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彭白桦 《出版广角》2016,(12):46-48
《救亡日报》在广西的产业化经营措施包括拓展广告业务,增加报纸经费来源;设立"建国印刷厂",把报纸经营融入印刷业;开展义卖义演等活动,借助慈善业提高报纸的品位;采用代售书报、出版杂志书籍、办理副刊等方式,改善报纸经营.上述措施既改善了报社的经济状况,也推动了抗日事业的发展,更为后人办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1904年创刊至1948年停刊,《东方杂志》刊发大量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理论的源流、内涵、代表人物及其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事实上,由于期刊自身立场与风格的影响,《东方杂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一种“知识”的介绍与普及,而非特定政治立场的表达。这与杂志以学术普及为宗旨、以实践为导向的办刊原则相一致,也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寻国家出路、挽救民族危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随着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深化,包括保守派在内的许多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重要价值,部分读者与作者亦在思想激荡中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借助于《东方杂志》等刊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黄今 《今传媒》2021,29(4):69-72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闻漫画在对国家认同感的建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救亡漫画》为阵地,漫画家们在淞沪会战期间打响了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场"漫画战",通过"唤民心,凝民志,聚民力"的方式建构国家认同感,以"轻"形式传递厚重的家国观。漫画家们执笔为刃,在舆论场打响的这场"漫画战"不仅有效动员了群众,而且也为这个特殊时期保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1940年我在桂林,时值抗战中期,此时桂林已形成西南的文化中心,文化人云集,报刊及出版社、书店等事业颇见兴旺。在报业中,《救亡日报》是最受读者欢迎之一种,这张报纸版面八开,但分量厚重,很多文化人在这里写稿,单以报纸的副刊论,便有林林主编的《文化岗位》、欧阳凡海主编的《批评与介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欲壑难填的日本侵略者终于按捺不住兽性,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8月上旬,战火烧到了我国当时的商业与文化中心——上海。于是,举国哀号:"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上海又危急!"  相似文献   

6.
平时喜欢翻杂志,但翻着翻着,心里就难免犯起嘀咕来:中国杂志为什么言必称《纽约客》?而且这些杂志来自不同层面,不同类型:有文学性的,有读书类的,也有随笔类的,甚至还有时尚类的,比如,长春的《作家》杂志,就说自己是“一本被称为中国《纽约客》的杂志”。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深和中国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大批知识分子留学海外,寻求强国救民之路。为唤醒民众,他们纷纷编辑、出版书籍和刊物,向国内输入新的知识和文化,《河南》杂志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徐健  周艺 《出版广角》2013,(15):80-81
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日报》(桂林版)高举团结、抗战、救亡的旗帜,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救亡日报》(桂林版)舆论动员的中心原则,采取"灵活客观,团结抗战"的舆论动员策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舆论动员效应。它提供了党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同各个党派、集团进行团结合作,争取和教育更广泛爱国受众的办报实践;它亦从理论上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政党类报刊应该灵活地采取多种办报形式和手法来适应时代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呈现多姿多彩的面貌,更好地发挥"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薇 《新闻世界》2013,(1):107-109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其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描绘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演化轨迹,凸显了新思想的传播对思想解放、知识分子阶层解放和媒介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陈阳 《新闻世界》2013,(4):195-196
本文主要研究上海“孤岛”时期《申报·自由谈》利用副刊文体的丰富多样性针砭时弊,揭露敌人阴谋,反映现实,从而唤醒国民积极抗日,形成了有力的抗El救亡舆论氛围,推动着上海民众的抗日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2.
李时新  杨淼 《新闻传播》2023,(18):26-28
桂林《救亡日报》专栏“读者论坛”以抗战为主题,发动来自广西各行业的读者来函提供话题,引导大家开展讨论。专栏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提供了多维的视角。除了读者对话,专栏还通过编读问答的形式,回复读者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发挥专栏动员抗战、舆论监督以及化解个人困扰的作用。“读者论坛”专栏与读者建立广泛的联系,让读者抒发己见,体现了群众办报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李栓科这个名字只与世界三极的极地考察有关。他登陆过地球上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三极,也就是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并从事过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采访他,首先引起我兴趣的也是他那十多年的科研经历:他参加过中国第七、八、九这三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的时  相似文献   

14.
于洪海 《新闻窗》2007,(1):99-100
《燕山夜话》的作者邓拓同志,1912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被迫害至死。  相似文献   

15.
刘晓慧 《新闻通讯》2010,(12):59-60
抗战时期,中国两级对立的新闻事业步入一个共处与斗争并存的阶段。共产党的报刊在国民党统治区利用共处进行斗争,利用斗争求得共处和发展。《救亡日报》(1937—1941年)(以下统称“救报”)就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6.
《旅行家》杂志的前身是1927年创刊于上海的《旅行杂志》。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拥入,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职能的完善,加速了都市化的进程;以西方时尚消费为主体的消费文化逐渐形成,市民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形成了所谓的“上海生活”。中国旅行社创办的《旅行杂志》正是这种消费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陆琦  赵鹏 《新闻世界》2012,(8):178-179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政治体制和城乡结构的双重变动,同时社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元1929年10月1日,一份名为《太平杂志》的政治评论性月刊在位于上海法租界永裕里发刊。在这样一个时期诞生的《太平杂志》有着其独特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
李楠  姚远 《编辑学报》2011,23(5):398-400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视角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认定1914年创刊的《博物学杂志》是博物学向生物学演化的代表性期刊,它所提倡的“发明全国之博物区系”“裕民足国”“学问之道,锲而不舍”“增进学识,改良教材”等办刊原则,显示了民初时期国人办刊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以书为媒,知识分子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通过对<读书>杂志30年来所刊载的与图书馆相关的1047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阅读情结"一直是维系知识分子图书馆认同的核心因素.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思潮变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图书馆认同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思想自由的认同",到"以人为本的认同",再到"民主保障的认同".在与社会互动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展示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勇于解放思想、兼济天下、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