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界定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4个层面的内涵.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则必须建设和谐校园,而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和谐校园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宿舍文化、教室文化和课余文化建设,做到人与自然、人与学校、人与人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要义之一。校园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大学”的精神,就体现在人与文化的和谐之美。因此,要从构建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特色文化入手,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品位。提升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要义之一.校园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大学”的精神,就体现在人与文化的和谐之美.因此,要从构建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特色文化入手,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品住,提升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要正确把握文化、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内涵。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学校、人与人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其中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所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而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以建立良好的校园  相似文献   

7.
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建平 《江苏高教》2005,(5):110-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在这一宏观背景和视野中,对高校提出要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要求。必须坚持创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并使三者良性互动,立体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舒 《西藏教育》2008,(12):8-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作为和谐社会基础的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创建和谐校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要注意对和谐校园的构建,高校的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对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等,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职院校和谐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关键是要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倡导和谐理念,积极培育和谐的高职校园精神,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打牢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的具体建设中,大学校园的和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门。和谐文化的建设是高校中和谐校园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文化支撑、精神基础,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就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要义之一。校园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大学的精神,就体现在人与文化的和谐之美。因此,要从构建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特色文化入手,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品位,提升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两点:即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人与人的和谐,主要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五个方面来理解和努力;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三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内容。在当前形势下,只有清楚地认识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认真建设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才能真正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动、平等友爱、和睦融洽的和谐校园,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文明和谐新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由和谐的校园孕育出来的,因此,创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而教师在孕育和谐的人、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所以,要创建和谐校园,就必须首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高校视域下的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构建和谐高校的进程中起着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等作用.高校应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正确处理好坚持导向与创新发展、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共性建设和特色发展、民族化与国际化等关系,积极探寻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反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要求和内在规定性。我们应密切结合校园实际,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方法、途径,引入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来。确立和谐教育的思想;确立以人为的教育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党对高校的领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原则;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推进学校的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社会形成“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因此,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切实肩负起高校的历史责任,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审视与重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的子系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校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快餐化”、“封闭化”、“体制化”和“平庸化”四大弊病,针对这些问题,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力主“系统化”、“社会化”、“主体化”、“特色化”。  相似文献   

20.
“生态德育”是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德育策略。生态德育,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人与家庭的和谐统一。通过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自我接受教育;通过参与校园的文化建设,自我受到熏陶;通过家教活动,不自觉中接受爱的洗礼。实施“生态德育”应坚持的三个原则:一是追求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