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申遐想     
公元2004年向人类走来了。按中国传统纪年法,这一年属甲申年,因十二生肖以申为猴,故又称猴年。甲申轮回,神猴降临,遐想联翩。“甲”,居天干之首,最显贵的住宅和科举的头筹均称“甲第”,又因甲属木,木主仁,于是,“甲”成为中华文化中挺讨人喜欢的一个字。“甲”出头为“申”,地支中排行第九位,“九”的一个含义为“多”,故“申”也成为东方文化中颇为吉祥的字眼。两个好兆头的字联起来,甲申当是上好的年景了。若以史为鉴,不妨回想前一个甲申年——公元1944年。这年3月,著名文化人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为公元1644年那个黑色的甲申年…  相似文献   

2.
1644年的甲申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北京城先后出现了大明、大顺和大清三个政权。但是历史的发展最终以清王朝的统一而告终。明清易代中,清王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也颇让后世史学家品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5日,北风大起,坐于屋内读书,很巧合地读到了两篇文蕈:篇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篇是周作人的《甲申怀古》。这才猛然想起今年又是甲申年,眨眼间,明亡三百六十年了。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国农历的纪年,2004年是甲申年.距今360年前的甲申年,两个王朝相继灭亡.先是作为封建王朝的大明王朝灭亡.接着,灭亡大明王朝的大顺农民王朝刚刚掀开历史的一页,仅月余,就昙花一现地凋谢了.这是非常典型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表现.  相似文献   

5.
“天也不覆找,地也不载我,错!错!错!迎闯王变成了四面楚歌,千古恨,沦落了大好山河……”这是祁剧《甲申祭》中,李自成走投无路时发出的绝望哀叹。根据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改编的祁剧《甲申祭》在北京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年是甲申(即李自成进京)350周年,也是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50周年。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自强教授,他详细介绍了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的前前后后,及这篇文章对于今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 0 4年3月5日,北风大起,坐于屋内读书,很巧合地读到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篇是周作人的《甲申怀古》。这才猛然想起今年又是甲申年,眨眼间,明亡三百六十年了。其实,农民起义,外族入侵,改朝换代是历史上的常事,毫不足怪的。但甲申年却一再被说起,跟上吊的崇祯皇帝有莫大关系。因为一般人的一般印象或者说是一般逻辑就是开国的是明君,丧国的是昏君。而作为明王朝末代皇帝的崇祯却有着上述两重因素。他既诛杀魏忠贤,又枉杀袁崇焕;有人说他励精图治,颇有才干,能做一番事业,只可惜生不逢时,无力回天;有人却认为他色厉内…  相似文献   

7.
四十多年前,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以其敏锐的触觉、深邃的思想和通俗的文字总结了明末农民战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被作为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件,同时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的模文范章。亦正是由于《甲申三百年祭》涉及到历史研究与时代需要的关系问题,使这篇文章落下了“反科学”的把柄,成为郭沫若的著作中最具争论性的文章。今日重读《甲申三酉年祭》,拟就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两方面谈谈看法。一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农民战争都有文字记录。但是,不管是钦定正史的编撰者还是俾官  相似文献   

8.
关键词     
《甲申三百年祭》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提到了60年前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主席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明王朝覆灭300周年之际,郭沫若发表的著名史论。它剖析了明王朝走向覆灭的种种原因,也揭示了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后立足未稳即遭败亡的历史教训。毛泽东主席把《甲申三百年祭》的主要思想加以概括: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积重难返的腐败;而农民军的失败,主因在于得胜忘忧的骄傲。今年又是甲申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形势越好,越不能骄傲自满。随着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百年是一个世纪,十年是一个年代。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年代,一个挑战的年代,一个丰收的年代。中国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着令人目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前的甲申年——1944年,郭老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再上溯三百年前的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打入北京.这两件事都是值得纪念的.李自成打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完成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使命——改朝换代.也就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李自成的事业是成功的,他个人及其大顺朝的悲剧,就微不足道了.何况,作为一个农民革命领袖与抗清英雄的结局,较之一位老死床褥的开国君主,历史光圈自然要辉煌得多.清兵入关,历史也并未堕入黑暗.且不说标志着经济文化有所发展的康乾盛世,以及在学术上做出贡献的乾嘉学派,单是形成了巩固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是历代所不及的.历史前进的步伐并未中断.至于清后期的落后挨打,原因很复杂,不能归罪于清兵入关.所以.明末农民战争的结果是胜利,是成功.至于改朝换代以后,是建立大顺朝或大清朝,由姓李的当皇帝或者换做爱新觉罗氏,那已不是实质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节俭则昌 淫佚则亡──重读《甲申三百年祭》张幼林一九四四年王月郭沫若蘸着泣血的史料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史论,分析说明:明王朝灭亡是因为执政者腐败。这在当时很自然地会使人联想到,日寇的侵略以及民族的灾难完全是由于国民党统治者腐败引起的。文章还...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7日《人民网》特别策划了《甲申年中国教育:九大阵痛、变革与发展》一文。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以《闯王进京》、《闯王旗》、《甲申祭》三个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的历史剧为例,分析了现代戏曲历史剧在艺术追求和审美倾向上的发展轨迹,并以《甲申祭》为个案着重讨论了当前历史剧对历史人物隐蔽的心灵空间进行探寻的人观照倾向,以及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一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明代仕宦曾鉴一生任职于京师而从外放,其交游对象主要是在京师的同僚,尤其是一道登天顺八年(甲申年)进士榜的同年.其同年进士不少在明孝宗弘治年间成为朝廷重臣.他们在政务之暇经常举行诗会,不止是增进了友谊,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相互鞭策鼓励.当时画师所绘《甲申十同年会图》及李东阳所撰之《甲申十同年图诗序》,传播当时,流传后世,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5.
关耳  木子 《教育艺术》2001,(7):12-13
郭沫若同志1944年所著《甲申三百年祭》是为了纪念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而写的 ,距今已57个春秋了。今天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前夕重读这篇祭文 ,更倍感亲切 ,颇受裨益。357年前 ,在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由李自成领导的惊天动地的农民战争。其规模之大 ,影响之深 ,都是当时世界上所罕见的。它那“如有摧枯拉朽的急风暴雨的力量”很快使那明王朝最专制、最黑暗的统治崩溃了!然而不幸的是 ,这场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中国农民革命却半途夭折!究其悲剧原因 ,除了“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7日,是中国足球界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在英国曼彻斯特,来自中国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22岁小伙子和世界级著名教练弗格森坐到了一起,他们在一份非常重要的合同上郑重签字。从那一刻起,董方卓——这位中国足球的希望之星,正式获得了世界足坛顶级豪门俱乐部曼联的比赛资格。这一合同到2010年期满,而且董方卓的身价不菲。董方卓正式加盟曼联,创造了中国足球的历史:他是历史上第一名加盟曼联的中国球员,是加盟欧洲豪门俱乐部一线队的第一个中国人,他也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身价最高的球星。叩开"红魔"大门的董方卓是怎样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呢?  相似文献   

17.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9年第1期的序言中曾这样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改革开放30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精彩、最辉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思考和练习”中有五段文言文:郭老《甲申三百年祭》中有三段,王充《订鬼》中有两段。下边对这几段文言文分别作些标点、注译。  相似文献   

19.
"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革命文学的倡导、论争到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它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学有了其崭新的内容,中国无产阶级在文艺领域取得了绝对的领导权。这些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1919年5月,李大钊将他轮值主编的第六卷第五期《新青年》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在其上发表《我  相似文献   

20.
<正>前几年在上PPT综合应用一课时,我选择"中国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在导入时设计了"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这样一个提问环节。提问的第一个学生随口就说出"圣诞节",再次问了几个学生,大家都把圣诞节归为中国传统节日,这让我大为震惊。反思这几年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确实做得不够。有圣诞节当天在校门口发糖果的,更有商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难怪有学生会回答"圣诞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知识,我在这堂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