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拓跋鲜卑政权受原始社会遗俗影响,对巫筮及其有类似功能的其他方术如阴阳、图谶等都有很大的兴趣.这为明悉阴阳易筮、图谶的汉族士大夫的大批参政、地位的上升创造了契机.在拓跋鲜卑政权内部,统治者利用巫筮图谶等作为工具,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先有刘洁、拓跋丕的图谶案,后有拓跋焘与拓跋晃两党围绕巫筮展开的较量等.  相似文献   

2.
北魏史官高允对北魏前期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国史修撰方面,他的地位并不亚于邓渊与崔浩,这点以往学界并未给予足够重视。高允坚守了史家直书的品质,使得北魏史学在因"国史案"停滞后能够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封建王朝的用人路线是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选人任官,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公元四世纪,鲜卑拓跋部在中国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后,其前期的统治者拓跋珪、拓跋焘和元宏诸帝,为了建立、巩固和发展其统治,在选人任官方面,基本上执行了一条“任人唯贤”的路线。过去,史学界对此还没有作过专门的论述,即或谈及,也认为北魏朝廷基本上是继承魏晋以来的唯门第是用的九品中正制。我认为,这个看法是不够全面的。本文试图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得到史学界前辈及同志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4.
北魏前期,拓跋鲜卑从以游牧为主转向农耕为主,原因之一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饥荒不断,需要发展农耕业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此外,游牧民族南下后,不得不改变其散居的生活方式,难以继续以畜牧为主业,向农耕业转变是客观需要。不过,当时畜牧业始终在社会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与军事需要和饮食习惯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清河崔氏是北方第一高门。仕魏凡九十余人。崔宏为北魏建国厉精图治;崔浩制定并实施“先北后南”的统一策略,更拨擢汉人世族,致力于改造北魏政权,推动汉化的开展,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崔浩以后,崔光、崔亮继续影响北魏政权,“停年格”的奏行,标志着门阀制度开始衰落。  相似文献   

6.
在北魏平城时期,宗教与民族关系密切相关。北魏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动乱局面,一统黄河流域,但其境内民族众多,矛盾复杂。统治阶级不仅需要树立正统形象,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还要缓和内部民族关系,维护政权稳定。道教和佛教乘机而入,与北魏政治密切结合。统治者利用道教取得了合法统治权,缓和了胡汉关系;佛教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迅速扩展,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但也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北魏平城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大发展,各种宗教组织的产生,把不同民族的人们汇集到同一种信仰下,带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产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北魏前期的新民,是指在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被北魏征服后迁往京师平城及其附近地区的人民.前期的新民是指新迁之民,到后来,新民的含义扩大为新附之民.绝大部分的新民从事农业生产.北魏在新民中实行计口授田制度,加速了北魏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山士人中虽有少数对鲜卑武人表示“侮慢”、“疏慢”而受到镇压或杀戮,然多数仕宦顺达。中山士人经学颇优,文学水准整体偏弱,他们虽未能承载起北魏文学崛起之重任,却对北魏典章制度的制定有着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9.
北魏建国不久后,道武帝拓跋王圭为防母后及外家为乱,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但是,北魏前期、中期仍然不断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直到文明太后冯氏更是发展成为临朝听政。这些太后的干政对北魏政权前期、中期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北魏社会向前发展。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宗教与政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上帝是美国文明的终极依托。美国人把自己的事业看作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关国宗教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恩典契约是美国民族的终极关怀。社会契约是美国人际关系的锁链。学校是传承美国基督教文明的摇篮。传教布道是传播美国文化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宗教是美国民族统一道德和国家意识形态。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是体悟美国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公元4世纪末,塞外游牧异族拓跋入主中原,顺从汉地固有的贵族主义,清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谋求双方的谅解与合作,此乃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表现在仕进起家方面,北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求,从而整合社会力量,扩大统治基础。关键举措是在起家官与世资门第之间搭建约略四等差的比例对应,同时调节品位职级与清浊要闲的关系,基于阀阅形成彝伦攸叙、各任其性的理想格局,深入落实流品之精神实质。紧迫的认同危机,迫使置身华夏边缘的北魏忠实继承魏晋传统,令其早期制度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汉式面相,其在中古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作用亦由此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2.
北魏前期存在一个内朝外朝的划分,以前对其研究存在一定误区,常将内朝与内侍混淆。事实上,内朝和外朝划分,是一种宗室和异姓的血缘上的区分在行政系统上的体现。内侍之官则是源于部落首领的扈从队,与内朝并不等同。  相似文献   

13.
北魏前期道武、明元、太武、文成四位皇帝为加强皇权,都对地位较为强大的宗王进行了打击,如道武帝对卫王拓跋仪的打击,太武帝对乐平王拓跋丕和乐安王拓跋范的打击,文成帝对临淮王拓跋谭、永昌王拓跋仁等人的打击。通过打击宗王,北魏皇帝维护了自己的皇权,使北魏的中央集权不断走向强大。  相似文献   

14.
贵族女子作为北魏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魏政治结构、政权运行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仔细研读史料,我们会发现她们表面上出俗入佛,但仍与北魏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分析这些女子出家背后的政治缘由,包括政治迫害、朝廷战争、宫廷内斗等,对其出家后进行的政治活动进行考察,最后阐释其出俗后对北魏政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虽然实行了政教分离,但宗教对美国的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宗教与政治不但从来没有分离,而且一直相到依赖、相互配合,共同为美国事业服务。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宗教如何影响美国政治,并用理论和事实说明了美国宗教和政治关系一直非常融洽,有时还是一种潜在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神话和仪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古希腊宗教的重要政治影响及其原因.文章指出,神话作为古希腊世界通行的话语,在城邦发展的过程中,被人们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以满足政治现实的需要;它在增强民族和城邦社会的凝聚力、进行政治宣传和维护父权制社会的性别制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祭祀仪式作为古希腊人广泛参与的宗教实践活动,参与了公民身份的建构过程,强化着人们对共同体的认同感,传承着城邦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之所以处处渗透到古希腊人的政治生活中,是由城邦的公民和祭祀团体的特征以及当时人们的思维传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宗教安全与政治安全是动态的互动关系。宗教安全有助于政治安全;当宗教不安全时,政治安全容易受到影响。当政治安全时,宗教安全较有保障;当政治不安全时,宗教也难有安全。  相似文献   

18.
政治对于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关系而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的命运可谓“籍宗教之力而兴,也因宗教之故而亡”,因此,从“拜上帝”教的创立、来源、教义的宗教理想等方面,客观剖析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色,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理解,从而找出一条农民解放运动的真正道路。  相似文献   

20.
禁军是北魏强力军事机关,它集天下之重兵,具有卫戍京师、征伐四方、参与枢机等职能。禁军的人员结构是其发挥功效的关键,拓跋宗室身为天潢贵胄,在禁卫武官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可以担任的职位上至殿中尚书、司卫监,中到小统、幢将,下至郎卫、内侍内行等,在北魏前期政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宗室供职禁军是北魏独有的政治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据此可管窥当时的宗室政策及统治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