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孔繁刚老师,很多同仁总有话想说,也总有话题被引出,或许因为他太有名了,是声望闻于遐迩的历史特级教师,是当之无愧的著名历史教育实践家。不过,人们汲汲乎孔繁刚老师的恐怕绝对不啻这些,可能更多地是隐藏在他的这些声名背后的故事——孔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和教育故事吧。这故事谁都可以说,不过最好也听听故事的主人孔老师自己怎么说。这篇《“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我》就是孔老师应本刊约请而叙写的这样一些故事。但愿我们从中能“听”出更多话题,以便做更加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只是一直渴望能成为一个会写作的人。小时候,听到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其他同学的优秀日记、作文时,我非常羡慕,真希望老师念的是自己的文章。工作后,看着同行在教育教学刊物上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发表有见地的论文、案例时,我非常敬佩,真希望自己也能刊登一方“豆腐块”。  相似文献   

3.
写作文     
写作“哼,郑为伟的《那天秋雨绵绵》有什么好嘛,居然得了最高分!”这次作文屈居第二的我愤愤不平地嚷道。“就是嘛,写些早恋故事,思想极不健康,还博得了语文老师的赞扬!”好在婧为我打抱不平。语文月考,郑为伟的《那天秋雨绵绵》夺得了本次月考的作文最高分。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吹捧”了他一番。我气得两眼发直,以前的作文冠军非我莫属,没想到这次却败在他的手下!也太丢面子了!我越想越不服气,待语文老师发下试卷后,全然不顾  相似文献   

4.
游军 《初中生》2017,(9):9-10
作家吴昕孺曾经在一场校园讲座中,分享了一个影响他写作的故事—— 他的中学语文老师教作文时,从不打分,也不写评语,只做一件事——把每次作文当中好的句子、段落,甚至全文刻印在蜡纸上,油印出来,在上课前发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念出来.如此,作文课成为全班同学最期待的一堂课.所有的同学都想知道,上次的作文,谁的句子、段落,甚至全文上了老师的油印纸?答案揭晓后,每一个有字句上过油印纸的同学,都备受鼓舞,想下次还能够被印上去;这次没有被印上去的同学,卯足了劲儿,争取以后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同学对于每次作文课都充满了期待,又会用最大的热情去写下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5.
正Preface在教授创意写作课程时,我经常拿绘画来打比方:一张画儿是"一层一层"画出来的。而现在我想聊聊我们家小朋友是怎么学画画的,我观察到他的老师用了哪些方法来引导,他从中获得了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反馈。或许,从中你还能看到一些通用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或许你们会觉得奇怪,我们聋专业的老师,几乎已经习惯了一边说一边比画,同事之间会这样,在家偶尔也会这样。手语带给我们许多的故事和笑声,这大概也算是无声世界的幸福吧。但是,在八年前,我决不会这么想。  相似文献   

7.
笔者偶尔会给科学老师做培训做讲座,准备过中常常会这样想:我所讲的是老师们需要的吗?为更贴近老师们的实际,我在培训讲座中常常会向老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差生     
有时候,当我回想起我成为老师的第一天,我就会笑起来。我竟然曾经想过放弃这份工作去做或许更有意义的别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张颢萍 《海南教育》2014,(18):89-89
2014年4月26日,我有幸参加本校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听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龚亚夫之《影响英语教学效率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讲座。关于这次讲座的感受,说实话,个人觉得大话比较多,有点像在为老师“洗脑”。但是,很多的观点与我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其实,我一直很骄傲地对别人说:我的教育理念,就是今后英语教育的方向!而听完这次的讲座,我更坚信自己所坚持的!  相似文献   

10.
周日有闲,刚巧看到央视七频道“十二演播室”的一档谈话节目,主题是“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对擂的是两位专家:孙云晓老师和周宏老师。双方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旗帜鲜明地论述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周宏老师通过教育女儿周婷婷的实例阐述了赏识教育的优势。早在2000年,周老师来张家港作讲座,我就有幸聆听过教诲,周老师在上海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作讲座,我又再次学习。的确他和女儿的成长之路是一条探索追求教育之法取得成功的赏识之路,每次听来我都热泪盈眶,感慨不已。周老师用生动的事实说明了一切,他所主张的赏识教育也简便易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书架人文     
《教育》2011,(4):61-61
家心与教育 书评: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来自于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编写的《爱心与教育》一书。阅读这本书源自于2009年4月的一天,笔者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专题讲座。在那一天的讲座中,李镇西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教育故事,这些教育故事深深地震撼了笔者的内心,让笔者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顾敏娟 《课外阅读》2010,(12):110-110
火车已经开动,一群送别老师的孩子含着热泪情不白禁地跟着火车跑,边跑边喊:“老师再见!再见!”这是一个教师的幸福梦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聆听了全国著名的班主任——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上述感人场面正是李老师教育生涯中一个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3.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学生。谈兴正浓时,我对他说:“你回忆一下,在你读书期间,发生在你身上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说真的,我是想看看老师的教育对一个学生人生的发展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这位学生想了想,跟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4.
陈老师在一所中学教初三年级语文.平时爱写点文字往各报刊杂志上投稿.见报后自是高兴一翻。因我俩有这一共同爱好,有时会约在一起喝茶聊天谈文字。这天.他又约我喝茶,我以为他肯定有大作见报.没想到.他这次一见面就抱怨说:“现在的学生性格太叛逆.不好教育,与老师顶嘴、反犟的学生大有人在.我这老师当得窝囊哩!”抱怨一通后.还说想调离这所中学。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7~20日,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幸福""心态""阅读""积累""习惯"等几个关键词展开。"幸福感"是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讲故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这些故事都是李老师从教30年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融入了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这是一堂教师职业思想引领和教师职业幸福的分享课,让在场的老师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  相似文献   

16.
孩子学会告状了。年轻父母在育儿时经常面对诸如此类的新状况,哭笑不得,心情复杂。有开心,孩子开始会判断是非,长大了;也有困惑,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习惯,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交往。孰是孰非,不妨听听女孩今今的故事和周围的各种声音,或许能有所启发。"妈妈,××骂我,我跟老师一说,老师狠狠批评了他。""××上课捣蛋,我报告老师了。""××趁老师不在把饭倒了,我让老师批评他了。""××欺负××,我看到了,把老师叫来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刚接小一班时,前任老师就反映李玮 (化名 )这孩子智力不如正常孩子,平时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性格怪异孤僻,从来不和老师和小朋友讲话 ,也不和大家一起玩,而且不能受委屈。如果有人惹着他,他会发疯似地围着课堂来回拼命地转圈。对于这样的孩子有些老师会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只要他不打人,不发疯就听之任之。   有一次因为下雨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我给孩子们讲完《西游记》中的一个小故事以后,就问:“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讲故事呀 ?”这时我发现李玮举了手,不过他把手举得很低。于是我有意邀请李玮起来讲故事,想多知道一些李玮的…  相似文献   

18.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19.
雪融化了是什么?——雪融化了是春天。或许很多老师对这句话都有很深的印象和认识。但,每当我重新审视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思想萌发。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往往是这些故事引发了我的教育随想,不妨让我们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