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学一归纳”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没有终点,永远行走在路上,唯有依靠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才是最有智慧的学法;唯有生长于课堂、源于教师真实感悟的“教”,才是最有智慧的教法。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创造。教育对象是各具性情的鲜活的生命。唯有创造,才能使鲜活的生命更具灵气。创造需要激情。只有激情飞越的教育,才伴有永恒的激励。激励使创造无时不有,激励使创造无处不在。激励具有无尽的能量,它能孵化出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喷发出学生智慧的光芒。它能够将学生的智慧发酵,酝酿出创造的芳醇美酒。唯有激情,才会有勃动的韵律,才会拨动学生的智慧之弦,奏出生命的灿烂乐章。唯有激情,才会激活学生的创造欲,使学生的创造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唯有激情,才会使师生收获到创造的成果,享受创造的快乐,引领师生融入同乐的激动境…  相似文献   

3.
张启超 《教育》2013,(4):60-61
有效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部分,只有完成“知识——能力——智慧”三层次教学目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只有形成学生“学习智慧”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简言之,就是用教师的教育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智慧。  相似文献   

4.
课前巧妙构思、精心预没,课中有效互动、智慧生成,课后拓展延伸、提炼反思.笔者以为唯有弹好这“j步曲”,课堂教学才有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每每到课堂里听课,每每和老师、校长对话,常有对教育和生命的切身慨叹。也唯有走进课堂里,走进与校长、教师的对话里,才会敞开自己,才会揭开教育的"内幕",才会真正走进教育的深处,走进学生和教育者的生命深处。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这个双重的"深处"里,常常是学生的表现最灵动、最精彩、最真实,其次教师,再次才是校长。什么原因呢?大概是学生离天真最近吧。尼采说得好: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天真。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教育,更是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现象"、"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要用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显而易见,唯有活的教师才有活的教学,唯有活的课堂才有活的学生,唯有活的环境才有活的启示,唯有活的实践才有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今天,总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们:教什么?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可以说,我们依旧彷徨和迷茫。“听、说、读、写”依旧是主旋律,依然操纵着课堂,而学生呢,依然充当“容器”“听众”“下级”的角色。而唯有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一、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直接经验的活动。现代教学论提出了“以体验促发展”的教学主张,认为“体验”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学生的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亲身体验来实现,唯有体验,才是提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及手段。因此,教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境,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学习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光清 《教师》2014,(30):119-119
正1.真情让教育有温度爱心滋润教育,教育才会拥有温度,孵化出生命的光彩、温暖与幸福。教育工作必须根植于热爱这一土壤才会枝繁叶茂,情真意切的师爱才会让学生健康地茁壮成长,这份爱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孩子的缺陷甚至无知,唯有拥有了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理解,才会具有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滋润心灵的教育智慧。2.教育更需要智慧智慧让教育有品位。爱因斯坦说  相似文献   

10.
毋庸置疑,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文本”,“回归文本”。走进文本,精读细品、深挖细掘、教出“语文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曾有学者指出:“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而唯有语文课,才是学习文本本身的。”  相似文献   

11.
一、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 1.什么是智慧教育 站在企业的角度,智慧教育就是通过大数据挖掘,满足教师和学生显性和隐性的需求. 2.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 我们把“学”和“习”分开来看.“学”是通过课堂内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基本学会知识点的基础知识.“习”是通过名师在课后做知识点的内化工作,节省学生练习的时间,让学校有时间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师生的心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自信的“庄稼”,拔去自卑的“杂草”。笔者坚信,只要我们教师建立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的基础、存有对学生宽容与乐观的期待,就能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生命自由地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生活,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独立于世的人,而不是任人打造出的成人的附庸;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最适合与学生交流并产生共鸣,怎样的课堂情境才最令学生思绪飞扬,怎样的活动方式才最使学…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只有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跨越,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而这一步离不开教师课内的引导。日常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以课内阅读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奏,将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才会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学生才可能尽享到阅读带给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多少人见过苹果落地。唯有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多少人见过蒸汽顶壶盖。唯有瓦特从此发明了蒸汽机……实际上,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都是在问号中产生的。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古今中外,许多的教育家、理论家都非常重视“提问”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智慧语文课堂何以成为可能
  关于“课堂”,言说者众,意见纷呈,析每家言,各有道理。观察课堂,评说课堂,首先要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问题,才能抓住本质,击中要害,求得新法。
  (一)经验视阈:基于课堂的评价尺度
  关于课堂,讨论得比较多的是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从“效果”层面上关注课堂、研究课堂,这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但是,“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关于课堂是否真能高效”等的讨论,莫衷一是、争议颇多。于是,我想到了从反面来思考,即“什么样的课堂是无效的”:学生不想学,无效;学生不会学,无效;学生学不会,无效。从这个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码有这样三个尺度:一是“学生想不想学习”,二是“学生会不会学习”,三是“学生学得是否扎实”。  相似文献   

16.
课改并无玄妙,只要厘清一些概念,回到源头上审视常识,往往会有顿悟之感。比如,“学校”之所以不叫“教校”,可见,“学”比“教”重要得多;“教学”——“教”的其实是如何“学”;“学生”——“学”之重点在“生成”;“生成”——没有“学生”的参与什么也“成”不了;“生动”——唯有学生动起来,才有课堂的精彩。那么,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对这个问题,余文森教授曾给出了一个回答,他说:“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这一问题,余教授进一步强调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出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相似文献   

18.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对这个问题,余文森教授曾给出了一个回答,他说:“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这一问题,余教授进一步强调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出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相似文献   

19.
学习的智慧     
一个学生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老师,请问我要怎么样做.才能够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这个学生的老师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大师.他听到学生这样的问题,笑了笑之后反问学生说:“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学生想了想,说:“我以为.最好老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智慧的关键,让我能够完全了解老师您所了解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很多人对“教”、“学”只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则认为“教”、“学”不仅如此,它还应包括教师的“学”与学生的“教”,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