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然 《东南传播》2012,(6):169-170
环境问题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敏感性强,影响面大。环境问题报道对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其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环境问题报道要结合环境问题特点,尊重环保科学性,重在深度剖析,把握好报道尺度。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反映社会重大事件以及社会问题的一种途径,从事件的表象深入事件的内部,揭示事件的实质和意义.深度报道还进一步深入探索和追踪事件的动态,剖析事件的本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深度报道面临着很多发展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深度报道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从媒体融合探索深度报道的转型之路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普遍意义上讲,财经报道分为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深度报道,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两者都是以事件性报道为主流的,财经新闻报道较为浅显,读者很容易看出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可是大多数的财经深度报道却难以看出事件性来。从另一角度上讲,财经深度报道的事件性报道远远区别社会和时政新闻的事件性报道,如果撰写不好,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事件顺序的散乱和观点的不清晰,这主要是由于记者撰写文章的失控。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呢?我在撰写财经深度报道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要有过硬的财经知识。做一篇较大篇幅的财经深度…  相似文献   

4.
我们发现在电视中“深度报道“这个词频繁出现,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我认为,深度报道是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5.
胡弋 《新闻前哨》2005,(9):51-5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与保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已由过去的边缘性话题,上升为主要新闻源。环境报道在大众传媒日常报道中占有的分量越来越重。采写一篇环境报道并不难,但如何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新闻报道能“落地有声”?笔者以为,这需要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启发报道思路,去分析、把握新闻事件,关注新闻事件对人的影响,关注人群的利益诉求,环境报道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而且使问题的解决变得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6.
毛江凡 《今传媒》2016,(6):33-34
深度报道,是指区别于常规或一般性新闻报道,以深度调查、理性分析等新闻手段,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事件背后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而事件性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突发性、贴近性、时效性,即老百姓身边日常发生的事情。有人认为,深度报道和事件性新闻,二者难以兼顾。其实不然,深度报道做得好,策略得当,不仅能推进事件性新闻的良性发展,也是实现新闻作品创新求变、叫好又叫座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一起笔者亲自参与的新闻案例为样本,来阐述事件性新闻在深度报道中的策略与思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洁馨 《新闻世界》2014,(9):252-253
本文以北京2013年雾霾事件看媒体环境报道效果,聚焦雾霾报道在提升我国媒介公信力以及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两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改进环境报道,促进受众环境意识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又被称为深入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它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时代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报道而言,它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意义、影响、发展趋势等。在数字化传播时代它又该如何发展呢? 现实传播环境:深度报道仍大有可为 我国的深度报道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社会日益复杂化。新旧体制交替,新旧观念不断撞击,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收入分配不平衡等矛盾加剧。这一切复杂的社会现实使受众困惑,他们不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发生、意味着什么、与自己关系如何,于是有了深度报道产生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扈美荣 《青年记者》2007,(18):73-7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报道领域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记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发生原因、未来发展趋势等作出的深刻思索。是否做深度报道,要依情况而定,深度报道的题材是有选择性的。新闻事件较重大,关系到国家或国际社会的发展,或者是牵涉到的人数众多,或者是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像这样的事件就有必要而且也能深入挖掘出一些深层的东西来。具体说来,下面几种情况的新闻题材是可以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1.
孙喜云 《新闻采编》2002,(3):17-19,13
最近一个时期,各家党报纷纷加重了深度报道的份量。 何谓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辞典》解释其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某些论著称之为:“是一种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全息结合,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有的则称之: “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的特点就是没有预料性,这种事件引起的关注度是远远大于预知的新闻的,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将新媒体环境作为背景,研究如今突发性事件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常遇到的问题,希望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策划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深度VS速度     
潘伟 《新闻爱好者》2007,(12):21-21
我们今天谈到的深度和速度,不是竞技体育中的比赛项目,而是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动态新闻在对同一新闻主题的报道中优势与劣势的对比。我们知道,在对新闻事件报道的过程中电视动态新闻以其快速、直观的特点有着其他媒体以及其他报道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那么在媒体栏目竞争激烈的今天,其他报道方式比如说深度报道如何在新闻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了电视同仁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沈建平 《新闻世界》2004,(9):50-50,47
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深度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者作分析的报道,是一种加有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注重系统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它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结合事物的实质,阐明对事实的见解和态度,借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简言之,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产生、过程、结果,解释其意义,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国喜 《记者摇篮》2007,(7):102-10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于新闻事件的一般动态性报道,即对新闻事实做深层次剖析的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画、声,形象地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因其报道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道的深刻性而备受读者关注,产生的社会效果也较为明显。本人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的采写,对如何采写深度报道有些点滴体会。搞好深度报道,要有踏实深入的采访作风,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也要"心"入,要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进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连续报道如何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钦 《青年记者》2006,(10):37-38
连续报道即跟踪报道,就是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或说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典型事件所进行的持续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态。①依据报道对象是否具有突发性,我们可以把连续报道分为事件性连续报道和非事件性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新闻的众多报道种类当中,以针对具体报道事件进行专题性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深度报道一直是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其报道的主旨是在人文主义特征的理论支持下通过相应的报道手段对新闻主客体之间的深度关联进行及时的揭示。深度报道的具体任务代表着社会关系的集成,本文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含义和基本要素入手,对深度报道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深度报道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是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形式有系列报道、战役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典型报道、长消息等。深度报道的采访与写作比一般报道更复杂、生动、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