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记者挨打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剑 《军事记者》2002,(6):44-45
舆论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它不具有司法监督所具有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是一种最具威力的监督。但是,一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记者流血事件,也让许多人对舆论监督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记者为什么会挨打?记者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保护记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新世纪的焦急呼唤。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角色错位与越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弓 《新闻记者》2004,(4):15-16
当前,媒介的力量随着传播的发达而日益强大。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记者也在自觉不自觉中步入误区,记者角色的错、越位与扭曲变形便是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错位与越位当前我国新闻实践中,媒体的权力“扩张”,记者出现角色错位、越位的现象实在不少。记者成了“包青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他们奋笔疾书,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这些"包公"记者所触及到的问题大都涉及到社会痛处或者敏感处,是天下大多数人所不能为或不敢为的事情.于是,在舆论监督的旗帜下,这些"包公"记者成了普通百姓心中敬仰的英雄.与这些"包公"记者相比,还有这样一些记者:他们的报道中没有"为民请命"的义愤填膺,没有聒躁一时的社会轰动,有的只是最为平常的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一些小事.我们姑且称这些记者为"平民"记者,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就有无数"平民"记者参与.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一位记者抓新闻时,发现一名假“贫困学生”在大街上乞讨。他不仅拍了照片,而且“没收”了这名假“贫困学生”的财物,然后回报社发稿。笔者问他有没有想到将假冒的“贫困学生”扭送公安部门,他说只要稿件见报就行。再指出他无权没收别人的财物时,他说自己又不是要那财物,只不过交给报社做个事实证据而已。  相似文献   

6.
7.
张力 《河北广播》2003,(2):45-45
  相似文献   

8.
9.
王憬晶 《记者摇篮》2004,(1):57-57,50
1993年对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事业来说是无法忘却的一年,在这一年,号称中国电视“双子星座”的《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横空出世,引领中国电视走向锐意改革之路,纪实和曝光开始成为各电视台、继而也成为报纸的强力命脉。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能对社会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揭露,其性质是社会传播活动,是新闻媒介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新闻媒介监督具有较广的监督范围,不同的监督方式具有不同的效力范围,国家的新闻舆论监督与其法治水平有密切联系.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记者应不断加强个人的法律修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为切入点,就提高记者法律意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提高记者法律意识的途径,希望对相关记者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力军 《今传媒》2004,(4):51-51
几年前,各行各业大办报,我因在报上时有文章发表,有幸被宣传部相中,成为一名记者,开始了我的记者生涯。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1月8日,是我国第13个记者节。每逢此时,新闻界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对广大记者而言,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不妨趁暇静思一些有关记者的原点问题,并以此观照自身从而明晰何所来、何所去。在当下,这种原点思考,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舆论监督在完善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权力滥用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舆论监督的这种特殊作用,在行使监督权过程中就极有可能发生暴力抗拒采访等危及记者人身安全的情况。针对当前新闻记者权益遭受侵害日益严重的现状,笔者就记者在舆论监督中人身权保护的刑事法律适用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来,媒体由于竞争的加剧,为了生存或发展的需要,几乎都把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看成是自己的"当家菜",以达到吸引"眼球"、抓住"耳朵"的目的。于是一些媒体就"剑走偏锋",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我在北京日报工商部当记者时,部门曾作出一项规定:批评报道,字数乘三。也就是说,当时在考核记者定额时,写一篇1000字的批评报道,等于3000字。 如此规定,说明一个道理:批评报道难写,政策鼓励记者去写。尽管如此,记者们对批评报道仍有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16.
17.
18.
舆论监督记者的良知与责任是什么?十多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记者的良知与责任就是:用生命捍卫法律!用无畏伸张正义!用良心为弱者呐喊!十几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自己不仅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十几年来我用自己的血、自己的汗,自己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在努力践行着记者的良知与责任,并揭露了几起在山西省乃至在全国有重大轰动效应的案件:如监督查处的山西平陆“5.12”公安民警妻子杀人案,让一批违法违纪的公、检法民警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在人民日报、山西日报上披露的平陆县副县长王引平利用嫁女之机大肆敛财的…  相似文献   

19.
介入式报道的"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超 《青年记者》2003,(11):16-17
什么是介入式报道? 介入,即进入事件之中进行干预。介入式报道是指报道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参与意识,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进行报道,有意识地对事件的发展态势施以一定的影响,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达到某种效果而采用的新闻报道方式。介入式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可以追溯到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色新闻盛行的时候。具有代表性的,是1898年赫斯特《纽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