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祥 《现代语文》2004,(1):46-46
四“如”是指“例如”、“比如”、“譬如”及“诸如”四个词语。这四个词语均含有“像……”“与此相类似……”的意思,但是,它们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
话说歧义     
《考试说明》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语言表达则要求简明、连贯、得体。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某些词语本身含有多义性,或者句子的语法结构不同(包括词序不同),或者缺少必要的语境交代,往往会出现语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一文选自茅盾同志的《苏联见闻录》。本文记叙了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奇妙的建筑结构和秘密的创设经过,表现了在沙皇统治下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和革命者的高度智慧。标题中的“地下”一词语义双关,既指在地底下,又含有“秘密”的意思。“秘密”是全文构思的关键。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条理清晰、引人入胜地向读者介绍了这个印刷所的“秘密”。下面对本文的修辞现象从词语、句式、篇章、表现风格方面各举几例并作简要分析 一、词语 1、动词的选用,准确、贴切。例如: ①你要是踩着那些窝儿下去……约摸爬过四米……顺着木头梯子爬上去……弯着腰走过这条隧道……  相似文献   

4.
语意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就说明这个句子有歧义。歧义是一种语病。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口头表达中的歧义。这主要是由词语的同音现象造成的。如:这种物质能治(致)病。“治”与“致”同音,口头表达时不能区分开来,从而造成歧义。又如,“杜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足主要的表现1.选取素材不广泛、不新颖,千篇一律.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好多学生都无事例可写,就照搬范文,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写妈妈雨中送伞的事.语言、结构如出—辙,让人读起来味如嚼蜡.2.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一件事情交代不清楚,语言前后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常常将方言书写在作文中.例如学生在《童年趣事》中写道:“把糖藏在哪里也知不道……”  相似文献   

6.
高深 《现代语文》2007,(1):34-35
“寓言十九”是《庄子》最重要的创作手法,《庄子》中的“寓言”既不同于今天所说的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又不同于先秦文学中惯用的寓言故事,它是包括寓言故事在内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类比、引用、举例等的总和。不仅如此,《庄子》作者对其功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首次、大量、有意识地使用“寓言”来阐发其深邃的哲理和深沉的感情。其语用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独立的存在形态、哲理与形象相融、细节与意境结合。  相似文献   

7.
令ling今jin令,古文字作①,②像个屋子,表示人坐在屋子里发号施令。《说文》:“发号也。”即叫、使。让……的意思。本是动词。例如《李没雪夜人蔡州》中的“管今击之以混军声”句;用作名词,作“命令”讲,例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句;又引申为“法令”,例如《屈原列传》中的“每一令出”句;再引申为发令人的地位或官职,例如《西门豹治螂》中的“西门豹为螂令”等句;现代汉语中仍然活着“司令”一词。用它作声符的字如零、冷等;含“令”的成语如朝令夕改、令行禁止等。值得一提的是,“令”还含有美…  相似文献   

8.
孟静 《四川教育》2005,(2):93-93
【感悟】形象性、具体化是小学生思维的一大特点,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或意思比较抽象的词语时,常常会出现浅表化和片面化的错误。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时就可以采用举例的点拨策略——例举生动、形象、具体的事例,从丰富的感性内容人手进行归纳提炼,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词句的意思。比如理解“浩浩荡荡”这个词语,它除了形容“气势浩大”以外,  相似文献   

9.
曹国宾 《新高考》2007,(Z2):15-17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江苏2007年《考试说明》的新增考点。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往年高考已有部分涉及,但把它作为一个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单独而明确地列出来,在江苏是第一次,因此该考点的复习不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视。一、考点解说(一)准确。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应颠倒…  相似文献   

10.
[考点概说] 词语是构成语言、文章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考试说明》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次D”。  相似文献   

11.
教师范读在阅读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提高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范读方法。 读《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采用“抠词重读法”。这篇课文除了构思别致、事例典型、浯言质朴等特点外,在数量词的运用上也是别具匠心的。例如:“一夜”(工作时长),“一尺”来厚的文件(工作量大),“一句一句”地审阅(工作态度仔细、认真),“两杯”、“一小碟”(生活简朴)……这些数量词,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我在范读时,就把重音落在这些词儿上,并用很自然的声音把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词语跟句子中的其他词语区别开采,使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大形象深刻地印在学生心上。  相似文献   

12.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古诗文修辞方法之一,其前后文中某些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合指而兼顾。其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用《仪礼》疏的话就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它的基本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上句中就含有“皎皎”,下句中就含有“迢迢”,它们互相交错,互相补充。只有瞻前顾后,不偏执一端,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含有互文的句子。互文的表现形式有四种。一、本句互文:同一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句中“秦”、“汉”、“关”、“月”四个字交错使用,应解释为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预习课文、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很可能遇到陌生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解释。为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生词,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或借助教师的表情、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解释“横断面”时,可以借助黑板画来说明;解释“倾听”一类的词语时可以借助表情、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二、用解释加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如:“动员”的一种解释是发动人参加某  相似文献   

14.
谈语境     
社会环境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很大。无论人们说话还是写文章,使用什么样的词语、句式。口吻,都要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而定,并需要讲究适当的语言修辞。社会环境对语言表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同的时间、地点、身份、关系以及心情。目的等等,都会影响说话人所使用的词语、句式、声调、口吻等。例如,在曹禹的剧本《雷雨》里,四风对她爸爸各贵,一般都称“您”如何、“您”怎样。但到鲁资跟她要钱她不给,鲁贵竟拿她与大少爷的暖味关系要挟她时,四风一听就急了,忙说:“你疯了”。这时她就用“你”表示她爸爸。这是由于感情不同,所…  相似文献   

15.
【常犯错误】1.对于议论文的论点,考生的失误表现在:①误把论题当论点。②误把驳论中的敌论当论点。③论点与结论混淆。2.对于论据,考生的失误表现在:①不把概述的事例当作事实论据;②不把名言警句当作道理论据;③将举例后评析的话当作道理论据。3.对于论证方法,考生的失误表现在:①由于不把概述的事例当作事实论据,因而把此类举例论证当作道理论证;②漏答综合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例如《怀疑与学问》,由于不知道对“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追问是概述的事例,所以只答该语段运用的是道理论证。再如《“友邦惊诧”论》的两段文字,有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做”可以理解为 :实验、实习、制作、调查等实践活动 ,说白了就是 :动手。“实践出真知”就是精辟的论断 ,历史的和现实的有关生物学上的事例都能说明这一点。比如 ,没有冒着生命危险的勇气、遍尝百草的实践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是写不出《本草纲目》巨著的 ;英国生物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阐释理论的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为理论基础,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对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予以举例,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作议论文时,经常用到“举例”“比喻”“讽喻”一些方法。“举例”是事例,作“讽喻”的也是事例,“比喻”除句子外,有时也是事例。这三者如何区别?如何体现它们各自的作用?《吕氏春秋·察今》中为证明“时变法宜变”的中心论点,多用事例,博设比喻,广引讽喻,以不同手法进行分析说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强语句的感染力、生动性,用形象的词语使感觉转移,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去,这种辞格叫移觉。它是词语移用修辞法派生出来的修辞格之一,例如:①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例①中的“光与影”,是由眼睛去看的,是视觉形象;“名曲”由耳朵听到的,是听觉形象。用“如”把它们联结起来,产生了视觉向听觉转移。从心理角度看,人的感觉是多方面的,语言表达中,用“移觉”这一辞格把人的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往往给人以更加深远的想象和联想,有时甚至达到一种出  相似文献   

20.
说法各异     
英语中表示“说”、“讲”的词语有say,tell,talk,speak等,它们的用法各不相同,不可混用。 1.say指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着重所说的内容,是及物动词,它的宾语只能是“话语”,而不能是“人”,如接“人”时要用say to sb或saywith sb。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