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何课程内容的改革历来是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近年来,中美两国都对几何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积极的尝试.那么,两国几何领域在内容选取及要求上究竟有什么不同?笔者试着对我国新近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①(以下简称中国<标准>)和美国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于2000年颁布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以下简称美国<标准>)中几何领域的内容标准作一比较分析,希望能对我国<标准>中几何领域的内容标准解读、实施及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国在2000年<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第一次提出要求学生"能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000年<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将"数学交流"贯穿在整个知识领域中,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数学交流越来越得到重视.笔者收集研究了近年在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错误,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正>一、数据素养研究历史轨迹早在1989年,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提出了《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以下简称89年标准),使得统计内容成为中学数学课程的焦点之一.此后,统计教学逐渐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关注,与统计相关的一系列数据分析成为数据素养建构的良好契机.1996年NCTM着手修订89年标准,于  相似文献   

4.
主要国家高中代数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研究意义 代数学的基础性与重要性人们已经有了共识.就数学教育而言,通过代数内容的学习,特别是高中代数内容,无论在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还是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美国<学校数学的标准和原则>(NCTM, 1997, 2000)确定了学校代数的各个主题:函数与关系、模型建立、结构以及语言和表征.  相似文献   

5.
数学要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别于过去的内容中,最为明显的是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单独予以列出并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的数学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对深受"科举考试文化"影响的我国数学教育来说,评价的改革应当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于2000年4月颁布了《数学课程标准》,其中提出了5条有关数学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联结(connection)能力、表达能力”.数学联结能力的提出是一个新动向,应该引起我国数学教育界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数学是互相连贯的材料,而不  相似文献   

8.
从1989年开始,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简称NCTM)发布了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三个标准:一是关于数学课程的标准,二是关于评价的标准,三是关于数学教师职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NCTM打算在2000年出版“标准”的修订本,为此,1997年1月,NCTM下属的美国数学学会协会基金组织(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ssociation Resource Groups简称AMSARG)的专家们就“标准”  相似文献   

9.
1989年,NCTM发表了“学校数学课程和评估”.这一文件将NCTM推到在美国和加拿大努力改进数学教育的前沿.它标志着一个专业组织向为学校学科老师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系统的广泛的目标而迈出历史性的、重要的第一步.继此之后,NCTM又分别于1991年。1995年发表了“数学教学的专业标准”和“学校数学的评估标准”两份重要文件.这三份文件为努力改进数学教育提供了集中的、连续的和崭新的观点.但是,NCTM认为应该对该“标准”进行阶段性的检查,评估和修订.因此,理事会于1995年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就NCTM如何去改进现有的标准而提供意见.基于此.“标准2000项目”于1997年开始进行,它所形成的文件就是现在的“学校数学原则和标准”(出版于2000年)。  相似文献   

10.
数学交流是近来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NCTM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2000)继续强调数学的交流,从1991年开始,《数学教学的专业标准》在每个年级水平已经设有交流的标准. 本文纵观古代至19世纪的课本和课堂,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