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之为诗,其特征之一在于:譬如你可以向我转述一篇小说的情节,但你不可能向我转述一首诗。这就像歌.除非你向我直接唱出它,否则你无法让我知道这首歌。我们常常将诗等同于诗歌,这说明诗不是视觉的。所以哪怕你将一篇散文截断成诗的书写形式,也不是诗;诗是听觉的.这不仅仅意味着它的节奏,还意味着它与我们的难以名状的生命世界息息相关。视觉是透明的,也是向外的.它向我们显示的是眼前这个世界.即唯一可能的世界,是我们的条分缕析的理性去应对的一个世界。但听觉却不同,它是向内的.如果说视觉与我们的生命世界之间隔着一道理性的滤网,那么听觉就直通我们的浑沌的原始的存在.在那里,完整地保存着被这个世界所否弃、压制、遗忘或尚未实现的无数其他的可能性。保留着全部的希望与恐惧,它唤起一种远比视觉更为辽阔、高远、深邃的关于存在的总体之思。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说诗比历史更真,在于历史只是无数可能性中已经实现的那种可能性。由于诗总倾向于从一事一物而达于普遍的或总体的思。它就是一个隐喻.它必须在个人的内在经验中展开它的意义。所以海德格尔阐释的荷尔德林其实只是被他自己的经验世界内在化的荷尔德林;同时。诗也必须在它自己所属的语言中展开自己,因此当阿波利奈尔的诗Le pond Mirabeau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其实已变成了另一首诗,在另一种语言中展开自己。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与宗室诗人裕瑞交往的两份文献《思元主人诗序》和《答豫亲王世子思元主人》均有袁枚亲笔手稿传世。本文通过分析这两件手稿,不仅新发现一首袁枚佚诗,而且根据手稿的内容和收藏状况,进一步对袁枚与裕瑞的交往加以考释,并对裕瑞一首悼亡诗的阐释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是写本文化研究的一个实例,期望以此来推动写本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上世纪之交,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以诗人特有的敏感与忧郁对诗的未来提出了质疑:“在这贫瘠的财代,诗人何为?”一个世纪匆匆走过,这个世纪或许是诗所面临的最为尴尬窘迫的时代。人类凭借技术理性的锐利,构筑起物欲膨胀的世界文明。然而,物欲世界的极度膨胀与精神域界的渐进医乏却构成了互为俸逆的二律背反。诗的神圣仿佛是弃置久远的荒凉庙宇,诗的言说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语境空间,诗人在这近乎窒息的语境空间里蜕变成孤寂的守望者和行为怪异的边缘人。关于诗,关于诗的思,已成为如此遥远而陌生的话题。一位哲人说过:我思,故我存在。…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钱塘洪防思(《长生殿》作者洪升),久于新城(王士祯)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并在司寇(王士桢官至刑部尚书,俗称大司寇。)宅论诗。防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龙,见其首不见其尾,云中或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防思乃服。”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钱塘洪防思(《长生殿》作者洪升),久于新城(王士祯)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并在司寇(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俗称大司寇。)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龙,见其首不见其尾,云中或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活动的开展,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功绩的肯定,报刊杂志广泛引用杨昌浚吟颂左宗棠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引自秦翰才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诗前有一段话:“光绪五年,杨昌浚应文襄公之约西行,见著道旁树,即景生情,吟诗一首。”诗后是一段评论文字:“前是思咏文襄公的豪情胜概,后是改造了王之涣‘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理解,传诵肃州大营,文襄公掀髯大乐。”然而无诗题。王秉钧将此诗收入《历代咏陇诗选》,新拟诗题为《左公柳》。清末民初一些笔…  相似文献   

7.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10,(45):27-27
“酒阑琴罢漫思家,小坐蒲团听落花。一曲潇湘云水过,见龙新水宝红茶。”此诗出自有“最后一位民国才女”、著名的“合肥四姊妹”之一的张充和,诗中描写的正是她琴罢品茶的情形:背井离乡的才女酒阗归来,弹一曲《潇湘水云》,品一壶宝红(洪)茶。小坐蒲团,闲听着堂外落花之声,不由勾起对处在战火中的家乡的思念。  相似文献   

8.
明张时徹等所修《宁波府志》(嘉靖三十九牢刊本)卷三十一《文学》中,收有时氏小传,其文曰: 时铭守季照,以守行。慈谿人。少机敏,好学能诗。及冠,渔猎经史,未尝释手。为文奇正间出,变化不穷,希古作者.洪武二十九年,勤学请职训导。已而赴京,和御制《思得人》诗,上奖谕。凡两召对,特授监察御史。鞫谳平恕,未尝轻为罗织。以疾还里.未几,  相似文献   

9.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以终。——华罗庚华罗庚,是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大数学家。 1979年,69岁高龄的华罗庚,曾写下一首诗: 茫茫真理何处寻? 石壁坐禅岂足钦! 苦行踏遍万里路, 勤思费尽千古心。  相似文献   

10.
北宋后期是文人画理论的成熟时期,此时的文人画家关注着如何以文人的思致跨越传统绘画思维的障碍,获得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是北宋文人山水画领域里比较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本文即以此图作为个案来管窥文人画家以诗入画、以禅入画的绘画思致。《龙眠山庄图》描绘了一群文人居士在龙眠山中结社、禅修的生活,但本质上是一幅文人禅观山水画。画家移步换景,借用图像象征的方法暗示、指引着观画者观想以八功德水池为中心的西方净土世界,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此外,李公麟《龙眠山庄图》的画意和禅定观想次第离不开苏辙《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的阐释,李、苏二人的画与诗是一体的。  相似文献   

11.
范志熙(1815~1889),字月槎,清武昌县神山乡神四里人,木犀香馆主人.父字碧岭(1775~1838),龆龄时四子五经书已成诵,但科场不得志,元配张氏,继配王氏,生四男一女,志熙为其次子,王氏出.志熙道光二十九年(1849)副贡,咸丰十一年(1861)顺天举人,后两以回避不与会试.授国子监助教,俸满,同治三年(1864)至六年(1867)任江苏扬州府河务同知,又调补淮北监掣同知,累功保擢江苏候补道,加三品衔.能诗文,同光间以诗名.现存著作有:<范月槎诗文稿>不分卷,有稿本十九册,又有抄本一册;<退思存稿>五种八卷,子目为:<退思诗存>四卷、<退思文存>一卷、<仕隐图题词>一卷、<木犀香馆诗草>一卷、<都门唱和诗>一卷,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犀香馆刻本.因仕宦偃蹇不得志,尝作<仕隐图>以见意.娶胡氏,生德勖、德镕、德权、德培四子.  相似文献   

12.
“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这是钱仲联先生《论近代诗四十家》对晚清宋诗派代表郑珍(字子尹)和莫友芝(字子(亻思))的赞语,郑、莫两人虽处西南边陲,但学深诗雄,名动全国,不愧为贵州历史文化宝库中两颗极其璀璨的明珠。郑珍诗,有《巢经巢诗集》等刊刻问世;莫友芝诗,则有《■亭诗钞》和《■亭遗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还真实.一开始,我不理解这个外国老头的话.诗怎么还能比历史更真呢?谈到诗,通常都会说“诗情画意”,而谈到历史肯定是“历史史实”.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一个写意,一个写实. 读杜甫的诗,让我理解了亚里士多德的话.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国内多家高校图书馆关于提价曾与励德爱思唯尔有过一次对话,但毫无结果.最后,为了获得爱思唯尔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各高校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爱思唯尔的提价决定,签订使用合同.  相似文献   

15.
翻读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名著《经传释词》,发现书中有一例错注了引诗出处: 《良耜》曰:“思媚其妇。”“有嗿其饁”,“思媚其妇”,“有衣其士”,“有略其(?)”,句首皆语词。(见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11月第2次印刷之《经传释词》卷8第175页,北京中国书店出版、1984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之《古书字义用法丛刊·经传释  相似文献   

16.
樊守义(1682-1753),又作守利、守和、诗义,字利和,乃山西省临汾人氏.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樊守义的<身见录>是一部至关重要的著作. 1707年25岁的樊守义随在华的耶稣会士艾若瑟(Provana)赴罗马见教皇.他们二人从澳门出发,经由巴西、葡萄牙、西班牙到达罗马.樊守义在欧洲待了数年,加入了耶稣会,并且还进入罗马神学院学习神学,毕业后晋升为司铎,取教名类思.1720年樊守义和艾若瑟回中国.  相似文献   

17.
情系燕園     
回想人到中年时,踌躇满志,我在业余之暇最喜欢“床前明月枕边书”。如今自我感觉还好,毕竟渐入桑榆,老之将至矣。一样的明月光,一样的枕边书,可我却爱“醇醪薄醉思旧时”。特别是四年的大学生活,像是关不紧的闸门,不绝如缕地渗出难忘的记忆。我是“解放牌”大学生,建国初从香港回来,随即跨上北京那风景如画的燕园。——清新自由的空气一洗殖民地市尘的污浊,顿觉换了人间。如果清华园像散文,那么燕园像诗。——这是朱自清先生的妙喻,萦系脑际几十年了;不仅是它的形象化,而且还道出了燕京人的思念。像诗,内蕴太丰富了。湖光塔影的抒情,自然别有一种诗味;然而令人难以忘怀的,却是当年未名湖畔诗般的学习生活,和同窗好友的那种耳鬓厮磨。燕园情系诗,岂止“像”而已?  相似文献   

18.
用电视语言写诗抒情,是对电视提出的一种全新挑战.对以声光传播为主的电视来说,文字缺乏优势,所以要创作电视诗,必须首先完成从文字到电视语言语体上的根本转换.在电视诗中,诗对电视而言成了一种形式上的素材,正如一部小说可能搬上银幕已经面目全非了一样,电视对诗的真正继承可能只是诗的某些部分:主题,形象或情绪.  相似文献   

19.
意尽则止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是一首不合格的应试诗。公元七二四年,唐人祖咏应进士试。唐朝以诗取士。规定凡应试者须写六韵十二句,至少也应写四韵八句。祖咏写的这首应试诗,显然不合规格。史称祖咏作诗长于写景,“用思尤苦”,“调颇凌俗”,以这首《终南望余雪》而言,写得也是蛮好的,有景有情,情景水乳交融。但考官不买帐,认为它只有四句,不合规格,祖咏不肯媚俗,只说了“意尽”两个字,不愿增添一字。考官万万没有想到,这首不合格应试诗,竟然冲破了时代藩篱。成为千古流传的诗篇。写诗做文章,人人强调意尽则止。其理不言而  相似文献   

20.
刘荣 《出版广角》2015,(2):18-21
一、作为学术界利益共生体的励德·爱思唯尔 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出版集团(以下简称爱思唯尔)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集团之一,以著名的学术期刊和科技数据库闻名业内.作为科技出版集团,长期以来爱思唯尔与科研和教育界是一种利益共生、鱼水交融的关系.一方面,后者不仅是前者重要的客户市场,也是前者的“原材料”提供者,甚至是产品的生产者:研究者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或者无偿地将研究成果转交给爱思唯尔等出版商发表,或者义务为后者做论文评审;另一方面,著名学术期刊为研究者的成果发表提供阵地,在学术界和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推广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帮助他们获得学术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