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文本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符合课改精神,决定课改高度,检验课改成果。文本资源面广量大,需要我们在开发与整合的角度、深度,在与学生实际、课标要求、教材表达契合度上下功夫。李振民同志的文章从四个层面对文本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路径作了有理有据的阐释,思想见解独到,表达手法细腻,内容引人入胜,层次跌宕起伏,实为一篇大家之作。文章...  相似文献   

2.
听了新课标背景下的几节语文课,感觉跟以前差别不大,多是侧重对文本的解读,学生难以打开思路,合作探究的氛围不浓厚,老师最后还得多讲,新课改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文本外课程资源缺少利用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文本解读"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中职语文文本解读应该坚持的原则,并从四个维度提出了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章丽 《学子》2014,(17)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方法"是为了解读文本而采用的一种技巧性的行为方式,而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路径"是为了解读文本寻求的一个方向性的角度。对这两者的辨析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建立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根据,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客观、更理性地选择解读文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课改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变化,在花团锦簇、异彩纷呈的教学形态之中,阅读教学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没人能提供切实可行、具体有效的方案。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深度领悟作品的精髓,努力寻找切实有效的适当教法,也就是深度解读文本并适度开发文本。  相似文献   

6.
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不少学生总感到无话可说,也有学生感到有话不知怎样说,显然都是写作资源匮乏所致。毫无疑问,生活是个大资源库,而这个资源库里应该有教材阅读文本一席之地。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资源,只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写作资源开发意识有所欠缺。教材阅读文本,不仅告诉我们作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素材,还告诉了我们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7.
所谓“潜台词”就是潜藏在人物台词之中的真正含义.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潜台词是“角色的并不明显但在内心感觉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它在台词字面底下不断流动着.随时都给予台词以根据.赋予台词以生命”。  相似文献   

8.
黄雷 《地理教育》2010,(1):106-107
时尚一:“合作探究”热闹上市——“假” 表现新课标实施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以大力推广。可是,有些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却流于形式,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听一位老师上《明天的太阳城》。教者为了落实课标精神,体现课改方向,课始就在整合教学资源上下了一番工夫。新课开始,教者先出示一幅太阳的图片,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太阳的资料,然后播放介绍太阳的资料短片,最后让学生以“太阳的自述”为题说一段话。乍一看,教者与时俱进,注重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宽了学习语文的范围。从而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细一推敲,笔者觉得这位老师为了整合而整合,使整合的教学资源与上课内容脱节,是典型的教学资源整合的泛化。笔者以为这样的资源整合还是少用为好。  相似文献   

10.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充满动感,富有童趣,既新颖又开放,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解读文本呢?一、走近作者解读文本——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蕴的载体。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作者的视角,把握文本的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是一名县级中学语文教研员,每年都要深入课堂听课60多节。作为常规的教学调研活动,基本上听到的都是原汁原味、不带任何修饰的常态课,虽说不乏精彩的课,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课乏善可陈,"面目可憎"。许多教师更多地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而忽视对教材的全面把握和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课堂阅读教学中,解读文本乱象丛生:不读文本的有之,全盘拿来,照"案"宣科;浅读文本的有之,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错读文本的有之,随意而为,胡乱发挥。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基于这种"深广"和"多元",教师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总是力求既深又透,恨不得把学生能产生的各种"多元"  相似文献   

13.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脚点在课堂教学。基于课堂观察,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落实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缺失现状,从教学生视角分析缺失成因。立足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探究文本解读途径,探寻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通过对高职微课开发原则和现状的阐述,明确提出了高职微课资源的开发应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并对校企共同开发高职微课资源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资源开发路径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所谓文本解读,是教师在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剖析文本多重层面,关注社会外因与文本内部关联,从而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的文本理解,由此设计合适的课堂任务来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情感脉络,挖掘文本深刻意蕴,最终达到思维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用频率相当高,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但是非连续性文本刚进入小学语文教学视野,目前可以借鉴、开发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开发适合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微课程是关键。可立足教材、情境、生活三维视角,扫描教材,选取元素,挖掘文本材料;还原情境,任务驱动,深化问题指向;回归生活,讨论延伸,立足亲身实践。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但同时也说:“教材又是很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不仅给我们呈现人文的内涵,还给我们呈现出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又是怎么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承载着的哪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主动去理解和体验,以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  相似文献   

18.
一、在研读教材中形成“独特理解” 1.把握教材的单元组合。语文教师在教每个单元之前,要整体地处理教材,即:单元备课,通盘考虑.、对这些有着同一思想情趣、同一主张、同一表达手法的课文,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时如果仅着眼于“此篇”来解读,那无疑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些课文.只有整合起来教,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9.
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初步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发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势在必行(一)来自学生的言论“这本书(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一《思想政治》上册修订本)删除了一些很难的东西,充实了有时代感的材料,能激发我们的热情。如果能增加一些相关的漫画就更好。”“注重实践环节,能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但每框的内容太多,再简短些更好。”“告诉我们加强修养的许多方法,还编入了名人名言,但个别的文言句子比较难懂,最好能通俗些。”“整体内容好,知识丰富,但第三课与第四课的内容太相似了。”“还应该增加心理测试的内容,内容再幽默些。”(二)来自教师的言论“到期中…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古诗教学备课中,将多视角解读方法引入古诗文的文本解读之中,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教师解读能力,也极大地促进了古诗教学的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