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超  刘超  王小欧 《大观周刊》2012,(46):236-236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新的办学体,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独立学院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又面l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说,学生的生源问题、学生的就业问题、师资队伍的问题与发展等等,其中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育培养人才的基石,是关乎学院长期发展的命脉。  相似文献   

2.
曹兰茹 《大观周刊》2012,(52):10-11
近些年来教育政策、产业调整、就业市场和成才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学校本身发展不平衡。“两高扩招”政策和就业市场变化对中职学校造成很大冲击,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的条块分割、规模失调、布局失当等弊病,中职教育快速跌入低谷,导致了招生的无序化,制约了中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不能争取到生源,实践表明,改变招生难的途径在于学校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将学校和专业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招生难的尴尬局面必然会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全日制教育为主体,即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新生,经过三至四年的全日制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输向行业和社会,这是出版中等职业教育的“第一战场”。近几年来,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第一战场”的形势比较严峻。由于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减员增效,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高学历化,高校毕业生又大量增加,中等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冲击;“普高热”不断升温,对中等职校的生源产生影响。出版中等职校的全日制办学形势虽然相对较好,但近几年来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毕业生就业困难、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降等困难。因此,出版中等职业教  相似文献   

4.
招生宣传工作是促进高校生源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招生新闻传播策略是高校适应时代要求,着力强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农高校要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招生新闻传播必须要把握乡村振兴发展前景,描绘好农业农村的美好蓝图;把握新型农科建设理念,宣讲好农林教育的时代特点;把握高考改革发展思路,传播好农林人才的职业前景;把握信息网络时代特征,利用好新闻媒体的服务平台;把握新闻传播有效时机,梳理好招生推介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和供求双方日益增长的高需求问题,迫切需要公共就业部门更加精准地感知就业服务需求来提升政府就业服务水平。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突破传统思路,广泛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服务能效,建立完善高效智能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用工档案数据信息库,实现智慧服务,提升服务企业用工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变革与发展中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希明  吕霞  钱晶 《图书馆论坛》2005,25(6):245-249
从专业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学术交流、国际化趋势、生源、就业等方面系统地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同时分析了图书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丁锋 《新闻爱好者》2011,(14):150-15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加,高校已经进入品牌竞争和形象制胜的时代,良好的品牌形象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有力的竞争武器,是高校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师生产生凝聚力、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品牌形象一能有效地吸引优质考生,在优质生源争夺中取得竞争优势;二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三能得到社会公益和慈善机构的资助,扩大学校筹集资金的渠道;四能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增大对学校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8.
丁锋 《新闻爱好者》2011,(7):150-15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加,高校已经进入品牌竞争和形象制胜的时代,良好的品牌形象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有力的竞争武器,是高校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师生产生凝聚力、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品牌形象一能有效地吸引优质考生,在优质生源争夺中取得竞争优势;二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三能得到社会公益和慈善机构的资助,扩大学校筹集资金的渠道;四能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增大对学校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9.
祝传鹏 《青年记者》2016,(11):124-125
随着对优秀生源和优秀师资的争夺以及学校发展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开始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良好的高校形象不仅是吸引优秀人才和生源的重要前提,也是赢得社会肯定和信任、提高学校影响力的基础,更是师生校友产生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保证,是高校综合素质和实力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难,比较突出地反映在两大问题上。一是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逐渐减少。二足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进行改组改制,出现了大批量的职工下岗,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保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突出特色,打造名牌精品专业。学校管理应注重地方性与行业性并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1、职业教育要注重地方性与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的山西大学信息管理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山西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发展概况、专业结构、生源与就业、专业改革及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地市级媒体以视频、直播等形式充分展示本地企业的发展前景、岗位招聘优势,打通企业用工与就业人员的零距离通道,是吸引高校毕业生以及更多就业群体回流家乡,实现“家门口”就业的重要方式;也是经营城市、稳定人口、保障民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徐东方 《大观周刊》2012,(25):202-202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农村家庭也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就学,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生源数量和质量。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住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尽量使课堂活起来.以此提高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罗晓琴 《新闻窗》2012,(4):95-96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远离报纸”的现象日渐严重,拥有读者数量的多寡,即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一张报纸生存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在发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低价策略”、赠报等“自杀”式营销,让报刊发行企业附加值越来越低;而劳动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不断提升,让成本成为自办发行的“生死结”。  相似文献   

15.
黄建敏 《新闻实践》2005,(10):37-3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用工制度、用工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发展很快。这种用工形式,如今在传媒界也普遍起来了。如何合理有效地用好这种用工形式,是报业经营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从目前媒体的这种用工情况看,发行工作这一块大量使  相似文献   

16.
罗燕 《民生周刊》2023,(20):56-57
<正>随着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进行相应调整。教育改革也要正视人口变局,提早规划,未雨绸缪。乡村学校寥寥几人,城市学校学位难求……近年来,有些地方学校生源出现增减分化的尴尬状况,引发关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所具有中国奇观色彩的技校。他们用病毒式传播的广告让自己变得全国知名,用极高的就业率保持着生源,甚至还陷入过为中国培养黑客的诡异传闻。最重要的是,在大学毕业生每年都面临就业窘境的当下,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实用主义,是这所学校最核心的价值观。从创立到现在,他们设立专业和管理学校的唯一考量只有一个——培养企业需要的技工。这不是学校,这是工厂,他们不生产商品,他们生产工人。  相似文献   

18.
耿艳彩 《大观周刊》2013,(9):102-102
中职学校的生源特点决定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和与众不同,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作者提出刚柔并济是一种适合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并以实例诠释了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科技、教育与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教育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的问题。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的薄弱学校倾斜。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20.
郭燕辉 《兰台世界》2009,(10):26-27
本文对中美两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状况从发展现状、生源结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以期增进了解、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