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蒋光煦之别下斋、蒋光焴之衍芬苹堂是一代藏书名楼,不仅在浙江,而且在全国藏书界亦有很高地位。本文通过追溯蒋氏兄弟藏书的历史渊源,记述其对历史典籍的保存和传播的艰苦历程,彰显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古代藏书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淳玲 《图书与情报》2003,(4):75-76,78
我国古代私家藏书自春秋战国之际就已产生,许多藏书家在寒暑不辍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藏书保护方法,更有一些有心之士。将这些经验寻绎归纳。著述传世。纵观古人藏书护书之法,对我们今天的藏书护书工作仍有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其藏书常于后世藏书志及藏书目录。然而关于朱彝尊的藏书来源,学术界却一直缺乏专门深入的研究。笔者2008年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整理朱彝尊《曝书亭序跋》过程中发现这些序跋是考察朱氏藏书来源的重要资料,从中清理出朱氏藏书来源29家,对我们深入认识朱氏藏书情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中,图书收藏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间,私人藏书楼起了重要作用.浙江海宁自古文风盛茂,藏书家代有闻人,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王国维在<敬业堂文集>序中叙述海宁藏书时说:"固文献之邦也.康雍之际,他山先生得树楼与马寒中道古楼,并以藏书著闻东南.至乾嘉间,吴氏拜经楼、陈氏向山阁之藏.  相似文献   

5.
6.
曾巩藏书分为入仕前和入仕后两个阶段。其收藏书籍的高峰集中在入仕之后的馆阁期、地方任职期和再任京官期。其藏书来源为先祖著述和藏书、为人指点文章、为文集作序、友朋赠送、撰写碑传、抄写与购买等。其藏书目的是著书立说,流传后世;保存书籍,传承后世。  相似文献   

7.
8.
孙杨  谷俪 《图书馆界》2010,(4):16-18,88
陆游不仅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而且在文献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本文从陆游的文献收藏和出版等方面综合阐述其在文献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10.
吴环伟 《兰台世界》2012,(36):52-53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天一阁为何可以存在400多年?其藏书理念和藏书管理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些都是本文将要分析和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广东私人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略论述唐代广东私人藏书的时代背景,并介绍书堂、蓬茨、书屋等几个私人藏书的建筑物,及私人藏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熊大庆  夏曙霞 《图书馆》2007,(3):127-127,73
清代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地涌现了大量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本文介绍了醴陵市私人藏书家吴德襄和他的“石笱山房”藏书楼。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地涌现了大量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本文介绍了醴陵市私人藏书家吴德襄和他的“石筍山房”藏书楼。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图书馆藏书政策新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藏书政策的调整,是传统图书馆向网络化,电子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次调整,它直接关系到未来图书馆对外服务质量的好坏。本文从藏书政策的着重点,以及实际操作中的采访政策,藏书剔旧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清代私家藏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清代私家藏书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回顾各代藏书家“储书供众”的思想和藏书家开放私藏的具体事例基础上,简要总结了私人藏书致用开放的方式以及影响,从而了解我国古代私人藏书的致用与开放。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的私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隋唐时期私家藏书的历史背景,介绍了这两个时期的著名藏书家,并概括了隋唐时期私家藏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苏州众多的藏书家、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文献,使得苏州学子和士人得益非浅。众多的典籍滋养了苏州众多的大学者、大文人,而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成为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元代秘书监是元朝中央政府掌管图书收藏的重要机构。文章论述了秘书监藏书的主要来源,秘书监藏书的内容,同时还探讨了秘书监对藏书的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宋军风  文向华 《图书馆杂志》2018,(1):115-119,123
唐前期物价平稳,写本书价格一般为每卷100余文;唐后期,由于政治动荡、兵祸连年,物价飙升,写本书价格涨了10倍,为每卷1000文。随着雕版印刷技术逐渐步入历史舞台,因复制便利、发行量大,雕印图书价格一般每卷100余文,相当于手抄书价格的十分之一。这一比价自唐代确立后由宋至明未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