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佳作,千百年来吸引着众多的读者,二者在音乐描写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谓异曲同工,尽得其妙.  相似文献   

3.
深厚的音乐造诣、充分的创作试笔及特殊的情感经历造就了白居易之千古绝唱《琵琶行》。《琵琶行》对音乐特性的表现和描摹在听觉转化为视觉,塑造音乐形象上使之可感可视,尤其是在把握休止符,在音乐速度、力度及节奏转换等音乐手法的刻画上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4.
龚伟 《考试周刊》2007,(12):37-38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长篇叙事抒情诗,这首诗除了它特具的思想内容外,在语言的运用,音乐的描写上也有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6.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中,唐代诗人自居易的叙事诗,可以说是这些珍品中的极品。“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这两句诗正好说明,《长恨歌》和《琵琶行》一样在当时就是一首深人人心的杰作。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机械练习、刻板教育,需要转换教学思路和方式。小学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实时互动,老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还要和学生之间达成默契,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升华师生情感,达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情感受的艺术,人的存在是情感存在的基础,音乐情感虽然是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情感,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以人为出发点。。她是一种贴近人性的、充满人情的艺术,而且这种艺术从一开始就被认为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影响人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可以说.音乐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性发展的历史,是反映人类性感生活发展的历史。所以,强调音乐情感的重要性就是在强调人在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教学应是学生能从“我”的动作与神态中体会到“我”高尚的爱国情操,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对国旗及祖国有更加深刻的感情,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音乐专家许卓娅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离开了可以使你激昂、感动的东西,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有效的感染力”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健。教学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做到静中有动,动静交融,使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之中,切身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音乐教学才会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琵琶行》的音乐美学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以其精美的语言成为现实主义叙事诗的典范 ,更因其对音乐美的深入洞察、理解和描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也使得此诗超出了本身的文学价值而具有了更为广阔的美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琴 《考试周刊》2012,(91):182-182
我校地处洪泽湖湿地核心区,美丽的自然景观与学校的人文环境交相辉映。让音乐教学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家乡优美的风光中参与音乐的学习,让音乐教学与生活和谐共鸣,是我们不懈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情感共鸣是阅读中的心理现象之一。一般的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只涉及两个因素,而在古典文学教学中情感共鸣的产生却涉及到教师、文本、学生等几个因素,其产生过程有三个阶段。文章就古典文学教学中情感共鸣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欧海燕 《考试周刊》2013,(56):90-91
艺术类专业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英语教学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且规定了具体的情感教学目标。本文论述了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特别是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并为培养师生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语言通俗流畅,生动感人,且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一首典型的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用语言来表现音乐,使人从文学的形象中感受到音乐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音乐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够带给学生身心的放松,能够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当中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有益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正确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同课题。实践证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推动力,从这一角度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希望对从事相关研究的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杨清 《儿童音乐》2010,(12):74-74
[案例背景]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课上如何运用生动的音乐形象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发生共鸣,不知不觉中接受美的教育呢?在给五年级同学教授第四节课的第二课,听赏《水草舞》时,其中6班的一节课使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8.
李丽珍 《家教世界》2013,(8X):80-80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起情感共鸣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今后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创设相应的情境、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让学生参与音乐演奏,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并获得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9.
柯克《音乐语言》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版,时值西方音乐学术界崇尚形式主义的时期,自律论占据绝对的主流地位,体现了一种冲破形式主义牢笼,捍卫音乐情感理论的反潮流精神。文章以音乐能否作为语言表达情感,音乐怎样作为一种语言发挥作用,如何确定音乐词汇中的基本术语,以及音乐表现各种情感的途径等,对柯克《音乐语言》的研究过程与思路,结合音乐作品的例证,作了音乐语言与情感表现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要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需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强,二是读者自身有丰富的社会体验。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都是千锤百炼的经典作品,艺术感染力自不必说。也就是说,产生思想感情共鸣的第一个条件是完全具备的。这些作品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喜欢,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还不足,阅读作品时,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此看来,要想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就必然要求教师从社会经验、生活体验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