价值,都会产生教育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性知识,本文就是探究教师这种实践性知识的本质和意义。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需要教育敏感性,也可以说需要教育关切和机智,或身体化的、直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是由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授过程组成的统一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带来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变革。首先就是教育思想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多媒体时代,一个名师、一次讲课已可被一张光碟替代。于是,就有人说“学校即将消亡”和“教师将被取代”,也有人预言,“学校教育将转变为家庭教育”。这些人没有认识到教师除传授知识外还承担着多种社会任务。   美国未来学家博尔指出:一个生活在 21世纪的人,要想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三张“通行证”:学历文凭、职业道德和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客观、辩证地分析了教育学院(特别是省级教育学院)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问题,指出教育学院师范性的内涵在变革,教育学院的科研课题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大有文章可作。  相似文献   

20.
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正确途径。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 ,研究教育创新规律、探索教育创新策略、提高广大教师教育创新能力 ,对促进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新课题。一、教育创新的基本规律“教育创新是主体(人)为了一定目的 ,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 ,对教育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进行变革 ,从而使教育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1]。教育创新作为一种变革活动 ,它要解决变革的对象、变革的目的、变革的内容和变革的方法四个问题。四个问题的解决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